最近,一個叫“妙齡村姑”的文學平臺,連發抨擊中國作協白庚勝副主席在《民族文學》雜志上發表的詩作《玉樹臨風》,引發一定社會關注。為正視聽,還原真相,本網繼昨日轉發DeePSeeK專門評論之后,今日又登門拜訪白庚勝先生作有關專訪。現將有關內容登載于下:
記 者:白先生,近日有一個叫“妙齡村姑”的網絡平臺連登兩文,抨擊您及其詩作《玉樹臨風》。您注意到了嗎?
白庚勝:不可能不注意到,因為我是局中人。
記 者:對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白庚勝:網絡時代,有正、反面的網絡關注都很正常。文藝也需要網上欣賞,網上批評,網上監督。只要不是惡意炒作、作超文本的人身攻擊與造謠,甚至轉而煽動公眾對文學、現實、社會及政府不滿的批評,都要尊重、包容。我也不能另外。
記 者:這首《玉樹臨風》發表兩年多來,受到過其他批評嗎?
白庚勝:還沒發現。只知道玉樹當地、刊載過它的網站、報刊,有關國際傳媒《北歐時報》都予以好評。對于我,作品發表后就把它交給了社會,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記 者:您這首詩的完成過程怎樣?
白庚勝:習近平總書記于2021年初考察玉樹地震災區重建情況,并發表重要講話后,《民族文學》雜志迅速與青海作協、玉樹州委宣傳部和玉樹州文聯聯合組團,開展有關考察活動,力求用文學的形式講述好“中國故事·青海玉樹篇”。由于中國作協在職領導無一人可抽出時間帶隊,《民族文學》雜志就請我填空帶隊前往。此行對每個團員的要求是:在活動結束后提交兩件以上相關作品,以供該雜志擇機設專欄發表。作為其中一員,對我也提出供稿希望。
記 者:您帶隊的主要職責都是些什么?
白庚勝:按慣例,與省市有關部門對接,確保活動的安全、紀律、政治方向,以及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其具體工作全部由主辦、協辦單位做。作為一名團員,我參加了內中的一切活動,我完全被那里的環境、風物、習俗所迷倒,更為玉樹各族人民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地、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很快從廢墟中站起,創造了人類救災重建史上的偉大奇跡感動不已,進一步確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建設是我們的不二法寶,抓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當地發展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們納西族作為古羌人之一支,曾長期游牧在甘青一帶,與當地藏文化有很緊密的聯系,有說不盡的親近感和感動,從而于回京后在《民族文學》的一再催促下,我寫成《玉樹臨風》《我愿是頭玉樹草原上的牦牛》(外一首)交稿完成任務。
記 者:對這些作品,您自己的評價如何?
白庚勝:緣情而發、緣事而作而已。更何況,這是為完成任務而作的“急就篇”。我不是詩界大家,僅是一個習作者。其成敗最終應交由社會評判,“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但這些詩是生活現場得來的真情實感,是被感動后創作的作品,坦誠、純粹、謙誠、禮敬是基本的追求,決不矯揉造作,決不出于爭流量、博眼球、騙稿費!至于其藝術質量,“得失寸心知”,自認為還須進一步提高修煉,因為我們是詩國,多高人韻士,切不可“輕薄為文哂未休”,但又不是詩不可即,一出必精品。
記 者:您的一生好像主要從學及管理?
白庚勝:是的。我有20多年在中國社科院“從”文學、文化之“學”,11年在海外留學的經歷,回國后被中央奉調至中國文聯系統、云南省政府主要主持民族文學、民俗文化,以及非遺保護、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建設的組織領導工作,從不在有關詩歌的刊物、機構、團體任職。至今已出版的文集50卷,主編的類書、叢書,有40余種近萬卷冊,還整理出版了巨量的民間文學專集,在7年前退居二線后才開始寫一些詩文,自然也就數量有限、質量不高,常常哀嘆于古人所言的“詩有別才,非關理也;詩有別趣,非關學也”。從頭細揣算,創作類文學作品只出了十余本詩集、散文集、紀實文學及傳紀文學集,從來不敢請人寫評論,從來不搞發布會與鑒賞會、研討會,“破帽遮顏過鬧市”,枉戴了兩頂文學博士、一頂文學博士后的帽子,辜負了上級調我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長,曾培養我任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所副所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理事長。
記 者:您怎么看《玉樹臨風》的成敗?
白庚勝:在我整體考察玉樹的自然、文化、人物、精神之后,深感此方乃是中華文明圣地、中華生態天堂,不容褻瀆、玷污,只能按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禮敬它、豐富它、贊美它,更好地保護建設它,從而激起自己以玉樹地名起興,作諧音釋字式的形象采擷、意象提取、意境構建、情感注入、意義賦予的沖動而為玉樹造像,突出它在我國地理、生態、民族、文明中的獨特風采及價值意義,盡可能使自然美與人文美、傳統美與當代美、地域性與世界性、人類性與民族性在作品中有機貫通、相得益彰,以彰顯其“天人合一”的無限魅力,喚起尊重、守護、傳承、建設好它的無限責任。
要寫好玉樹的大美很不容易,要讀懂它、理解它更不簡單,必須有人類學、民族學、文化學的底蘊及家國情懷,審美才情,而不是闖越玄怪,激揚鍵盤,隨心所欲。總之,我仍缺欠多多。
關于這篇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及其成敗,近日已見DeepSeeK作過公允的、長篇的評價,勿庸我再作贅述。
記 者:您怎么看待近日的《玉樹臨風》風波?
白庚勝:據“妙齡村姑”的敘述,它的“雄文”已被點擊10萬余次,其“影響力”空前。詩無定式,也無定讞,也是一家之言嘛!比之個人及其作品,我更在意的是中國作協、中國文學事業、《民族文學》的聲譽因此受到了連帶傷害,讓我痛心不已。除了痛定思痛、今后更謹文慎詩,不斷提高黨性修養、思想水平、創作能力之外,我也會對其文中一些與具體詩文無關、無事實根據的“烏龍”加以澄清,并對極個別惡意中傷者訴諸有關部門作維權,不放任負面力量躲在屏幕后干擾當前的與論環境與文學秩序,維護正常的文學批評。這是我的權力!我曾經是作協維權工作的倡導者與主持人,也應讓這一實踐從自己做起。
記 者:衷心感謝白先生接受這次采訪。
白庚勝:謝謝你們的關注。
本文轉載自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官網,地址http://www.jishiwenxue.com/newss_x.php?id=484&pid=14&ppid=3,轉載時已獲得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