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誰獲得阿聯酋第15屆女人尖叫詩歌節詩歌獎
3月8日,在三八婦女節之際,曹誰詩歌《一座叫做“一千零一夜快樂結婚”的別墅》獲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第15屆女人尖叫詩歌節詩歌獎。據塞爾維亞裔阿聯酋詩人、詩歌節主席安娜·斯潔麗雅(Ana Stjelja)介紹,今年的主題是關注童婚問題,為此向全球征集作品,對優秀的作品頒發證書。中國詩人曹誰的《一座叫做“一千零一夜快樂結婚”的別墅》批判“快樂結婚”對少女的傷害而獲得廣泛共鳴。
“快樂結婚”,是通過阿訇主持臨時結婚,讓賣春合法化的行為,阿拉伯語叫做穆塔阿。曹誰通過描寫一位叫做阿米拉的少女的悲劇故事,批判這種行為,獲得了評委和讀者的好評。曹誰的詩歌《一座叫做“一千零一夜快樂結婚”的別墅》被翻譯為英語和阿拉伯語。
艾哈邁德帶我參觀他巴格達的別墅
汽車在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之間前行
從兩河之間的綠洲穿過
小路兩邊都是玫瑰
后院面朝藍色湖泊
遠處的別墅仿佛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的別墅應有盡有
醉酒后他跟我講
這是阿米拉留給他的別墅
阿米拉是風塵女子
相框中的她純潔如公主
在巴比倫古城朝著這世界微笑
她從九歲開始跟人快樂結婚
阿拉伯語叫穆塔阿
每次只持續一天
會得到八百美元
還要分司儀三百美元
每天結一次婚
一年結二百次
這所別墅價值一千萬美金
那么她要結五年一千零一次婚才能買下
因為有一次是免費的
十四歲的少女依然是豆蔻年華
他們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相遇
婚后幸福美滿
可是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暴露
阿米拉卻自殺
艾哈邁德帶我站在別墅的頂端
這座叫做一千零一夜快樂婚姻的別墅
遙望著沙塵中的古巴比倫城
他說她曾經夢想做設計師
我如履薄冰般走在這一千零一夜快樂結婚的房子
空中花園非常遙遠
曹誰是中國八零后代表詩人之一,近年來參加了印度Kritya(創造)國際詩歌節、土耳其荷馬國際詩歌節、中國作協國際寫作計劃等一系列國際活動,有作品翻譯為英、法、德、俄、日、希臘、印地、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24種文字,在國際詩壇有三十多位著名詩人寫作評論,被印度杰出詩人拉蒂·薩克塞納稱為是“領導新世界的年輕一代”的代表詩人。他同時翻譯有《伊斯坦布爾的腳步》等三部書,是一位具有國際聲譽的詩人,被詩壇稱為“國際曹”。他從詩歌跨界長篇小說,又跨界影視劇本創作,如今又創作童話作品,他先后出版詩集《亞歐大陸地史詩》,長篇小說《昆侖秘史》,文集《可可西里動物王國》,童話《雪豹王子》等40部,創作《孔雀王》等影視劇本一百余部集。他近年來除了出版《雪豹王子》,還出版了《可可西里動物王國》系列6冊,《三江源國家公園繪本》10冊,成為一個著名童話作家。他在2007年發起了大詩主義運動(GPM),跟世界詩歌運動(WPM)、詩人星球運動(PoP)并稱為世界詩壇的三大運動。他還發起了詩壇論戰“曹伊之爭”,倡導詩電影運動和劇小說運動,在文壇有廣泛的影響。近年來曹誰先后獲得首屆中國青年詩人獎、第七屆中國長詩獎、第5屆青海青年文學獎之“文學之星”、第4屆曹禺杯劇本獎、第8屆意大利阿波羅·狄奧尼索斯詩歌獎詩歌獎、第27屆意大利《烏賊骨》詩歌獎、第12屆俄羅斯金騎士獎等五十余個省級以上文藝獎。他的作品雅俗共賞,獲得了文壇和市場的雙重認可,被認為是中國八零后代表作家之一。
曹誰的詩歌已經被翻譯為30余種語言,獲得了中外詩人的好評,有32位著名詩人為他的詩歌寫評語。哥倫比亞偉大詩人,麥德林國際詩歌節主席,世界詩歌運動總協調人費爾南多·倫德(Fernando Rendon)評論道:曹誰創作了一部宏偉而重要的作品。他的詩平靜地洞察著人性,在世界之間守望,靠近永恒的邊界。現實從我們身上奪走的古今中外的神話,在他的詩篇中再次匯聚在一起。鳥兒在他的視野中盤旋,活生生的石頭永遠在歌唱,愛的火焰和恨的冰川互相爭斗,但生命肇始時令人欣喜的古老火焰總是占據上風。冰雪融化了,春天又回來,喚醒我們無所不知的夢想。人類祖先開啟了天堂和大地間的大橋,曹誰在今天重建一座古老而嶄新的東西方文化的大橋。我們是由祖先和他們傳承的知識組成的,以及深沉的未來夢想。在他的詩行中,我們同時跨越了兩座大橋。
中國杰出評論家、作家,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檸評論道:曹誰的詩歌中,經常出現“通天塔”意象,這既體現了一種理想情懷,也包含著一種寫作野心。“通天塔”意象中,同時包含著通天和抒情性以及傾塌和敘事性兩個走向,這也是曹誰詩歌風格的兩極。早年青海生活帶來的自然和抒情性,近年北京生活帶來的城市和敘事性,并存在曹誰的詩歌中。同時,在農耕和城市、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的比對中,發現詩歌語言這種載體的重要媒介和橋梁作用。
意大利杰出批評家,羅馬大學教授,羅馬詩歌與當代藝術獎主席富爾維婭·米內蒂(Fulvia Minetti)評論道:曹誰詩句是在深層意義上的綜合,他遵循了這樣一條路徑,即從一個習以為常的現實,否定理性理解,通過愛的感覺,打開真理的啟蒙。這是一個通往原初精神狀態的旅程,它先于主體和客體的二分法。克服客觀化思想的對立,以此達到最高的存在方式。眩暈的可怕和迷人之處在于克服矛盾和悖論的體驗,這種悖論超越了肯定和否定的固有位置,在親身體驗中,寓多樣性于統一完整,融對立性于和諧綜合,棲瞬間性于不朽意義。
印度杰出詩人,印度Kritya國際詩歌節主席拉蒂·薩克塞納(Rati Saxena)評論道:在印度《奧義書》中有一的贊美詩說:引導我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引導我們從無知走向知識。當我讀到盧茜拉·特拉帕佐對曹誰的采訪時,我并不驚訝地發現這位詩人接受了他童年時害怕陰影的事實,對陰影或黑暗的恐懼意味著追求更美好的世界。讀了曹誰的詩,我很高興看到他的表情和情感的普遍性。這個世界是一個舞臺,他想站在中心,面對快樂和悲傷。對于渴望領導新世界的年輕一代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信號。
曹誰的許多詩歌被翻譯為阿拉伯語,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逐年上升,參加了阿聯酋、沙特、埃及、也門、阿曼、伊拉克、突尼斯、摩洛哥、敘利亞、巴勒斯坦、阿爾及利亞等國家的重要交流活動。11月30日,《人類史詩》首發式暨朗誦會在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舉行。在首發式上,大詩主義運動發起人曹誰和北京詩派發起人譙達摩頒發大詩主義運動勛章給阿聯酋接杰出詩人阿德爾·霍扎姆(Adel Khozam)。《人類史詩》是由全球50個國家的86位杰出詩人集體創作的,其中開頭由阿聯酋詩人霍扎姆·阿德爾書寫,結尾由中國詩人曹誰書寫,本次他們也作為作者代表參加首發式,共同朗誦了《人類史詩》的開頭和結尾。曹誰曾經參加美索不達米亞國際詩歌節,在詩歌節上的演講中說:“阿拉伯世界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美索不達米亞所在,曾經的世界文明中心,應該在大詩主義運動中融合包括阿拉伯文明在內的各大主要文明。”(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