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星河 燦爛著文化藝術的輝煌之光
——鄭子在沙凡文集《星之嘆》新書發布暨作品研討會上的發言
鄭子
春風來,清風來,好風來,大風來。時序的春風,帶來了繁花似錦的春意;藝術的清風,帶來了滿園春光的氣象;情義的好風,帶來了如火的熱誠,這是獨自屬于礦工的情誼。真誠感謝徐礦老領導、老礦友帶著祝愿的好風,為文友沙凡老師喝彩:同時,我們又看到、又聽到蒼瀚的大風,帶來了星光的傳奇,講述著歷史文化名城在5000年時光歲月的滋養下,走過的光輝歲月,古城徐州誕生了許多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和藝術名家向我們走來,祝賀沙凡老師和他的文集邁進文化名家的陣容。
今天,我們相伴著春風、清風、好風和大風,非常榮幸地來到了享譽世界的國際名校中國礦大美麗的校園里,參加一場關于文化春天的讀書活動。昨天,在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時節,我們參加微電影《向園而生》的開機儀式;明天,在北京參加中國職工微電影節啟動儀式,我都會向相關領導和藝術家介紹沙凡老師新書發布的活動情況,推介徐礦的企業文化成果。許多朋友特別關注和羨慕徐州礦務集團有這樣一支生動活潑的,而且創造了諸多業績的文化藝術隊伍,是的,這是屬于母礦徐州礦務集團的榮耀之光,同樣迸發榮耀之光的還有我們共同的家鄉徐州,今天早晨,在來中國礦大之前,專門品嘗了徐州地道的羊肉湯,又一次品嘗到了家鄉的味道,這種美味一輩子難以忘懷,這可能就是刻骨銘心的家鄉情懷吧。沙凡老師以徐礦為家,在徐礦工作奮斗了幾十年,為徐礦、為徐州、為江蘇、為全國產業職工隊伍的文化事業爭光添彩。為此,我有三點感悟和啟發:
一是,了不起的徐礦精神和企業文化品牌之光。眾所周知,1882年10月5日,是徐礦開采紀念日。一百四十多年以來的蒼海桑田發生了歷史巨變。解放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和進入新時代以來,徐礦在開采光明的同時,徐礦在持續創造著輝煌的同時,也在開墾著文化的煤海星河,也在采擷著文化建設的豐碩果實。1981年8月,我從徐煤技校畢業后,曾經在韓橋煤礦做過采煤工人;1982年4月起,先后在《徐州礦工報》副刊部擔任實習編輯、在徐州礦務局文聯擔任藝術團隨團記者;1985年1月,在韓橋煤礦黨委宣傳科擔任新聞干事和宣傳干事,其間,非常榮幸地參與和見證了徐礦精神發揚光大的歷史時刻,在1982年10月5日至1992年10月5日之間的每年10月5日,多次參加徐礦開采日的慶祝活動,感受到了“全國學大慶,工業學韓橋”的榮耀光彩,感受到了徐州礦務局的精神風采,作為徐礦工人,內心激情澎湃。最為了不起的是徐州礦務局有10多座煤礦,有10萬礦山大軍,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源源不斷的為社會進步、為時代發展、為國家建設、為百姓生活貢獻能源之光,同時貢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非常有影響力、有品牌價值的文化藝術家,這是其他領域其它行業所不能比擬的輝煌。其中,開采紀念日的緣起由來,也是一批科學藝術工作者歷經多年考證提出來的建議。歷屆徐礦領導都有文化向往,也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尤其是重視文化人才的培養。廣大礦工用雙手開采光熱,也用開采光明的雙手開采藝術天地。徐礦的榮耀之光,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創造了了不起的精神豐碑,期待著未來徐礦在創造社會價值、經濟效益的同時,繼續引領徐礦文化藝術的繁榮昌盛,把文化產業發展作為一項主業,把文化人才建設作為一項偉業不斷地推向前進。我們也計劃舉行“藝術進萬家”藝術家走進礦山的活動,組織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和礦山藝術家共同進行煤礦采風活動,為徐礦了不起的昨天和更為了不起的未來,做出文學藝術影視工作者的一點貢獻。了不起的徐礦精神和企業文化品牌,深深地植入了我們礦山人的心靈深處,我們也同樣期待著全體徐礦人持續擦亮金字招牌,為礦山文化的美好未來而擂鼓助威。
二是,不簡單的沙凡傳奇和更不簡單的賢達英雄。沙凡老師在不認識我的時候,就成了幫助指導我的老師。記得那年,我20多歲,經過韓橋煤礦工會層層推選,經過韓橋煤礦黨委的認真審核,再經過徐州礦務局的嚴格審批,非常榮幸地被評為徐州礦務局讀書自學先進工作者,第二年被評為徐州礦務局讀書自學標兵,這份榮譽彌足珍貴,那是對一個礦山之子青春時光的至高榮譽,我珍藏至今,珍愛永遠。這項評選活動就是沙凡老師負責創辦的,這是對一個青年礦工的精神褒獎,也是對一位文學青年的心靈激勵。
沙凡老師除了今天浩繁的4卷本150萬字的文集書寫了他的文學成果之外,他還有一個重要的演講方面的貢獻。當年,他率領演講團隊創造了徐礦演講事業的巔峰,代表中國產業工人演講隊伍,走進了中南海,在中央領導面前展現礦工的風采,塑造產業工人的形象,講述煤礦工人英雄無悔的事跡,這是不簡單的榮譽,樹立了演講示范,創新了演講紀錄,是所有參與演講者的殊榮。
同樣不簡單的還有沙凡老師的幕后英雄王老師。她全身心地支持幫助沙凡老師所從事的事業,不僅奉獻精神力量,鼓舞鼓勵沙老師開展黨務工作創新、文學作品創優和演講故事創水平,而且拿出資金給予支持,凝聚了一位妻子的賢惠和礦山家屬的情懷,這不僅是對沙凡老師的奉獻,更是對社會文明的一種貢獻。試想一下,如果沙老師不投入精力去創作百位徐礦藝術名家的列傳,那么今天已經去世的,還有漸漸年老的藝術家們,除了他們的家人銘記之外,還有誰會記得創造藝術光與熱的他們的故事?特別感謝沙凡老師,為徐礦留存了文化歷史,留下了寶貴的礦山藝術家追求藝術的精神之光。
不簡單的沙凡傳奇還有諸多的故事。我在徐礦和徐州廣播電視臺工作期間,我是他的工會會員和礦山作者;后來在中央新影工作期間,我依然是他的學生和文友。我們同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同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里,一起為企業電視文化,為微電影微視頻事業的繁榮發展共同努力著。這種不簡單的傳奇,還在于沙凡老師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演講家、藝術家和企業文化人才之外,他把工作與事業的接力棒交給了年輕同志,他回到了徐礦,繼續書寫礦山的文學和礦工的藝術世界,為家鄉的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記得,沙凡老師離開北京返回徐州的時候,我們邀請了幾位藝術名家和良師益友一起茶敘,濃郁的礦山情,真誠的師生情彌漫在彼此的心中,因為我們的根深深植根于徐礦大地,植根于彭城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
三是,值得點贊的良師益友和值得感恩的《徐州礦工報》。沙凡老師文集中的100位礦山之星中有99位是我的老師,今天現場來了19位礦山之星,有18位都是我多年的良師益友。遙想當年,徐州礦工報開辟了“礦山之星”的文化專欄,隆重推介百位礦山之星,這是報社何等的創新舉措,極富前瞻性。我是從煤礦一線走出來的文學影視工作者,感謝徐礦集團和韓橋煤礦歷屆黨委的多方培養,感謝徐州市委宣傳部、徐州市文聯、徐州廣播電視臺的悉心指導,感謝中央臺、中央新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領導的關心支持,我們走出了礦山,走進了徐州,走到了北京,這一切都源于徐礦和徐州的文化精神,源于北京厚重的文化內涵,源于良師益友的卓越奉獻。非常遺憾的是,今天的活動現場沒有看到著名文學評論家王景濤老師的身影,我們倆人當年都是袁慶南老師、耿家強老師、趙玉銀老師和叢云嬌老師,還有一位已經去世的陳增錄老師的實習學生,王景陶老師當年對我的文學之路給予了全力支持和熱情幫助,記得是1982年4月1日,我們倆人同在《徐州礦工報》副刊部擔任實習編輯的時候,亦師亦友的王景陶老師鼓勵我學習、指導我進步,督促我成長,對“春筍文學社”同仁的關心培養也是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同樣的,我們也學到了《徐州礦工報》副刊部老師和其他部門老師良好的工作作風,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任勞任怨的園丁品格,對礦山作者的關愛之情,讓我們感恩至今。《徐州礦工報》是徐州礦務局機關報,更是全國煤礦文學藝術工作者的一塊良田,在煤海里奔騰文學之光,在科普園地里耕耘藝術之光,在娛樂天地中創作影視之光。在新聞、經濟和政文的版塊中收獲了作品發表的喜悅,收獲了良師益友的指教。徐礦文化和《徐州礦工報》是一面文化前行的旗幟,團結礦山作家和同道同仁,引導著礦山作者的創作之路,是我們事業中的良師,成為人生路上的恩師。在《徐州礦工報》實習期間,有幸聆聽了著名作家肖軍老師的報告,至今我還留有寶貴的講課資料,非常翔實,非常生動。大家知道,著名詩人孫友田老師在煤礦工作期間和后來調到南京工作后,多次深入煤礦,創作了許多朗朗上口的詩句;著名作家周梅森老師是我所尊敬的藝術名家,早在1979年,我在徐煤技校讀書時,就聽說了賈汪老鄉大作家周梅森老師的創作趣事,后來我在韓橋煤礦工作之后,再后來在徐州廣播電視臺工作之后,在中央新影工作之后,周梅森老師又是大哥般的關心支持,又是導師般的嚴格要求,引領和指導我更多地參與了影視創作中,2003年春天至后來的若干年,周梅森老師帶領我走進了《國家公訴》《我本英雄》《我主沉浮》攝制組,并安排我擔任劇組的副導演、執行制片人、宣傳總監等,給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讓我盡快地成長進步。今天上午,我和徐州師大方忠書記一起來到新書發布會的現場時,看到了師為杰書記和幾位徐礦的文友之后,非常高興,多年不見,甚為想念。我在活動現場給周梅森老師發了作品研討情況的短信,周梅森老師回復短信并委托我代表他向師書記問好,向沙凡老師作品發布和研討活動表達祝賀。這幾十年來,周梅森老師夫婦倆人一直關心支持我的每一點成長。同樣關心支持我的利民小學班主任梁玉娥老師、新聞和文學啟蒙老師于學強老師,文學指導老師《徐州礦工報》的袁慶南老師、耿家強老師、徐州臺權林老師、徐州文研所田秉鍔老師,賈汪區文聯、徐州市文聯、徐州市作家協會、徐州市影視家協會、徐州廣播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中國視協、中國影協、臨滄市領導和良師益友都在默默無聞地關心支持培養我,這種恩情銘記心中。今天的活動現場,我看到了李其珠老師。當年,我在煤礦工作的時候,是通過工友林師傅的介紹,認識了已經非常有名氣的李其珠老師,還曾有幸來到李老師新工區的家里,聆聽他獨特的文學見解和語重心長的教誨。同樣讓我忘不了的還有欒曉明老師,他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藝術家。1985年1月至1992年8月,我在韓橋煤礦擔任新聞干事和宣傳干事的時候,單位舉辦通訊員培訓班請欒曉明老師講課,他看著我說,你寫小說永遠寫不過我,但是搞新聞報道你是我老師,你是徐州礦工報通訊員和作者中的先行者,用文學藝術的手法寫作新聞故事是個創新,好看有趣。欒曉明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性格直率又情義并舉的作家,他的文學光芒,他的雄心壯志,奠定了他文學的成就。令人痛心的遺憾是他的英年早逝。其實,欒曉明老師說得對,盡管我是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但我的小說創作,散文創作,詩歌創作都不如今天到場的各位老師。人要有自知之明,于是我另辟蹊徑,在搞好文學創作和電視藝術創作的同時,積極參與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全國微電影春晚和中國金風箏國際微電影大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微電影活動。作為一個微電影工作者,投身微影星空的工作中去,為影視文化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值得自豪的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活動中,在指揮部和中央新影集團領導下,我們新影38位骨干成員組成的團隊創作并制作了五集《領袖視頻》,2019年10月1日上午,在天安門廣場六塊紅飄帶大屏進行播放,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現場直播,讓中外觀眾看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五位領袖的精神風采,看到了領袖與人民在一起的生動故事,中央新影集團組建的工作團隊中,就有幾位主創是徐州影視藝術工作者。為此,我們的工作團隊受到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表彰,感謝領導的關心和良師益友的支持,我和莊銳導演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嘉獎。在策劃創作期間,在后期制作期間,我們的工作團隊遇到了一批良師益友,指導我們進行每一部視頻的創作,教導我們進行每一個工作流程。先賢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十年以來,無論是在韓橋煤礦的煤海里,還是在徐州煤礦的星空下,無論是在徐州和賈汪的天地中,還是在北京的文化氛圍里,我們一步步堅實的前行,始終沒有忘記礦工的榮耀與責任,永遠頂著礦燈前行,哪怕只有一束微弱的光,也要發光發熱,映射一絲光彩。幾十年以來,徐礦文藝綻放出來的力量中的最大特點是凝聚力和向心力,這種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是團結有力量,大家非常珍惜每一次的相聚與合作的機會。
作為曾經的礦工,永遠的礦山之子,特別感謝中國礦大的支持,感謝徐州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作家協會的支持,感謝出席會議的徐州礦務局老領導師為杰書記,曾經以來,他給我們文化影視工作者帶來了很多的關懷,帶來了很多溫暖,我們對師為杰書記表達敬意,這種敬意不僅僅因為他曾經是我們煤礦的領導,而是因為他是我們四十多年來的良師益友。感謝王雪春副部長的關心支持,感謝中國煤礦作協徐迅副主席的關心支持,感謝來自唐山的許主席的關心支持,感謝大家的鼎力相助,良師益友的支持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
祝賀沙凡老師和他的文集出版,祝福各位良師益友身體健康,萬事吉祥。期待著各位老師來到北京,我們有情有義的徐州人,為大家做好服務工作。衷心感謝德高望重的肖慶元教授帶有學術色彩的主持,讓今天的研討會增加理論與實踐的榮耀色彩。謝謝大家。
(鄭子,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亞洲微電影學院執行副院長、中國文藝家影視中心執行主任,吉林動畫學院微電影微短劇微視頻研究院執行院長,南京大學中華圖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系根據鄭子同志即興發言時的錄音整理,略有刪節)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