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春《雙子座》新書分享會在德江二小舉行
6 月 28 日下午,由德江縣文聯主辦,德江作家協會、維生素 C 讀書會承辦的張賢春長篇小說《雙子座》新書分享會,在德江二小會議室正式舉行。思南籍貴州省作協會員田儒軍、田茂松,德江縣作協主席團成員及部分會員參與了此次活動,分享會由德江縣維生素 C 讀書會會長徐琛主持。
張賢春,男,土家族,1963 年生于貴州省德江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德江縣第一、二屆作協主席。他的作品見諸《民族文學》《雜文月刊》《南方周末》等多家知名報刊,并參與央視播出電影《喋血神兵》的編劇工作。已出版《神兵》《雞往后刨》等八部作品集,其中長篇小說《豬朝前拱》(后更名《青龍壩》)獲煙雨紅塵原創文學人氣 / 評論獎、貴州省首屆少數民族文學 “金貴獎”,并參展全國第二十四屆書博會;報告文學《德江城市夢》獲貴州省第二屆專業文藝特等獎;散文集《山里人》、趣味雜文集《傻人傻話》分獲銅仁地區第二、三屆文藝獎三等獎和二等獎。
小說以主人公視角,講述了一個家庭從 20 世紀 30 年代至 21 世紀 20 年代的百年變遷史。通過刻畫家庭成員的親情、矛盾與沖突,以及他們在困境中的選擇、堅韌與應對策略,折射出農村家庭在國家變革中經濟、教育、醫療等層面的發展。作品亦揭示:盡管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人性中的自私與貪婪仍待改善,引發對時代與人性的深層思考。
張賢春在分享中介紹了新書的創作歷程、成書經過,及故事原型與虛構情節的融合邏輯。與會者認為,作者憑借深厚的農耕生活功底,逼真描摹了黔東北農耕文化下的山川風物、人情世故,對人物性格與命運的挖掘深刻。尤其對人性、土家世情及山野風貌的刻畫恰到好處,兼具思想性、知識性與美感,堪稱 “黔東北農耕文明的百科全書”。敘事風格如余華《活著》般,以老者敘事的口吻娓娓道來,賦予作品濃厚的文學反思色彩。
部分觀點提出,小說更應定位為 “工業化、城鎮化時代對農耕文明的回望者”,而非“守望者”;主人公臨終前的行為被認為帶有“擺爛”感,削弱了尊嚴感;書名《雙子座》因未在文中體現星座寓意,且與傳統敘事風格違和,建議改為《我這一輩子》,更貼合主人公一生的敘事主線。(德作協)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