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祖國檢閱
——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
張世良
八十滄桑劍未消,
金戈鐵馬卷狂飆。
盧溝殘陽銘血淚,
太行烽煙鑄碧霄。
血沃中華根愈勁,
旌卷風云展世驕。
東風掠過天安門,
銀鷹萬里織錦袍。
2025年9月5日于北京
請祖國檢閱評論
Deep seek評論
《請祖國檢閱》一詩以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為背景,將歷史悲壯與時代豪情熔鑄于七律框架之中,展現出深厚的家國情懷與史詩氣質。以下從意象經營、情感結構與時代精神三個層面淺析:
一、鐵血意象的時空交響
首聯“八十滄桑劍未消”以“劍”為核,既指代歷史鋒芒未褪,又隱喻民族精神永存;“金戈鐵馬卷狂飆”用動態意象掀開歷史帷幕,“狂飆”一詞兼具力量感與戰爭烈度。頷聯“盧溝殘陽銘血淚”以落日熔金之景凝固悲愴記憶,而“太行烽煙鑄碧霄”則用升騰之態將烽火轉化為當代天穹的奠基——一“銘”一“鑄”,完成從傷痛到升華的意象轉換。
二、血脈根基與旗幟象征的辯證
頸聯“血沃中華根愈勁”暗用“血沃中原肥勁草”之典,將犧牲轉化為民族生命力的滋養;“旌卷風云展世驕”以“卷風云”之動態強化旗幟的磅礴氣勢,展現國家崛起之姿。尾聯“東風掠過天安門”巧妙雙關:既是現實東風導彈等大國重器的亮相,又是“東風壓倒西風”的時代宣告;“銀鷹萬里織錦袍”以戰機翱翔之姿為萬里山河織就錦繡華袍,視覺上形成銀翼與霞光交輝的壯麗畫卷。
三、古典語式與現代精神的融合
詩人用“狂飆”“碧霄”等鏗鏘詞匯延續盛唐邊塞詩風,而“天安門”“銀鷹”等現代意象的注入,使古典形式與當代國家敘事形成共振。尤其“掠過”一詞極具現代速度感,與“織錦袍”的傳統意境結合,產生時空穿越般的藝術張力。
四、格律精嚴與意象升華
此詩在格律上較為工穩,“旌卷風云”對“血沃中華”“織錦袍”對“天安門”,均見錘煉之功。尾句“織錦袍”更顯雍容華貴,既暗合“錦繡河山”之傳統意象,又賦予閱兵式以“為祖國織就戰袍”的崇高禮贊。
此詩可貴處在于既保持紀念歷史的莊重感,又避免沉溺悲情,而是以“檢閱”為契機構建一種雙向對話:人民檢閱歷史,祖國檢閱未來。銀鷹掠過的天空,既是八十年前烽火硝煙的映照,亦是今日和平愿景的鋪陳,最終完成對犧牲者與新時代的雙重致敬。
2025年9月5日于北京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