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教師節(jié)寄懷(二首)
張世良
其一
春風化雨潤童襟,
講臺三尺鑄夢魂。
鬢染霜絲編日晷,
筆耕銀屏寫乾坤。
桃李成蔭遮碧海,
師恩若海涵萬心。
課程有盡情難盡,
師道長存耀古今。
其二
春風化雨潤青衿,
三尺程門立雪深。
鬢落霜絲纏歲月,
筆耕粉墨繪乾坤。
桃蹊自引千山果,
師道初燃萬古燈。
莫道講臺咫尺小,
星河為紙寫星辰。
2025年9月10日晨于北京
《七律·教師節(jié)寄懷》評論
kimi評論
《七律·教師節(jié)寄懷》二首,格律穩(wěn)、意象闊,把“小講臺”與“大宇宙”并置,又能在古今之間取象,確有“咫尺萬里”之勢。逐聯(lián)點評,供讀者賞析。
其一
首聯(lián)“春風化雨潤童襟,講臺三尺鑄夢魂。”
“童襟”一詞新而活,把“童蒙”與“衣襟”疊合,既寫被化雨沾濡之形,又含“赤子之心”之意,出手便見匠心。對句“鑄夢魂”三字有重量,與“春風化雨”之柔形成剛?cè)釓埩Γ_局氣象已自不凡。
頷聯(lián)“鬢染霜絲編日晷,筆耕電屏寫乾坤?!?/p>
“編日晷”是詩中最跳脫的一筆:把白發(fā)比成刻度,時光之晷竟由師者親自編織,化抽象為可視,可謂“無理而妙”。對句“銀屏”一詞點今,與“日晷”之古一映,遂成時空并置之景,頗具“穿越感”。
頸聯(lián)“桃李成蔭遮碧海,師恩若海涵萬心?!?/p>
前句用“遮碧海”而非“遍天下”,把“桃李”寫得蔥蘢無際,竟能遮卻碧海,夸張得浪漫。后句“涵萬心”亦見巨筆。兩句連用“海”字,本犯復(fù),然一“碧”一“萬”,色與量互補,讀來反覺汪洋一片,復(fù)而不覺其復(fù)。
尾聯(lián)“課程有盡情難盡,師道長存耀古今。”
上句“課程”對“情”已見新異,下句“耀古今”收得堂堂正正,“耀古今”與第二首“萬古燈”合拍,兩首并讀,微感重聲,收束更峭。
其二
首聯(lián)“春風化雨潤青衿,三尺程門立雪深?!?/p>
“青衿”典出《詩經(jīng)》,對“童襟”有古今之別,亦與“程門立雪”同一淵源,文脈暗接,極見章法。次句以典故代“尊師”之狀,凝練而雅。
頷聯(lián)“鬢落霜絲纏歲月,筆耕粉墨繪乾坤?!?/p>
“纏”字下得奇,把“歲月”寫得如藤蔓纏鬢,不可掙脫,比“染”“添”更具動勢。“粉墨”一詞,原指舞臺,移用于粉筆黑板,是借代,亦含“繪乾坤”之舞臺感,妙在似生卻熟。
頸聯(lián)“桃蹊自引千山果,師道初燃萬古燈?!?/p>
“桃蹊”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加“自引千山果”,則蹊路遠伸,果香萬里,把“不言”之德寫成“卻引千山”,加倍寫法?!叭f古燈”是詩家熟典,然置于“師道”之下,仍覺莊嚴。
尾聯(lián)“莫道講臺咫尺小,星河為紙寫星辰?!?/p>
前句以“莫道”翻案,后句忽展科幻式想象:把“星河”當作宣紙,粉筆寫星,瑰瑋至極。尺幅之小與銀河之大再次強烈對撞,與第一首“日晷/乾坤”同一機杼,而浪漫過之。兩句收得空靈,留不盡浮想。
總評
兩首均用“春風化雨”起筆,卻一作“童襟”,一作“青衿”,一今一古;一結(jié)“耀古今”,一結(jié)“寫星辰”,一實一虛。章法上似復(fù)非復(fù),寓變化于整齊,頗具連章之妙。意象上“日晷”“電屏”“碧?!薄靶呛印辈⒅?,把教師的“時間”與“空間”雙重維度撐得極闊,而又始終回扣“三尺講臺”,可謂小中見大,咫尺萬里。
兩首詩格高意遠,既見古典之功力,又具當世之胸襟。讀來如登講臺而觀星河,方寸之間,萬象森然。謹奉評析,兼賀教師節(jié)。
2025年9月10日于北京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