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導游
(中國第一部全景式描述女導游的職業生涯及情感生活的長篇小說,為你打開女導游身后的世界······)中國第一部全景式描述女導游的職業生涯及情感生活的長篇小說。通過60后、70后、80后三個女導游的個體故事,用細小的切口展示不同年齡層面的三代人,在同一個物質時代的職業秘密、情感密碼與生存體悟。
趙瑜 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女導游》已在當當網和卓越網上架。歡迎各位前去購買支持。當當網址:http://t.cn/R7KdlCD 卓越:http://t.cn/R7Kgq4A 。
——————————————————————————————————————————————
身體或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趙瑜就長篇小說《女導游》答王海雪問
1.問:為什么會選擇女導游這個群體作為小說的寫作對象?這和你之前的長篇小說寫作體驗有什么不同。
2.趙瑜答:女導游只是一個職業的界定。一開始想寫一本關于海南元素的長篇小說時,我曾想過很多個領域,比如曾想過一個長篇小說的名字叫做《海口食貨志》。因為這里的吃食和大陸的確差異太多,而飲食的差異也差不多能透露出來居民性格和生活習慣的差異。但是,在準備資料的時候,發現,這樣的一個嚴肅的寫作,需要非常專業的閱讀,也需要一個非常溫暖的家族式的故事。我掌握的資料尤其是對海南本土食物的演變了解得過于膚淺,這不是寫散文,要寫長篇,所以,我知難而退。就選擇了寫女導游。女導游進入我的寫作范圍也很巧合,就是當年我在天涯社區寫博客的時候,曾經認識一個女導游。她呢,正好有大量的工作日記,我看了以后,覺得真是出人意料,這是一個有孤獨感的職業。所以,我想寫出來這種感覺。刊上,你認為采取全景式描述對小說的結構有什么影響?
寫女導游的體驗比較特殊,因為除了女性導游的年齡、心理和性格設計之外,還要有故事設計,有路線設計以及旅途中瑣碎的日常生活設計。而這些內容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我不可能憑著一個女導游片斷式的日記,就能還原出來這樣龐大的群體的所有生活場景。所以,在寫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虛構。這種虛構更多是以普遍的女性為藍本,導游呢只是她們的職業,而感情生活中,她們有大量的共性的東西,我不公要寫出職業的特殊性,更要寫出來這一群體女性中的感情的普遍問題。所以,和以前的長篇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體驗的話,就是,我用這樣一部長篇小說,寫盡了三代女性的感情生活。而這三代女性,六零后、七零后和八零后,其實也就是我身邊的人。
3.問:為了寫這部長篇,你做了多長時間的資料準備工作,以及做了什么樣的功課?
趙瑜答:女導游從動念準備到寫作完成,共耗時兩年,準備資料用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其中在準備資料的時候,也寫了一兩篇中短篇小說,但將這兩個中短篇小說納入到長篇《女導游》的時候,故事又重新設計了。
所做的功課,其實就是買了很多海南地圖冊,以有關海南黎苗族介紹,甚至是一個地方志的書。那些書枯燥,卻對我的小說創作極有養分。比如《女導游》有一節寫到結婚的風俗,直接就用了一些地方志上有關婚俗的記錄,寫出來以后,便有了不一樣的生動和現場感。
4.問:小說中的每個章節都是獨立卻又相互聯系的,所以許多章節都發到了文學期
趙瑜答:這涉及到一個寫作者的野心。這個詞有些幼稚,但的確,從一開始動念寫這部長篇的時候,我就想創造一個非常舒適的結構。雖然小說完成了,并發表了,但實際上,這部目前為止的成稿距離我最初的設計相差很多。我有一個好的設想,但是在小說寫作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并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完成它。《女導游》的結構一開始是每一個章節都是獨立的,也就是說,第一節寫的是黎靜的故事,在第一節呢,一定要設計一點洋蔥的小細節,這樣,第二節,就只寫洋蔥的故事。事實上,在寫作過程中,如此精細的設計是不適合的,寫作是感性的,甚至是破壞性的。寫起來,才知道,我只能大概讓各個章節獨立,如果想要各個章節之間的故事有轉折和推進的話,那么,我必須另外設計方案。于是就有了兩個章節是談話,純粹的談話,就是為了介紹接下來的故事。這自然破壞了我一開始的小說設計,但好在,我的小說寫作,本來也設計了百科全書式寫作。就是在一部長篇里,我試驗了日記、書信、對話,甚至電話記錄。這樣的結構雖然瑣碎,卻讓閱讀者覺得新鮮,這是我努力的結果。
5.問:地域文化在你這里也有呈現,比如你寫到黎族的山寨,甚至還有少量的黎族語言的對話。你如何處理陌生的地域文化?
趙瑜答:其實,我對地域文化的處理技巧就是兩個字:逃避。盡量逃避最為重要的東西,但在我熟悉的,大家又都能接受的地域描述里,我會做得細膩、別致,既讓這些地域文化有特點,易于被別人記憶,又讓我的寫作不那么抄襲和復制,大家一看就知道,噢,這一段背景的介紹不是作者從地方志上搬過來的,而是他去了那個地方,感受到了,記下來的。這樣的寫作,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卻也是美好的,得分的。
6.這是一部愛情小說,你對當下女性的婚戀觀有什么特殊的表達需求?在這部作品里,你試圖對女導游的愛情作什么樣的預計?最后實現了嗎?
趙瑜答:這的確是一部披著導游外衣的愛情小說,我特地選擇了三代人: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這三代人幾乎便是中國當下的愛情的當事人。這三代人的成長環境造成了三個愛情生態觀念不同的現狀。我一開始是設計了很多種可能,但在寫作的過程,受制于故事的自然流向,我一邊操作著小說的故事情節,一邊也被故事情節發展所操縱,因為,我不可能編造太虛假的人性。所以,我一開始設計的六零后的婚姻破產、七零后找到溫暖的愛情、八零后愛情漂泊的最初架構,并沒有實現。
7.旅游和地產是海南的支柱產業,從一個作家的角度出發,你覺得導游在產業鏈中承擔了什么作用?
趙瑜答:導游對我們大多數人并不陌生,其實,如果參加旅行團,導游幾乎是一個電視臺的主持人,她左右了我們所看到的內容。所以說,導游對于一個地方文化的傳播非常重要。
在這部長篇小說里,我也呈現了很多的正能量,讓三個女導游熱愛自己的工作,甚至讓導游做一個熱愛文學藝術的人。因為只有這樣,導游才能在工作中吸引游客,將地域文化中的美好傳遞出來。從傳播學的角度講,導游在旅游產業中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一個導游很差的話,旅客所感受到的,不是導游的差,而是整個地域文化的差。導游非常重要,在這里,我甚至想要鄭重地呼吁一句,讓導游有文化,比讓導游漂亮,還要重要。
8.這部作品中的一些章節,比如《方向感》、《海口七頁》等篇目在期刊發表后,還被一些選刊轉載,引起關注。這部作品應該是適合改編為影視作品的,有影視文化公司來關注嗎?
趙瑜答:《方向感》是一個有疼痛感的小說,這幾天正在看一個日劇,叫作《晝顏》,很好看,結構很像是《方向感》。這篇小說被《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同時轉載。得到很多人的好評。《海口七頁》是一個非常單純的愛情故事,是以海口和瓊海鄉村為小說背景,以七封信的方式為結構形式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發表以后,也被《中篇小說選刊》和《小說月報》轉載,并被不少人評論。其中也有上海的一家影視公司來談過《海口七頁》的影視改編問題。但并未成功。有關海南的地域文化小說,目前不多,所以,《女導游》這本書出版以后,相信會吸引影視機構的關注。
9.關于海南,你下一部作品想寫什么樣的題材?
趙瑜答:我最近迷上了一種木頭,叫降真香。由降真香入手,我又熟悉了海南黃花梨,甚至海南的花梨公、坡壘,還有海南沉香。這些木頭,有香味,有好看的紋理。甚至能打開一個人的想象力。所以,我最近收藏了不少的降真香和海南黃花梨。
我下一部長篇小說,就想寫一下這些海南的木頭。我需要再準備一些資料,多聞聞它們的氣味,多看看它們的樣子,和它們交交朋友,這樣,就可以下筆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