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這個小女子眼里,世界上最熱鬧的元宵節(jié)只有一個地方,那就是中國湖南瀏陽。相信沒有誰敢不服氣的。瀏陽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熱鬧的節(jié)慶氛圍。世界上最歡樂的元宵節(jié)普天同慶的場景也是在瀏陽,火樹銀花耀瀏陽,萬眾歡騰鬧元宵。
瀏陽人有瀏陽人自己的活法,過年喜歡回到鄉(xiāng)下去過,有年味,商鋪到了年底全部關門大吉,但元宵節(jié)還是要到城里過年熱鬧,“獅燈龍燈蚌殼燈,你才舞罷我登場”。那真是熱鬧非凡的聲色光響交織輝映的世界。
市委書記、市長,觀看了焰火,看了晚會,和老百姓一起猜燈謎。喜親爆竹味,好轉筆墨緣,我有幸住在這花炮之城可以經常飽覽上空燦爛之景和瀏陽人載歌載舞鬧無宵的盛況。
放鞭炮
瀏陽人愛熱鬧出了名,花好月圓,普城同慶。每年的元宵節(jié)瀏陽的大街小巷是鑼鼓喧天,鞭炮不斷。
小時住在外婆家,元宵節(jié)出街看熱鬧也就幾里路,只看見熙熙攘攘的人頭積攢,小伙伴們被人群沖散了,只好一個人走在北正路, 那時的北正路有一定的坡度,只看見那條馬路上是人山人海,前面是黑壓壓的一片,一家點鞭,萬家應和。熱鬧得下不得地。不得不小心翼翼。那鞭炮炸得我只敢走在大街上的最里邊,反應不靈敏的話不長眼的鞭炮就飛到身上來,一不小心竄到褲筒里來。那些個外地人沒見過這陣勢,嚇得躲在屋檐下,膽子太小,元宵節(jié)就別到瀏陽城里來。瀏陽人倒是司空見慣。所有生產的產品全部出動,整個瀏陽城驚天動地,震耳欲聾的喧鬧,地上的紅鞭炮挾屑堆得好厚一層。我對鞭炮是又愛又怕,愛的是那份沖天向上的豪氣和霹天動地的爽快,怕的是那鞭炮怕傷著身。
放煙花
瀏陽城里搭臺唱戲好不熱鬧,城內人傾巢而出,還有很多是從鄉(xiāng)下趕來看熱鬧的。 年輕時真的干勁大,結了婚元宵節(jié)我們帶著兒子一家三口騎著摩托車從鄉(xiāng)下趕到瀏陽,我懷抱著幼兒,坐著摩托車后面,70多華里路程,頂著寒風就是為了看城炮放的煙花,人太多,只好讓兒子站在摩托車上看熱鬧。晚上住在孩子的大姑媽家。
那些年,只要到了元宵節(jié),瀏陽城里人的門口擺滿了來自鄉(xiāng)下親朋好友的幾十雙鞋子,哪怕是睡沙發(fā),打地鋪,客人也沒有怨言。我的同事林發(fā)連是特別賢惠的人,她說她們東鄉(xiāng)生產隊上的人都來過她家里看熱鬧。北鄉(xiāng)人家中的客更是川流不息牙刷筒的牙刷就像筷子一樣多,插滿了一筒。家家傾巢而出看熱鬧,老人們笑逐顏開,小孩子歡蹦亂跳在唱:“新年到,真熱鬧,穿新衣,戴新帽;敲鑼鼓,放花炮,扎花燈,鬧元宵”。
以前四處都是煙花怒放,大人將煙花點燃后伸直手臂,讓火口朝天,尾部朝地,煙花就在家家戶戶的上空爭先恐后的綻放,這些年,政府規(guī)定在規(guī)定的地方燃放,安全系數更高一些,老百姓過上了紅紅火火的日子,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過,天地間一片喜氣洋洋。
今年元宵節(jié)在瀏陽河畔,雖然下著雨,一場環(huán)保藝術激光音樂焰火秀仍然激情上演,傾城之色倒映在瀏陽河中,瀏陽的天工巧匠們?yōu)楝F(xiàn)場觀眾獻上了元宵焰火文化大餐。
看戲
瀏陽城區(qū),處處張燈結彩,洋溢在元宵節(jié)的喜慶氛圍中,在歐陽予倩大劇院舉行的元宵文藝晚會,瀏陽除了每月一場瀏陽河廣場晚會,平常也經常有戲看。元宵節(jié)就更加豐富多彩了。賞鏗鏘的女子鼓藝、看親切的瀏陽花鼓戲。青年后生,花枝招展的姑娘,人約黃昏后,在戲臺下“花市燈如晝”的浪漫夜晚擦出愛的火花,留下信物,牽出一段美好姻緣。
猜謎語
“猜謎語、出謎語”這種文化活動在中國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一種娛樂性活動,其中還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內涵。某年的元宵節(jié)的瀏陽老城區(qū)人氣特別旺,下午的太陽又照射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花鼓戲剛散場,就迎來了省燈謎學會會長敖耀寰老師,他身穿唐裝神采奕奕走上臺來,我紅光滿面幫他舉著那葫蘆牌子上的主擂燈謎。下四周圍擠滿了人,一雙雙眼睛瞪大著,有的站到步行街的花壇上, 直到華燈閃爍。瀏陽人是聰明的,再難的謎語也難不倒,我母親也是猜謎的高手。
2014年,瀏陽一中燈謎隊高一學生劉詠夏、張博文、溫雨辰三位同學前往中央電視臺,代表湖南出征大型電視益智競技節(jié)目《中國謎語大會》。
2015年3月2日至5日,瀏陽市圖書館舉辦了“迎元宵猜謎語有獎”活動,本次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參與和喜愛,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舞龍
舞龍在瀏陽有著悠久的歷史,幾乎各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民間舞龍隊伍。每逢春節(jié),各支舞龍隊都會走街串巷,向人們拜年送福,祈求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2012年來自各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12支舞龍隊相聚瀏陽河廣場,向廣大市民獻上了一臺精彩紛呈的舞龍比賽,喜慶元宵佳節(jié)的到來。12條“金龍”輪番入場,不斷變換的造型讓場下市民目不暇接。來自澄潭江鎮(zhèn)的少年龍隊成為了當晚的焦點,一條大龍在這群平均年齡不到13歲的小朋友操控下飛舞入場,一會兒盤起身體,龍頭高高昂起;一會兒龍頭龍尾相接,龍身彎曲形成船形,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而當大瑤鎮(zhèn)舞龍隊帶來的火龍在人群圍觀中翻滾騰躍時,同樣贏得了陣陣喝彩。經過近2個小時的精彩角逐,來自大瑤鎮(zhèn)和澄潭江鎮(zhèn)的舞龍隊最終獲得了比賽的第一名。
2014年,“全國舞龍展演”在蘇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十五個代表隊參加角逐,瀏陽大瑤強盛龍獅藝術團代表湖南參加比賽,煙花與表演的完美結合,最終榮獲“全國舞龍展演”唯一金獎。
往年, 十五之前,就有各隊在淮川辦事處大院里耍龍,一車車的人馬拖過來,舞龍的有玩龍的漢子,還有女的,大都穿著迷彩服,他們全副武裝。真敬佩那些耍龍的女漢子。一條條長龍在商店鋪子里穿進穿出。
記得那年正月十三中午一條龍在湘東大廈門前舞起來,圍觀的人群 ,人們伸頸踮腳,想一睹龍的風采。人們在大街上的人海中急急地走,又尾隨著耍龍的這街看到那街。某年的元宵節(jié),一條條長龍在思藐公園翻騰起舞、踢跳翻蹬、立臥滾抖,驚險有趣。
集里街道辦事處的龍隊鏗鏗鏘鏘走進了大院,還配著吉祥喜慶的花鼓戲調子,圍看的人在空闊地帶把“長龍”自然圍成一個大圈,在一扭、一盤、一旋中、只聽見鞭炮噼哩啪啦地響, 家家戶戶把早已準備好的鞭炮往外丟,“二踢腳”、“千子鞭”、“全紅炮”朝“龍”中甩去,只見大院里電閃雷鳴。這些個沙場老手懂得火藥的脾氣和鞭炮的威力,無所畏懼,進退自如。他們不在意鞭炮如雨,硝煙彌漫,反而是鞭炮炸得越響龍就舞得越歡,直看得人驚心動魄。龍隊不停地變換隊形,或靜臥或盤曲或輕旋,只見一條條龍搖頭擺尾,一會兒呼嘯著直沖云霄,一會兒雙龍戲珠,一會兒上下翻滾,一會兒“火龍吞珠”,火龍舞得活靈活現(xiàn)。話贊得動聽,主家就會準備大包封,龍舞的帶勁,東家就會打開車庫門傾其所有往外放肆丟鞭炮。禮花彈不停地升上天空,造成了一個有聲有色的夜晚。平日里春節(jié)禁放花炮,今晚元宵夜就可以大肆放炮。一聲哨響,幾聲“嘿嘿”,再齊聲喊:“拜年了”。再龍騰虎躍、翻山倒海、騰云駕霧,形成新的高潮。直舞得龍隊虎虎生風,直舞得觀眾眼花繚亂,借助著耍龍的過程把瀏陽男人的陽剛之氣給舞出來了,帶著祝福舞個新年風調雨順, 帶著希望舞個合家平平安安。鑼鼓節(jié)奏跟上來,鞭炮響聲震起來,禮花天上飛起來,耍龍漢子更歡,長久不息的鞭炮聲歡送長長的耍龍隊伍。
今年的元宵節(jié),在瀏陽河廣場,舞動著“中國龍”,精彩十分。
團聚
今年瀏陽的元宵節(jié)照例是歡樂如潮,瀏陽人的人情味特別濃,我們一家人一個個早早地歸巢一起去赴宴,堂弟戴立從大使館回家探親,三大桌子人相聚在一起吃晚飯。這些從大山里走出來的人,一個個家庭都和和美美,大家吃著湯圓,過上一個看似普通而平凡的元宵節(jié),想起那首詞: 今晚龍騰獅吼,燈閃月明,沒有淚濕青衫,只有歡天喜地。
元宵節(jié)前所有的事情免談,所有的花炮廠子都是等過完了元宵再動工。元宵節(jié)是瀏陽春節(jié)最為狂歡的一天,在瀏陽,元宵節(jié)不如說是狂歡節(jié)。在喜慶的氣氛中,大人一般都會放任小孩的自由,還追著看那龍獅表演。大人們也趁機放松,要玩就玩?zhèn)€痛快。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燈,只見爐火高照,燈火通明,打春鑼的,趕春牛的,耍龍燈的到人家家里和店鋪唱贊歌,說的都是“五谷豐登”之類的美言。春節(jié)是親情友情的高漲期,過完了元宵節(jié)春節(jié)就劃上了句號。過完了元宵節(jié)就代表年過完了,該收心工作了,一切回到正軌了,一切都風平浪靜。
在我們?yōu)g陽女人的身上,嚴重的帶著瀏陽的氣息,說話像放鞭炮一樣嗶哩拍啦一口說完,不喜歡拖泥帶水,干事根本就不會死氣沉沉,像放炮一樣就要一炮打響,笑起來聲音就像花炮的哨子音一旋旋上天,高低起伏,聲音高亢、發(fā)自內心的喜悅、歡樂。性格就像天上的煙花一樣任性、浪漫、追求自由,無論命運將我們發(fā)射到哪個位置都能燦爛地綻放,帶給人們聲色美的享受。
瀏陽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瀏陽人偏偏就愛死了瀏陽這個小地方,那也不想去定居,就愛常駐在這里。世界各地的人也愛奔到這里來趕熱鬧。每每選擇工作單位的去留時我真的很矛盾,我總是舍不得離開瀏陽這個小城,除了對高齡父母的盡孝之外,我是否習慣了瀏陽的鬧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