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過來!我們一起去露營吃野餐好不好?”
我本意不想過去,可是想想活過半輩子還沒有經(jīng)歷過野餐,為了孩子也要感受一次。
去年,孩子吵嚷著要野餐,吵嚷得我受不了。某日,把她拖上某山,到了山頂突然從兜里掏出一蘋果,喜笑顏開小心翼翼討好地哄騙她,“娃,你吃吧,你在山頂上吃蘋果就叫做野餐!”
“什么叫做野餐呢?在野外就餐簡單地說就叫做野餐”,我怕她識出破綻不相信故作書面解釋,可是看著她半信半疑的表情,我有點內(nèi)疚了。
發(fā)小多次發(fā)出邀請,在她的不懈鼓動慫恿和我內(nèi)心幫娃完成未了心愿的暗流涌動下,我?guī)е拮又北悸稜I地。
到了目的地,還在我隱約看見帳篷卻不見人時,突然從帳篷里沖出3個狐媚的女子,“3個媽媽3個孩子,帳篷和墊子我們是從網(wǎng)上購置的,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支起帳篷,就等你1個媽媽和1個孩子了!”,瞬間,我感動得被僵化在原地。
孩子和孩子到一起,其實就是水和面到一起,他們變成面團就不分你我了,4個孩子因為好奇在帳篷里鉆來鉆去,可憐的帳篷在孩子們的蹂躪下,感覺快要被掀爆似的。
4個媽媽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是:我、發(fā)小、發(fā)小的同學佳佳和麗麗合計4人。
發(fā)小、佳佳和麗麗據(jù)說當年還在金牛中學桃園結(jié)義。3人在臨近高考之際,晚上逃課“以明月為證”“拜過把子”。
在2002年高考前夕的某個晚自習,3人翹課玩失蹤,可急壞了班主任,班主任想,“關(guān)鍵時刻怎能掉鏈子?”于是,班主任在學校前庭后院搜尋遍,最終在女生寢室揪出3人。
為了提升打擊逃課學生的囂張氣焰,在學生們下晚自習“人流如織”的高峰期,班主任把她們3人拽到金牛中學的天橋下,就像央視廣告標王一樣,在最被關(guān)注的黃金時間安排到金牛中學的核心展板(天橋)上示眾。
3人沒有因為是女性的優(yōu)勢被同情或豁免,而是肩并肩一字排開,挨個吃栗鑿(被班主任掌摑腦袋)。說句不好聽的話,這有點像清代綁著人犯到菜市場“斬首示眾”的意味,警示其他學生不能繼續(xù)逃課。
“那時算不算羞愧難當,想不想從天橋上閉眼縱身一躍?”聽發(fā)小爆此猛料,我故作調(diào)侃。
“才不呢?我們反而覺得自己敢作敢為勇于擔當,被掌摑的時候,內(nèi)心想笑卻又不敢笑,當著班主任的面只能強忍硬憋。”由此可見,她們3人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是比較特別的人。
那3個女人的性格迥異,發(fā)小是個比較“二”或者“大條”的人,胖乎乎的笑起來露出兩排白牙,花枝亂顫手舞足蹈全然不見淑女形象,嗓門大吼起聲音來余音便在樹林里回蕩好久。
因為吃的是熟食,所以大家戴上一次性手套充分發(fā)揮“二指禪”的作用,發(fā)小彎腰撿拾食物時,因為時值夏季穿著低胸長裙,或因過于豐滿差點胸前春光外泄,我們就在一旁著意提醒,“唉,唉,別光顧著吃,快要走光了”,她這才猛然意識到然后迅速用左手做捂著胸前狀,可是右手還是沒有離開食物,可見她對食物的執(zhí)著。
發(fā)小的同學佳佳,佳佳是那種女人看一眼半醉,男人多看一眼走不動路的那種。可是她妖而不艷、媚而不俗、身材高挑、性格溫柔,看著你說話時睫毛撲閃撲閃的,好似眉目都在傳情,說話始終溫和、不緊不慢,在我們這幫“傻蛋”笑得前仰后合的時候,她卻靜靜地在一邊看著我們,偶爾吝嗇地展露她的兩排“廣告式”白牙。
發(fā)小的同學麗麗,她是一個個子不高、膚色稍黑的女子,可是小女子柔弱的身軀里蘊涵著巨大的快樂能量。她性格爽朗、活潑幽默,跟她在一起,你始終不知道什么叫做“憂傷”。我不記得當時我們說了一句什么笑話,大約大家都在謙虛什么的。她說,“你們?nèi)绱苏J為,那么讓我情何以堪?我要面壁思過,可是偌大樹林沒有墻壁,那么在這片樹林里我將挑選最大一棵樹,面‘樹’靜思算了!”
我們把帳篷丟給4個孩子做玩具,只為擺脫他們對4個媽媽的糾纏,然后4個女人盤腿靜坐,邊吃零食邊天馬行空,恍惚間我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80年代在農(nóng)村玩“過家家”的游戲。
突然感覺肩膀有人輕拍,驀然回首,原來站著佳佳的兒子——7歲的小帥哥壯壯,他有板有眼地向我告狀,“阿姨,阿姨,告訴你一件事,她們(用手遙指我和麗麗的女兒)兩個女的竟然聯(lián)合起來打那個男的(發(fā)小的兒子)”
我們先是一楞,繼而明白過來哄堂大笑。“男的?女的?多大點的孩子!”其實最大的孩子7歲,最小的孩子5歲,可是再小的孩子在他們的意識里已經(jīng)分辨出性別了。
壯壯不明白我們笑什么,“不管,讓這幫男女自行了斷怨恨吧,我們不參與任何意見!”佳佳表態(tài)了,壯壯悻悻地離開。
發(fā)小、麗麗和佳佳分別帶4個孩子在樹林里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佳佳因為穿著棉質(zhì)襯衣,又多次做了老鷹抓小雞游戲里的“雞媽媽”,所以她的襯衣被揪得老長就像尾巴一樣,她多次抱怨說,“孩子們,我的衣服快被你們撕碎了。”
在游戲中,媽媽們自然做了“雞媽媽”,孩子們依次身高大小,高個子靠前,矮個子站在末尾。這樣當老鷹開始襲擊時,站在末尾的孩子往往因為不堪驚嚇主動放棄游戲逃離現(xiàn)場,因此游戲不得不終止。
童年于我們一去不返,可是我們有幸見證孩子成長,孩子們的童年或許就是我們難得的“人生第二個童年”——“人生第二春”。因此如果有機會,請不要以我們大人忙碌等理由拒絕陪孩子參與或露營或野餐或游戲等活動,我們沒有權(quán)利剝奪孩子們的童趣,再者本是大人陪孩子玩的游戲,可因大人參與其中,于心靈釋放壓力,于身體強身健體。大人們,你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