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上旬,我們來到了美麗的濱海城市大連。
在大連城外的旅順口區向陽街上,有座“旅順日俄監獄”。此監獄1902年由沙皇俄國始建,日俄戰爭后,由日本擴建而成。監獄圍墻內,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有各種牢房275間,可同時關押2000多人。還有檢身室、刑訊室、絞刑室和15座工場。監獄圍墻外,有強迫被關押者服苦役的窯場、林場、果園、菜地等。總占地面積22.6萬平方米。許多中國和朝鮮、日本、俄羅斯、埃及等國家的人民曾被囚禁和屠殺于此。
這座由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第三國先后建造的監獄,被稱為“東方的奧斯維辛”,是帝國主義列強侵華和反人類的鐵證,其野蠻和殘忍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獄中不僅條件差,而且關押人數還在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從1906年至1936年的30年間,累計關押近2萬人。特別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軍瘋狂逮捕我抗日志士和愛國同胞,從東北、華北等地用列車押送到這里囚禁。究竟有多少人在此被害,已經無法估計。從1942年到1945年,僅在絞刑室遇難的就有700多人。
在千千萬萬的烈士中,有一位朝鮮著名的愛國志士,他叫安重根。
安重根(1879——1910),朝鮮黃海道海州人。中日甲午戰爭后,日本吞并朝鮮之勢已成。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這個曾經擔任過日本四任內閣首相和駐朝鮮總監、時為樞密院議長的日本公爵,專程來哈爾濱與俄國大臣修訂日俄密約,共議瓜分中國東北問題。上午九時,伊藤乘坐的火車到達哈爾濱火車站,他剛步出站臺,一位身著西裝、頭戴鴨舌帽的青年男子,突然從歡迎人群中沖進警戒線,趁眾多沙俄衛士來不及反應,朝滿面春風點頭微笑的伊藤博文連開三槍。一槍中胸,一槍中肋,一槍中腹。接著又擊中日本總領事川上、秘書館森、鐵道總裁田中。伊藤倒地,十時許死于傷勢過重。
行刺者就是安重根,他隨即被捕,于11月1日被押往旅順監獄,并于1910年3月26日英勇就義,年僅32歲。
最令我震撼的,是日本當局對安重根義士的“禮遇”。
旅順監獄的牢房無不陰暗、逼仄,室內唯一的陳設是一只木桶,大概是讓“犯人”大小便用的。據介紹,關押政治犯的東牢房正常每間關押七八個人,但經常達到十幾人。可以想象,這么多人日夜擁擠在如此狹窄的空間,即使不受刑,也是凄慘難捱,生不如死!相比而言,安重根的囚室卻寬敞、明亮得多,而且是單獨關押,室中不但有床鋪,還有桌有椅。或許,安重根屬于“重大案犯”,日本當局欲破獲其身后的“組織”或“團體”而不得不暫時采用“懷柔政策”?即使確實如此,日本人也很快就會失望,因為安重根在法庭上大義凜然地宣稱:“我是為了具有四千年歷史的祖國和兩千萬同胞,一舉處決蹂躪朝鮮主權、擾亂東洋和平的奸賊。正因如此,我的目的是正大光明的。我是作為一個國家的人民,盡了自己應盡的義務。”他還作詩明志:“丈夫處其世兮,其志大矣。時造英雄兮,英雄造時……萬歲萬歲兮,大韓獨立。萬歲萬歲兮,大韓同胞。”對于這樣一位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意志如鋼的朝鮮民族英雄,誰還指望從他身上撈到什么“油水”么!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兇殘暴虐的日本當局也崇敬英雄:為了大日本國、大和民族的利益,他們不得不殺掉安重根,因為他殺害了日本的民族英雄伊藤博文;然而卻可以給他以遠遠超過一般“犯人”的禮遇,以表達自己的尊崇、敬仰之情。順便說一句,伊藤博文是侵略中國與朝鮮的元兇之一,又是逼迫中國簽訂“馬關條約”的罪魁禍首,然而對于日本人來說,他也確實無愧于英雄稱號:他積極倡導維新,主持制訂日本第一部憲法,推行歐化,將西方工業文明引進日本,極大地增強了國力,被尊為日本的現代化之父。這些,在趙無眠先生的《他們的民族英雄》中有比較詳細的論述,從中國報道周刊、中國軍事網站均可檢索到該文。大概在日本人看來,即使安重根刺殺的不是日本英雄,而只是一般的大臣,甚至一個普通的日本公民,也是非處死不可的:怎能容許“劣等”的高麗人冒犯我們“高貴”的大和民族!然而,他們又不能不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朝鮮義士充滿了崇敬之情:鐵血男兒,響當當的漢子豈容褻瀆,怎能將他混同于一般的囚犯!
壯哉,安重根!連敵手也不得不尊崇、敬畏的英雄安重根!
其實,尊崇英雄,甚至是敵對營壘英雄的例子比比皆是。1940年5月,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在鄂北襄河南岸與日寇的血戰中壯烈殉國。在將軍的遺體前,遭到重創的日軍將士也恭恭敬敬地列隊脫帽,一齊向將軍行軍禮,然后用上好棺木盛殮,還豎了靈牌。明太祖朱元璋,最佩服的是雖勢衰力竭卻拒不降明的元末大將擴廓帖木兒;清太宗皇太極,最佩服的是屢次擊敗滿洲鐵騎的明末大將袁崇煥。滿清統一中國后,對明朝抗清的烈士如死守揚州的史可法、拒不剃發而堅守江陰孤城兩月余的閻應元等,無不賜謚立祠,表示了由衷的敬仰。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最可悲的民族;反之,英雄,尤其是杰出英雄,則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時代最大的驕傲。無怪乎,當今的朝韓兩國,盡管政治體制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卻共同將安重根尊奉為本民族的英雄。朝鮮繼影片《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后,又拍攝了《安重根》,在全國上影;韓國則在漢城設有安重根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有烈士的成長背景和求學環境,日制時代的義兵活動資料,決定刺殺義舉的資料等,特別是根據安重根烈士的遺物和當時哈爾濱刺殺義舉的照片制作的模型,更是引人注目。2005年,朝韓將共同發掘安重根遺骨作為雙方紀念朝鮮半島光復60周年的一個合作項目,6月,第15次韓朝部長級會議就雙方共同發掘安重根遺骨達成了協議;9月7日,韓朝代表又在朝鮮境內的開城進行接觸,討論共同發掘安重根遺骨問題。甚至在日本的宮城縣栗原市,也立有安重根紀念碑。這個能贏得敵手敬意的安重根,不正是朝韓兩國、高麗民族最大的驕傲么!
順便說一句,安重根在中國,也受國共兩黨的共同尊重:1972年,蔣介石為韓國安重根義士紀念館題詞“壯烈千秋”;2014年1月19日,“安重根義士紀念館”在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市隆重落成開館。
我們應該慶幸,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絕不遜色于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在與安重根差不多同時的清末民初,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戊戌英雄譚嗣同,到“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的鑒湖女俠秋瑾;從舍身炸傷清朝五大臣的吳樾到炸死滿洲貴族的彭家珍;甚至那青年時期的汪精衛,因謀刺攝政王而入獄,那壯舉,那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詩篇“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不也充分說明他曾經是一位豪氣干云的英雄么!
我們更應該自豪,為我們擁有燦若群星的英雄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