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寺”禪思
偌大的五臺山中有一座明月寺,這是當地人也極少知道的小小寺廟,這座肅靜、古雅而又圣潔的古剎給我留下極深印象。
厭惡了寺廟群的紛亂嘈雜,便趁暮色訪幽。出鎮中心七 、八公里,可見青山翠谷間有登山石徑,攀登半小時有一座廟宇立于山腰。廟宇圍墻涂有朱紅色,圍墻的墻皮脫落了許多,塊塊形狀各異的土色參雜在紅墻上,刻畫著歲月的滄桑與久遠。不大的廟宇盤踞在山峰的東南側,寺廟房檐下木牌上刻著“明月寺”,那早已脫漆的大門吊著鎖,廟前矗立著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腳下青石板間那叢生雜草在夜幕下使寺廟顯得尤為凄涼。交談和腳步聲驚動了主人,寺廟的小側門洞開,步出一位僧人稽首問到:“施主有事?”我們答到:“打攪師傅了,路過寶剎參觀一下。”僧人說到:“來此就是緣分。”說完便為我們導游起來。
站在廟前東南側突起高臺上,僧人讓我們看看周圍有何感受。一輪懸掛中天的明月映照著周圍明晃晃的,四面望去,我們所在的高臺被四周9座高聳的山峰圍攏在中央,每座山峰在月光下像一片盛開的蓮花瓣,人站在高臺之上仿佛成了蓮臺上的仙子,一股神圣之感油然而生,心中感激這古廟僧人將我們引入了美妙勝境。
步下高臺的同時僧人講到了這座北魏時期的古廟宇和有乾隆皇帝題字的石牌坊。隨后我們被引進寺廟的配院,小小的院子中央立有篆書寫就的“明月泉”石碑,院里唯一的建筑是一間十余平米的房子,房內唯一一物便是一眼井,井口直徑有一米左右,僧人讓我們依次扒著井口向下觀望,并囑咐看到什么不要說出來。相傳此地是先有明月泉后有明月寺的,不同的有緣人能夠看到井中不同的景物,據說可以看到佛主、圣物或天國世界。下山前,在僧人手電的幫助下,我們記下了廟門上的一副對聯:“寺院有塵清風掃,山門無鎖白云封。”
前面下山的小外甥大聲朗誦著幾人即興而作的打油詩:“深山藏古寺,夜來山門開,明月千年涌,只待有緣來。”下到岔路口,月光下一個背負包裹的僧人登上山來,起初以為是下山買貨回廟的僧人,月光下走近一看,僧人身穿滿是補丁的長衫肩背一捆被褥卷,僧人打聽明月寺的方向,原來是前來借宿的苦行僧。
看著苦行僧遠去的背影,想那古廟中清苦修煉的僧人,心中不免感慨:寺廟群中駕著三菱吉普車四處招搖,以及日進數萬元香火錢的那些僧人們,他們可曾知道附近的明月寺嗎?雖身披袈裟,而眼中只盯著錢包的僧侶們,是否還有青燈孤影參禪修佛之心呢?但愿明月寺永遠象廟門對聯寓意的那樣:佛法清風掃卻名利塵埃,白云瀟灑等待有緣常來。
作者:張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