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是這樣的美妙
水凝碧/文

幾近冬至,北方的小城,夜來得越來越早。皎白的月光,讓這個冬夜愈發(fā)顯得清涼。偌大的房間,獨自著了軟底鞋,來往穿梭用窗簾將自己與寒夜隔開。室內(nèi)寂靜無聲,只有貓一樣安靜的女人。
喝一點熱飲吧,為自己煮一杯茉莉花茶。從架上取下,當(dāng)初買它是因為喜歡那個精致玲瓏的瓶。喜歡透明的玻璃的器皿,喜歡它們的潔凈。輕輕旋下蓋子,取茉莉花數(shù)枚,攤于潔白的紙上。她們小小的,都是單瓣未開的花苞,用手指輕觸,發(fā)出細細索索的聲音,似與我低語,講述她心懷的私密。細聞茉莉花的香氣,可聞見春天的氣息。所以古人有了“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這樣的詩句。
水微微的開,灑下茉莉花,文火慢煮,香味緩緩浸出,水氣飄溢,滿室生香。倒入透明玻璃杯中,捧在手里,暖暖的。茉莉花在玻璃杯中,慢慢被水浸潤,花瓣變得水氣泱泱,若再次有了生機,上下浮沉,若一曲曼妙的舞蹈。茶湯也現(xiàn)出一種透明的琥珀色。放在鼻翼下,頓覺芬芳。不覺就著香氣深深呼吸,令人心曠神怡。待茶湯稍涼,小口啜飲,茶湯在口中稍時停留,微啟雙唇以口吸氣、鼻呼氣,茶湯在舌面上流動,充分與味蕾接觸,愉悅之感充溢周身。
茉莉花性溫、味香淡、消濁氣,有溫中和胃、理氣安神、潤膚香肌之功效。讓人只是聞到香味就會覺得心情舒暢。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恩賜,古人在與自然的接觸中了解到這些。我們今人享用,真的要心存感恩。
靜夜烹茶獨坐,你不覺想讀一本書,而當(dāng)一本恰好的書捧在手中,那么那種感覺可以叫做幸福。這樣的時光,品味清人王永彬的《圍爐夜話》再恰當(dāng)不過。擁書品茶,體味作者以平淡而精妙的三言兩語,娓娓敘出的瑣碎生活中的做人道理,如風(fēng)佛面,如云蕩胸,如泉滌心。令人神清氣爽,茅塞頓開。
很喜歡這書名——《圍爐夜話》,仿佛看見一個冬日夜晚,窗外漫天飄著雪花,屋內(nèi)一爐紅泥小火,兩位清消儒士,寬袍大袖,以茶代酒,談笑人生。忽而,一朵雪花從破了的屋頂落下,將至爐火,悠而消逝,“紅爐一點雪”禪機之語,讓人頓悟。風(fēng)雨飄搖的歷史中,那些文人清高品性,縱使清貧亦不能移,常常保持一份無怨無悔的淡然心態(tài)。他們的快樂是超俗的,留下文化瑰寶,留待后人,可修身,可立德,可教子,守忠孝,克勤儉,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
讀到【知蓮朝開而暮合,悟草春榮而冬枯】“蓮朝開而暮合,至不能合,則將落矣,富貴而無收斂意者,尚其鑒之。草春榮而冬枯,至于極枯,則又生矣,困窮而有振興志者,亦如是也。”他們是在說:蓮花早晨開放,夜晚合起,到不能再合起時,就是要凋落的時候了;富貴而不知收斂的人好能以此為鑒。春天草木茂盛,冬天干枯,等枯萎到極處時,又到了再度發(fā)芽的春天了;身處窮困而有志奮起的人,也當(dāng)以此自勉。 掩卷靜思:若是身居要職的人早鑒之,何以因貪念,身陷囹圄。身處谷底之人若能聞之,又何必自怨自艾。
夜?jié)u深,心更靜。那些風(fēng)雨飄搖的歷史隨風(fēng)遠去,而書中那個談道德修身,講讀書處事的中國文人傳遞給我們的思想光華依然閃耀。當(dāng)你送走白日的喧囂,烹茶獨坐,靜靜品味,文字生香,會頓感世界是這樣的寧靜。夜,是這樣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