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漫步在古樸幽靜的圍龍屋庭院中。
深冬的晨曦有一絲清冷,鵝卵石鋪就的半月形庭院,被凜冽的風(fēng)吹皺成了一紙光陰,但仍不失柔和和溫暖。有絲絲縷縷的光從瓦屋上灑下來,灑在光滑的碎石板上,灑在斑駁的墻壁上,灑在木色的門框和窗戶上,有一種亙古的樸素之感。屋檐的門梁上,鳥雀雎鳩如天籟,不遠處隱約傳來有節(jié)奏的狗吠聲。草木呢喃,葉片上鑲嵌著一抹閃亮的銀霜,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味道。
晨曦潤澤惠珠,萬物悄然生長,靜雅而安然,仿佛還能聽到生命抽枝拔節(jié)的聲音。
我對世間一切安靜的事物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有些看似不動聲色,漫不經(jīng)心,實則篤定而深情。心地澄明,返璞歸真。它有虔誠的信仰,靈動的聲音,蘊藏著一種智慧和光芒,在有力量地生長著。
晨曦即如此。所以那些不辜負晨曦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有豐富又不失清寧的世界,他的靈魂也必是有光的,他能感知到世間萬物的美,并刻在生命的印記里。
可在這個散亂而匆忙的世界,人心越發(fā)躁動不安,對自然萬物的虔敬之心也在慢慢失去。而晨曦,又有多少人還在惦記著?而我,也曾辜負過它。
我常常走在異鄉(xiāng)的天空下,穿梭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快步走,心中卻對要走的路沒有答案。盡管有那么一瞬,我看到地上有光在試圖捕捉我移動的身影,但很快的,我又轉(zhuǎn)移了思緒和目光。光也住不進我內(nèi)心的世界,因為我關(guān)閉了那扇窗。
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有些時光是不能錯過的。那是一次深冬的清晨,天未明朗,周圍一片寂靜。我坐在車上,通往回家的路上。沿路兩邊的人家,有隱隱約約從窗子里透出來的光,點亮了這暗寂的晨路,而我們依著這樣的光往回家的方向歸去。又順著光源,我想象著屋內(nèi)擺設(shè)著日常的器皿,干凈整潔,屋內(nèi)縈繞著煙火的氣息,滿是樸實的暖意。那忙碌的身影在昏黃的燈光下移動著,內(nèi)心卻是平和而安寧的。我像回到了小時候,那時奶奶總是起得早。最初這樣簡單而動人的美好,也是她感染我的。當我再一次重拾這讓我感動良久的美好時,我發(fā)現(xiàn),原來我錯過了很多。
高爾基曾在黑暗中吶喊,世上最壯觀的就是欣賞白晝的誕生。我的眼前恍若鋪開了一種宏大而震撼的場景,隱在天邊的霞光在暗夜中醞釀良久之后,猛然間如火山爆發(fā)噴薄而出,氣象萬千,瞬時照亮了這個世界。
也只有細細品味過晨曦的人,才會知道,即便走再多的路,看再多的風(fēng)景,也不及靜靜欣賞第一縷日光的誕生。因為它不僅可以喚醒沉睡的心靈,還能讓你聆聽到生命最初的萌動,知道自己為什么而出發(fā)。
王韶之在詩中說,晨曦載曜,萬物咸覩。晨曦是有自己的語言和情感的,它穿越黑暗的時空而來,蘊含了一種博大而頑強的精神力量,以及萬物有靈的生命哲學(xué)。一個懂得敬畏時光和生命的人,即便有悲苦之阻,也是不會錯過晨曦的。而彼此之間,必有惺惺相惜的懂得和默契。著名畫作大師豐子愷晚年飽受文革的迫害,身體每況愈下,但盡管苦難在前,他仍于每天清晨四點起身作畫,最終完成了《護生畫集》第六集的100幅畫。他在他的畫作中融入了日常之美,人間情味,向世人展示塵世生活的暖意和大美。
若以虔誠俯首的姿態(tài),與晨曦一起出發(fā),它會用自己的光芒照亮那些看得見它的人,照亮那些無懼風(fēng)雨一路向前的身影。小學(xué)時看過一部感人的日本電視劇《阿信的故事》,劇中的阿信看似柔弱,卻內(nèi)心堅韌。她一生歷經(jīng)種種磨難,卻從未失去生活的信念。步入花甲的她仍投身于創(chuàng)業(yè)中,每天清晨出發(fā),跟身邊人對話幾句簡單的語言,然后轉(zhuǎn)身坐上三輪摩托車“突突突”開往漁場。她雙手握緊方向盤,晨光斜斜地落在車前窗的玻璃上,落在她那寫滿滄桑的臉上,她的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這平常的一幕,卻凝成了一幅攝人心魄的藝術(shù)畫像,烙在時光深處。
晨曦之道,也許我感悟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并不阻礙我用自己的生命去沐浴這樣的光。我也開始愛上了晨起,退回到內(nèi)心的深處,思想自由而清凈,開始一日之事。環(huán)境的變換也不再成為我辜負它的借口。如能置身于絕美的環(huán)境中看日出,我該慶幸。若身在喧鬧的都市,我與它握手言歡。依舊晨起,點亮臺燈,靜靜聆聽世界的低語,放一段舒緩的音樂,做一頓清淡的早餐……一步一修行。
“吱呀”的木門聲輕啟,一位穿著樸實的鄰家老人迎光而出。思緒漸回,一抬頭,圍龍屋上方的陽光更亮了,它柔柔地貼在我的臉上。
薄霧漸漸散去,葉片上呈現(xiàn)出晶瑩剔透的露珠,閃著一種奪目的光。晨之語,我想它們也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