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遠

樹基溝鎮有兩所學校,一是小學,一是中學。小學坐落在溝里,也就是205小火車站南面的山坡上,坡下是幼兒園、鎮政府、俱樂部、醫院、派出所和廠礦辦公室,屬于黨政機關中心。中學位于糧站門前的公路旁,是小鎮入口的必經之地。
我家住在糧站后院前的一趟白灰房里,靠西頭,挨著一條水溝。我們習慣叫西壕溝。
春天,幾場雨后,西壕溝邊的柳樹毛子開始泛綠,學校操場上的幾株白楊樹也吐出了葉子。這時,三哥就會做幾支柳笛,放在書包里,上學放學都帶著。我卻不諳此道,不僅弄不出聲響,往往還要被淘氣的同學搶去。更多的時候,我是坐在教室靠近窗子的位子上,望那一天比一天綠的白楊樹葉,和那樹葉后面囫圇圇的一座大山。我不知道,山上是否有個廟,廟里又是否有個和尚有個缸。
哥哥說,這些都沒有。
哥哥帶我去學校后山,打柴,撿蘑菇。
其實,我們很少去學校后山做這些事情。我們一般都愛去前山,這倒也不是就前山柴禾茂密,蘑菇鮮美,主要是因為前山坡緩,且離家近,過鐵道南那片苞米地就是。后山,則要繞過學校圍墻,過山腳下的河套上的小木橋,再從老單家或是老曲家門前的菜園子邊過去,上到后山的小道。著實有些別扭。
印象中,我自己只去過一次后山,接爸爸,并且沒有翻過山嶺,只是在前山腰上的松樹林邊站了一會兒,天快黑了,不見爸爸的身影就回家了。
那時,爸爸在礦上采購組負責買柴禾,常去周邊的村莊。如果順著小鎮公路出溝,到一個叫大陽壕(四聲)的地方分岔,右轉是北三家方向,左走是莫日紅方向。北三家是人民公社,那里有鐵路,不僅通往比樹基溝更大的礦山紅透山礦,更通往縣城、省城,甚至北京。但這個方向很少有柴禾出售,雖然其間也經過幾個村莊。爸爸常奔的是莫日紅這邊。莫日紅是長白山余脈,也是本縣名山,有著茂密的原始森林,山下散落著西大林、尖山子、下川子、李家堡、牛肺溝、上二道溝、下二道溝等等村莊。無疑,這些村莊是供給柴禾的首選之地。爸爸往往也是一去幾天,談價,訂貨,事情辦妥后才從學校后山徒步回家。爸爸很少走公路,除非駕駛馬車帶領工友去拉柴禾的時候。
后來,爸爸工作變動,就不再去莫日紅山下那些村莊買柴禾了。但幾年時間,爸爸和當地很多村民成了朋友,其中有矮個子張叔,大個子冷疤瘌眼叔。前者爸爸通常叫小張,后者往往直呼綽號,對方也不惱,憨憨一笑。記憶中,他們常來我家串門,順便帶一些土特產,煎餅,地瓜,小豆,黃米,或某農作物改良品種,讓我爸試種。這時,爸爸也會留他們在家里吃飯、喝酒,媽媽則找出一些舊衣物,包括礦山發的勞保用品,裝進他們的口袋。如果是年根底下,給孩子們包去十塊二十塊錢也是自然的事。
這種交往持續了很久,直到我們家搬離了樹基溝。
除爸爸常走學校后山外,媽媽也走過,幾個哥哥也走過。媽媽去山那邊的村莊撿地,哥哥去莫日紅山伐木。而我的發小孫朋,更是往后山跑,割柴,撿蘑菇,采山菜,套野兔,打山雞,無所不能。這不僅是因為他家有一支老洋炮,還因為他有大把大把的空閑時間——孫朋沒上初中,小學畢業后就待業了。
孫朋告訴我:后山有狼,別一個人去!
這讓我有些害怕。
但我還是總想著后山,想著校園白楊樹后面的后山,想著站在家門前小火車道上望著的后山。那是一個我所不知的世界。
一天,二哥對我說:明天早點起來,帶你去莫日紅。
我知道哥哥們去莫日紅,為了趕時間,都是起早走學校后山,然后再穿過西大林、尖山子,最后爬到莫日紅山上,尋找那些雙手難以合攏的粗壯的樹木,用鐵鋸鋸倒,再鋸成一扎厚的片段,背回家當菜板。這些菜板很結實,一用好幾年。二哥送給過鄰居,也送給過遠在鞍山海城的姑姑叔叔。
現在,我已經記不清那天跟哥哥們去莫日紅山的情景了,也不知道是否尋找到可做菜板的樹木。但那一定是個冬天,寒冷的早晨,我們急行軍一般,沿著學校后山的小路,很快就到了山頂,哥哥們抽煙歇息,我則氣喘吁吁地俯瞰山底:原來,這是一個比樹基溝更大的溝!不僅平坦寬闊深遠,而且村莊毗鄰,群山相擁,遠處裊娜的炊煙,揮手一般召喚我們。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走過學校后山,看到的山后風景。
更多的時候是每天面對著它,或在它腳下的河套游泳、洗衣、放鵝放鴨,小鎮唯一的一條河流,就在它的腳下纏繞。直到有一天,我們轉到紅透山礦讀書、工作,學校后山乃至后山之后的那些村莊開始變得模糊起來,但我從沒忘卻,甚至幾個夜晚都做著同一個夢:自己走上后山小路,趴到山梁上,那山梁又與現實截然不同,仿佛一個大碗的邊沿。山下也不是散落的村莊,而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無數條魚兒在海里暢游,珊瑚鮮艷,水草豐美……醒來,唏噓不已。再后來,曾和幾位初中同學回去看望我們的語文老師。那時,語文老師已經不教語文,甚至已經不在學校工作,而是擔任了小鎮(已經變為街道)上的派出所所長。我們在老師家喝完酒,就慫恿老師帶我們去打槍。去哪?當然是學校后山啦!這是我最后一次去學校后山,準確的說是后山腳下的河套。我們的語文老師,不,是派出所所長,給我們每人發了兩顆子彈,我們瞄準樹上掛著的空酒瓶子,瞇著一只眼。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打手槍,可惜,沒有射中。子彈只在后山的巖石上留下兩個白點。
原載于2016年第4期(總第502期)《芒種》上半月刊
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a669b70102ve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