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稱得上是一個標(biāo)致的女人。
我自然沒有見過母親的年輕時代,母親又沒有留了相片讓我間接地見識一下。但從所有熟悉母親的周圍人的嘴里,他們對母親的夸獎是一致的。這些人包括村里和母親年紀(jì)相仿的人,母親的親戚、朋友,也包括我的父親和我的哥哥。
我只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去鄰村看望奶姥姥時,母親走過大街,大街上那些男女老少看過母親后,會發(fā)出嘖嘖贊嘆:“這女人,真排場!”“排場”一詞,一般用來形容某個場面的布置或某件事辦得怎樣,但我們那兒的人無論夸男人還是女人,都是用這個詞。即使母親年紀(jì)老了,到嫁出去的女兒家走動時,鄰居的小媳婦們見了,都毫不吝嗇地夸獎母親:“好精干的老太太!”
母親十八歲生的大哥,那么大哥對母親早年的形象就有了記憶。至今,大哥一提起母親,那佩服的口氣,那滿目的崇拜,甚至還帶有一些遺憾。遺憾什么呢?遺憾母親是那樣一個女人,卻找了父親這樣的人。言外之意,就差說出“鮮花插在牛糞上”了。
今年過年回老家,和大哥坐在一起提起母親,大哥又是一番評論:“媽那么好,卻找了爹這樣的人。”我追問:“爹是啥樣的人?”哥說:“爹一貧如洗啊。”我說:“單是一貧如洗,不能說明什么。”哥又說:“爹比媽大九歲啊,還黑不溜球。”大哥就上過三年學(xué),他居然用這種詞來形容自己的父親。大哥的小兒子竟也不知深淺地跟著附和:“奶奶那么好,怎么會跟了爺爺呢?”我笑罵道:“閉上你的嘴!好像你爺爺跟你沒關(guān)系。沒有這一貧如洗、黑不溜球的爺爺,哪來你這小崽子?”小侄兒嘿嘿地笑了。大哥一聽,也笑了。似乎他這時才醒悟了父親跟自己是怎樣的關(guān)系。
和父親談母親,也是我的一件樂事。我曾多次問過父親,母親年輕時候怎么樣?父親毫不掩飾地說:“好!你媽確實(shí)很排場。”
當(dāng)著我們的面,母親曾調(diào)侃父親:“那時候,銀子(村里的另一個女人)那么喜歡你,你找了人家就算了,非不,非要找個我!”父親只嘿嘿地笑。我想,父親在婚姻大事上,找了他喜歡的女人,而不是喜歡他的女人。
那么,母親的婚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還得從頭說起。母親生在一個家境殷實(shí)的人家,姥爺在方圓幾里算得上是個富戶。娶的姥姥也是鄰村有錢人家的小姐。按說,這樣的家庭,母親自身?xiàng)l件也蠻好,在婚姻大事上挑選的范圍應(yīng)該更廣一些,擇偶的條件也可再高一些。但母親好像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似乎只有一條路,一個目標(biāo),那便是嫁給父親。
原因其實(shí)很簡單,母親生不逢時。母親是姥姥的第四個孩子,生下來后,姥姥身體不好,就將她奶了出去。后來回來慢慢長大,趕上了當(dāng)時中國很多她無法理解的政治運(yùn)動,什么“反右”啊,“四清”啊,姥爺家被劃為“富農(nóng)”成分。正值豆蔻年華,青春悸動期,但“成分論”成為當(dāng)時中國政治上最強(qiáng)調(diào)的一筆。成分不好的人,求學(xué)難,就業(yè)難,找對象也難。本來婚姻之事,除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還應(yīng)該有本人的自主選擇,可母親選擇別人的機(jī)會首先受到別人選你機(jī)會的限制。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的父親這個出身寒微的退伍軍人出現(xiàn)了。論家庭,父親一貧如洗,爺爺奶奶早早過世。父親給別人做過長工,后來被抓去當(dāng)兵,先是“二戰(zhàn)區(qū)”的兵,后來整體歸順了解放軍。抗美援朝又上了前線、入了黨。退伍回來在村里任了一個小干部職務(wù)。強(qiáng)調(diào)一點(diǎn),唯“成分論”的年代,對母親不利,對父親卻是有利的。
此時,父親看上了母親,經(jīng)常主動去姥爺家?guī)兔Ω苫睿紫融A得了老人的好感。但是,父親并非一帆風(fēng)順。為了母親的成分問題,組織上多次找他談話,說母親成分不好,如果要娶母親,會影響父親的前程,干部做不成,黨票也留不住。沒想到,我的父親寧可丟棄一切也要找母親。這是我最佩服父親的一點(diǎn)!一個人能不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在婚姻情感事情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真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后,我的母親跟了父親。父親呢,為此丟了黨票,丟了“官職”,做了一名普通的群眾。雖然如此,父親一生都沒有為此舉后悔過。在他病重期間,我曾問過父親:“您對自己的一生還滿意嗎?”父親點(diǎn)點(diǎn)頭。
我追問: “為什么?”
“因?yàn)橛辛四銈兊哪赣H,我才有了這么紅紅火火的一大家人。我活得很舒心啊!”這就是我父親的人生結(jié)論。
那么,我的母親對自己的婚姻又是怎樣的感受呢?
有一點(diǎn)遺憾,但也還滿足,因?yàn)楦赣H一生對她好。
這就是我母親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