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鄰居(外一篇)
海藍藍/文

我一向喜歡靜,不大喜歡貓呀,狗的,總覺得不干凈,很討厭。
那年,父親突發腦梗病重,出院后,到我家養病。父親不習慣我們這里的生活,看得出他和母親無奈的心理,特別是當我們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家里就剩他們老兩口時,那種無聊與寂寞更加明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責備自己年少時只想自己好惡,沒考慮父母年邁,生病時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問題。
一天下班回來,我見父親身邊躺著一只花貓。可能是父親怕我嫌棄,忙起身解釋:隔壁鄰居家的貓,是自己跳墻過來的。
我認識這只花貓,黃黃的毛中夾雜著一道道白色。貓咪一歲多了,喜歡野外生活的自由,一走就是一兩個月,平時很少回家,主人也就無法給它準備固定飲食。它成了地地道道的自由者。我從父母的言談神情中,看出對貓的愛憐,也不再厭煩。這只貓堂而皇之的每天越墻而過,陪伴著老人。
那天,我一早聽到“喵喵”的聲音,推門一看,花貓正趴在紗門上,圓睜雙目地望著我,像等待“批準”。我笑了,彎腰抱它進屋。它雙臂抱頭,一動不動地望著。我從未見過這么有靈性的小動物,輕輕將它放到地上。它急忙鉆到床下藏起來。這時,父親從外面散步回來,我把拖鞋拿出來,準備讓父親穿上。突然,花貓從床下沖出來,向拖鞋發起“進攻”,速度快,動作猛,拖鞋竟在光滑的水泥地上向前滑行。它被緊緊地卡在鞋里,左扭右轉,背著拖鞋在地上“表演”,好不容易才甩掉拖鞋,鉆出來。
父親自生病以來,第一次露出笑容。這讓我心中有了些許安慰。花貓似乎懂得它存在的價值,不僅“晨來問候”,傍晚也來陪伴老人。
一天黃昏,母親扶著父親早已出去散步。我一人收拾桌子,見花貓翻墻過來,沒太在意,做完家務,便出門追趕父母。當我走到路邊那棵大柳樹下,迎面看見幾條大狗跑向我身后。我很好奇,轉身發現,花貓一直緊緊跟著。閑游的狗們“妒從中燒”,群起而攻。它們張牙舞爪狂吠不止,竟無一個敢上前。我擔心小花貓被大狗咬死,可看它的樣子,一點也不畏懼:背弓起,毛豎立起來,爪子張開,圓目環視身邊的“敵人”,虎視眈眈,無比威嚴,不時還發出低沉地“呼呼”聲。我從未聽過這種貓的聲音,不知該用什么詞來形容。那不是一般的叫聲,我從《動物世界》聽過老虎發威時的聲音。俗話說:貓狗表達方式迥異,故此,難以相互理解。我第一次見這樣的場面,振奮,激動,也有些許看熱鬧的心理。
花貓始終不敢有一絲懈怠,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的動靜,時不時地扭動身體,原地轉兩圈,那炯炯的目光逼視著圍過來的“敵人“。然而,幾只狗狗也沒有見過貓會發威,竟被花貓的神態鎮住了。它們對歭了幾分鐘后,有幾條狗狗紛紛散開,可那條主人不喜歡的黑狗還不肯罷休,狂吠著想與花貓較量。此時,花貓更加自信和堅決。它不畏強敵,勇敢出擊,貓狗戰在一起。我趁機撿起石頭向黑狗扔去,它被迫逃離。花貓興奮地跑到我面前,抬起頭搖著尾巴。那愉快的心情不言而喻。
可惜,沒過多久,花貓失蹤了,我再也沒有看到過它,直到現在,我還時時想起它的樣子。
我的小花貓
自從改變對貓的看法,我開始喜歡這種小生靈了。
初春,一個女生送我一只黑黃條紋間隔的小花貓。第一次看到滿月不久的小貓,圓圓的腦袋,亮晶晶的眼睛,毛茸茸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愛。可它活蹦亂跳,哪里都是它活動的場所。或許在主人家的習慣,竟誤把電視當成“家”,一見生人,就躲在其后。我剛出去一會兒,再進屋來,看見滿地都是瓷片。抬頭一瞧,組合柜上的那只飛奔的瓷馬不見了。兒子不在家,準是小花貓干的。這么半天沒聽它叫,定是闖了禍,躲起來。我從沙發后把它拉出來,放在床上,又給它蓋上毛巾被。它乖乖地躺著,不跑,也不叫。
小花貓漸漸熟悉家里的一切。床上、床下,沙發上,沙發背都成它的“練兵場所”。 它每天喝一點兒牛奶,吃剁碎的小魚蝦拌起來的饅頭,長得快,也更頑皮。它常常對著假想“敵”偷襲。一塊小手帕,一團毛線球兒,都是它“操練的靶子”。 閑暇,一家人欣賞小花貓表演。你看,它輕輕退后幾步,向下趴著,頭縮回去,雙耳豎起;偶爾,將耳朵朝前聳立,兩眼圓睜,緊盯前方,兩只前爪輕輕后移,猛的向沙發進攻,咬住沙發上的毛巾,翻滾、廝打、扭曲一番,再急速“撤出戰場”,跳上沙發靠背的橫梁,趴著一動不動,靜靜凝視剛才“爭戰的地方”。突然,它勇猛地飛奔而下,躲到沙發后面,不一會兒,躡手躡腳溜出來,伺機偷襲。如此這般,玩累了,玩膩了,跳到床上歇息……
時間一晃就是兩三個月,家里已不夠施展,它開始了新的生活。晚上出去,清晨回來。家里沒給留門洞,每次回來,它都站在紗門外呼喊開門。有時回得早,我們睡得沉,聽不到它叫的聲音。小花貓更有辦法,跳上窗臺,爬上紗窗,沖著屋內輕聲呼喚。那聲音輕柔,曼妙,像銀鈴般動聽。每當它感覺屋里有人起來,迅速跳下窗臺,跑到門口候著。當我開門看它仰頭企盼的表情,心里不由地漾起一絲被感動的情愫。
小花貓長大了,不想給家人帶來麻煩。它要自由,要自食其力,不大喜歡在家吃食,晚上出去覓食,白天回來呼呼大睡,午后再出去。有時,它清晨回來,我們上班走后,它又出去。下班時,不知它從哪兒聽到動靜,興奮地呼喚著從屋頂跑下來。
起初,我以為它躲到沙發后面睡覺。有一次,我拉開床下的抽屜找衣服,發現小花貓居然躺在綿軟的衣服上舒適地睡大覺。那副酣然甜美的睡姿讓我心生愛憐。如此聰明伶俐的小生靈,人對它們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
我家的小花貓別提多機敏了。我不止一次看它竄到大房屋頂捉雛雀,雖不忍心看它那樣兇殘,卻也為它具備野外生存的本領而自豪。但是,或許正是這種捕獵的優勢,釀出悲劇。
我發現它每次從外面回來,總躲在院里的小南房里。我不知它偷偷在干什么,躡手躡腳跟著查看,原來它在嘔吐。貓是最愛干凈的小動物。它從外邊歸來,總是不停地用舌頭梳理身上的毛,從小到大,它排泄后都用沙土埋在地里,即使胃里不舒服,也會把嘔吐物吐在不顯眼的地方。我發現它生病還如此守規矩,心柔軟了。幾次從小南房將它抱進大屋,它都躲到沙發后面不肯出來。
一天早晨,上班走時,我看它叼回一只大麻雀。中午,我沒見它,心想:小花貓又去野外玩了。
六月天,娃娃臉,說變就變。午后,刮起大風,擔心院內衣服被刮跑,我早回來會兒,一進院,就聽到貓叫聲,很大,很痛苦。心里“咯噔”一下,不好!我急忙循聲四處尋找,那聲音像從隔壁傳出,登上煤棚眼睛向鄰家院內搜尋。小花貓的聲音很久才叫一聲,那不是在叫,那是痛苦的呻吟,可鄰家無人,大門緊鎖。我真想翻墻將它抱回家,又覺得不妥貼。不一會兒,大雨傾盆,直瀉而下,我無奈回到屋里,可聽到凄慘的叫聲,心揪得緊緊的。我打著雨傘又登上煤棚頂,不住地呼喚我的小花貓:“咪咪——咪咪——”,可沒有回答。我用手電照向鄰家院里的每個角落,什么也看不見,我扔了雨傘,跑到鄰家門口大聲呼喊:“咪咪——咪咪——”緊鎖的院門里沒有一點兒回聲。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可愛的小花貓無望了。
我瘋了似的去找鄰家的親友。他打開門鎖,我從煤倉中的一只破箱里發現了我的小花貓。借著手電的光亮,我看見被大雨澆得不成樣子小花貓,像看到自己孩子似的,忙將它揣在懷里抱回家。
它圓睜的雙眼無力地張著嘴巴,再也聽不到一點聲音。
雨停了,丈夫回來看我抱著已經沒有聲息的小花貓,什么話也沒說,將它提走了。陰森的天空,沒有一點兒亮光,我不忍看到小花貓悲慘的樣子,可又不能不看。
我打著手電到南邊垃圾池旁。還好,丈夫將小花貓放在池外。我把手里的塑料袋鋪在水泥池上,將小花貓平放在上面,頭朝東,尾朝西,面南背北。我梳理著它身上濕漉漉的毛。它那么愛干凈。我望著眼珠兒突出,嘴唇發紫,牙齒外露的小花貓,輕輕將它的身子蜷起,把平時它最喜歡玩耍的毛巾蓋在身上,感覺它睡著一樣,仍在微微呼吸……
第二天一早,我聽到叫聲,睜眼看那紗窗,小花貓正趴在上面輕輕地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