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在村莊的邊緣

  一

       最初的村莊,與泥土有關,與莊稼有關,與蛙鳴有關。在孩子們的眼里,一場大雪過后的村莊,就成了他們童年不折不扣的樂園。雪地上,有各種鳥獸的爪印,唯美而絕倫。樹杈間有鳥們的竊竊私語。在村莊的邊緣,一群機警的麻雀總是飛不遠,間或三五成群,飛臨到農舍的房頂上,或者尋著篩筐下的谷粒俯沖下來,嘰嘰喳喳的麻雀,多數躲過了孩子們的圈套。這些小小的生靈們,給村莊增添了少有的生氣。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中所透視到的與這個叫黃沙梁的村莊里發生的人和事,是一個強大的哲學命題:村莊與某個人和事件折射出的是在某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背景下,人在肉體和靈魂的漂移中人性的復歸,生長出一個人如莊稼一樣瘋長的思想。村莊,是世界性的。有的人在不知覺中想逃離鄉愁,也實屬一種無奈。與城市抗衡的村莊,最終輸給的只能是時間。村莊,早已是一棵枝繁葉茂的精神不老的大樹,依附在祖先的血脈里,至今依然有超長的生命力。又有幾個人能輕易地從余光中的《鄉愁》中走出來呢?哪一個漂泊在外的游子能夠忘記了自己的村莊呢?最美的故鄉就是一衣帶水的村莊。在我看來,只有村莊,才是人性復歸的圓點。離我們漸行漸遠的村莊,足可以讓我們用一生去仰慕的村莊,就站在思想的最高處。在一片塵埃落定之后,你還會記起村莊或故鄉的模樣嗎?
  
       站在一片從老村莊的麥田上拔地而起的高樓旁,我想起了故鄉的一座石板橋。這座小橋成弓形,雖年久失修,但卻挺如鐵,歷盡滄桑容顏不老。在這座小橋上,走過了我爺爺、父親和我三代人。在川流不息的時間的河床中,我耳畔依然能聽得到鼓噪的蛙鳴聲,一片此起彼伏的鳴叫后面,莊稼灌漿的拔節一如母親懷孕后的欣喜-----我仿佛又看到了宋代詩人楊萬里在春末夏初之際向我們展示的“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樣美妙的畫面——我們行走的方向,是母親升起炊煙的方向,風的指向。手拉著爺爺粗燥的大手,我覺得爺爺的脊背就是那座弓形的橋,他所承載的是幾代人辛酸的命運,那柔韌的橋體永遠不會從我童年記憶的鹽堿地上坍塌。



       順著一條污濁的河道,我記憶中的故鄉若隱若現——那條環抱故鄉的小河,在一片黛青色的山巒邊歡笑著流走,有無拘無束的小魚兒在河水中穿梭。我和光屁股的小伙伴們下河摸魚、捉泥鰍,被捉住的小魚兒在我手里歡蹦亂跳。再抓幾只泥鰍,捉幾只小螺貝放進水簍里。水簍里魚目混雜,我們和玫瑰色的晚霞一起,又網撈了一天的收獲,忘記了時間的一片歡欣雀躍,在河灘上逗留了許久。不遠處,有幾只野鴨驚起后飛向未知的天空。我們撿了滿滿一籃筐野鴨蛋,那渾圓的鴨蛋還留有老鴨的體溫。村莊的炊煙次第升起。在一河灘北面一聲聲“三娃子,二狗蛋,小六子——回家吃飯啦”,這喊聲甜美地回蕩在靜謐的村莊邊緣。在母親那高一聲、低一聲的呼喚聲中,我們才瘋也似地各自跑回家。母親的嘖怪,照例關不住我肆無忌憚的野性和夢里也偷歡的童趣。經過母親溫熱的灶臺,最純凈的泉水的烹煮,一鍋生冷的海鮮滋養并催生著我的味蕾,也滋養著我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那時候的故鄉的天空,水洗過似的沒有一點塵埃。每到傍晚,時間的幼蟲啃咬著黑夜的巨齒,在一片無限靜謐的天籟中,又是積儲了許久的鼓噪的蛙聲一片。積攢了一個冬天,一個夏天蠻力的青蛙們,在潮濕的麥田里,在低洼的溝渠里,在河道周邊,組成一支氣場奇妙的交響樂團,這些和土地同生共長的生靈們,它們鼓起圓圓的肚皮,一起一伏的姿態,百倍的投入,百倍的賣力,其絕美的和聲蓋過了一切的蟲鳴,仿佛是土地在憋屈了一個世紀后一瀉千里的釋然。其團隊精神的整合和生命意識的張揚堪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媲美。這是留存在我童年記憶中最珍貴的一禎底片。在經歷了跨世紀的風雨滄桑,生命不堪承受之重后,與今想來,依然是我最好的療傷劑。在高樓的夾縫中,在父母須臾不離的手臂下日漸長大的孩子們,都沒有了這樣的童年記憶,那種美好的意趣也就蕩然無存了。現在的孩子們雖然沒有了“高墻下四角的天空”那樣逼仄的生存環境,但有的是魚目混雜的信息網絡,堆積如山的家庭作業,分門別類、浩如煙海的練習題。在父輩們關懷備至的溺愛中,就像一只只麻翅的小鳥,離開了故鄉村莊的麻雀。屬于他們的那片真正自由的天空呢?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所描募的兒時自由的樂園,對于如今少不更事的孩子們來說,恐怕是夢中也見不到的場景吧?寫到這里,我不由地想起清朝詩人高鼎在其《村居》中所描募的一個場景:“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一群在和煦的春風里放風箏的兒童,這無憂無慮的童年是多么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追憶呀!

       暮色掩映下的村莊,已舊貌換新顏。一排排紅頂的或者藍頂的嶄新房屋如雨后春筍,勢不可擋地立于世人面前。村莊,無一例外地正在接受一場臨風沐浴的新的洗禮,在外觀上改變了原來的模樣。但隨之被改變的還有什么呢?這種模式化,準確地說是“格式化”的清一色建筑格局代表著時下中國的文明和進步。一種潛在的秩序的建立事先是沒有一點征兆的。傳統意義上的村莊,不得不遵從于“鄉村城鎮化”的新理念,但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是不可能脫胎換骨的。接受時代的浪潮的歷練,猝不及防的挑戰,在夾縫中求得一席之地,是鄉村不二的選擇。不過這一席之地來的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要艱難!時代文明的步伐實在是太快了,人們甚至都無暇顧及接踵而至的新事物。快節奏的生活打亂了原有的生存秩序,甚至無法停下來。來時的路在一幢幢高樓的擠壓中和莊稼一樣倒伏或者遠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那粉紅色的打碗碗花,碧綠的草叢中的蟲鳴呢?那夜幕降臨后的一片蛙鳴和狗吠呢?它們都到哪里去了?隨時間的塵埃遠去了的是充滿禪意的知了的鳴唱,還有山村屋頂上扶搖直上的炊煙嗎?由“小橋、流水、人家”組成的故鄉的原生態的真實場景,正在被人為地復制下來。故鄉的靈魂游走在空闊的天地間。祖先留存下來的一些最珍貴的物種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或已經被某些人淡忘,甚至販賣。我聽到了土地被時間的利刃切割后痛楚的呻吟,赤裸裸地,一如再不能懷孕的女人。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梵高的《向日葵》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它們的描募都與土地有關。不論過去或者將來,土地永遠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基。給祖先的凈土留下一席之地吧,與傳統的反叛甚至說割袍斷義是與古老的文明史勃逆的。我們的步伐是不是要適當舒緩下來,間或適當地停留下來好好想一想呢?面對正在消逝的村莊,在我心底蜷伏的依然是對祖先的懷想和敬畏。
  
       在城市鋼筋水泥的夾縫中,空氣污染的指數不斷上升。人們在各種無妄的競爭中被迫去適應新的生存法則和新的生存秩序,并且在人為杜撰出來的潛規則中無法逃離。那些逃離的或正在逃離的是在不自覺中對傳統的日漸疏離乃至反叛。一大批走向城市的農民工在他們親手建起來的高樓大廈的縫隙中茍延殘喘,卷縮在破舊工棚的一偶,如一只只找不到新家的病貓或者說是流浪狗。城市,是別人的城市。只有在夢鄉,他們才能夠短暫地回上一趟故鄉;那些吊在城市半空的人,他們也無一不念想著鄉村的一房一舍,一草一木,還有健在的、故去的親人。漸行漸遠的故鄉,那老屋頂上莊稼一樣的炊煙呢?老父親旱煙鍋點亮的黎明呢?在樓群的灰暗布景下,幾只麻雀再一次飛離了我的視線。田埂上,那頭俯臥在青草地上靜靜地反芻歲月的老牛已經不見了,再次見到的村里的老叟,憑添了幾多“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尷尬。母親汲水的瓦罐在什么時候提走了我那如此美好的童年?在歲月的沙灘上,我已經變成了一條干癟的鯰魚。面對城市喧囂的農民工,面對光怪陸離的玻璃門,在玻璃門快速的旋轉中,渴望城市的弟兄們都找不到一個出口,找不到回家的路徑——孔老夫子留下的《三字經》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文明的不斷演化過程中,“惡之流”卻為何屢禁不絕,大行其道呢?究其根源,還是沒完沒了的貪欲,在滋養著“腐敗”這條蛆蟲。其繁殖能力、魔化力遠遠超越了人們的想象力;城市派生出來的工業尾氣正在污染著這里的空氣質量,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頂住巨大的生活壓力,經受不堪承受的精神重負,在暗藏的螻蟻里左右突圍。這是一場觸及靈魂的酸雨,讓人們猝不及防!

      四

       據報載:在皇城根的北京等國內大中城市,在資源有限空間有限的人口密集地,死人和活人爭搶地盤的鬧劇正在呈現出風卷殘云之勢:樓盤持續走高,許多工薪族為了一套房子耗盡了父母大半生的積儲者屢見不鮮,一個人靈魂的棲身之所開價居然上盤到數百萬元之巨!這究竟是死者的無奈?還是生者的悲哀?即或在推土機臂下“不留情面”的某些偏僻的小山村,農民世代居住的鄉村,也不是一片安居之地了。埋葬著祖輩遺骸的墓地也難逃“厄運”善良的鄉親們以仁讓之胸懷將祖墳遷出到土地的邊緣。但山口上面“墓園”的價位卻令他們咂舌。而他們的后輩兒孫也不得不為了“盡孝”去附庸風尚。這與某知名作家旅行西方某國在某地所見到的為一塊不起眼的墓地豎起“墓園之地,請繞道而行”的告示,顯然是勃逆的。西方國度尚且能做到這一點,在我們擁有五千年文明史之泱泱大國的中國,卻為何不能借鑒抑或效仿呢?

       古老的村莊,該是我們每個人靈魂的皈依之地,也是我們祖先最早的繁衍、生息地。在鄉村的每一片土地上,都是由刀耕火種的歷史傳承過來的一段厚重的文明史。這里的每一處現代的,或者過往的建筑,都代表著香火的旺盛,種族的延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僅是本民族的,也屬于整個世界。無論是繁華的城市,或者相對閉塞的鄉村,都連著一根割不斷的血脈,就如同黃河是母親河一樣,她可以包容一切的榮與辱,成與敗。鄉村,也是一根臍帶,一端連著故鄉,一端系著他鄉。“他鄉遇故知”曾讓多少人感懷不已。馬致遠筆下的那一個牽一匹瘦馬的“斷腸人”而今安在?他還在悠長的古道,獵獵的西風中遙望著故鄉的小橋流水嗎?故人已去,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遠離了城市的一片喧囂后,還記著孤零零地站立在風潮中搖搖欲墜的老屋嗎?只要看到故鄉的那棵老樹,他們的靈魂就不會迷失皈依的方向。在載著又一批返鄉的農民工的列車的走向上,透過迷蒙的淚眼,我再一次看到了故鄉無眠的矚望!土地,是我童年記憶里,心靈最好的安放之地,具有純粹意義上的審美價值的——只有童年這塊惟一所能回歸的凈土。

       村莊,是每個人走過一生都離不開的童年的故鄉,也是一段人人都具有的鄉愁。她一邊見證著滄桑的歷史變遷,又不停地創造著歷史的終極走向。因為村莊的根系,從古至今一直牢牢地扎根在泥土深處,有著盤根錯節的歷史淵源。劉亮程的村莊,是每個人的村莊。記憶中的村莊,離我越來越近,我已經聽到她粗重的呼吸,深情的召喚。

       在村莊的邊緣,我童年的記憶無法逃離;故鄉那一束束扶搖直上的炊煙,有柴火的味道,有五谷的馨香。炊煙,該是我們最后的精神家園。在城市的邊緣行走,我們的身體和靈魂都倍感疲累,如果哪一天走累了。那就跟著炊煙回家吧,因為只有炊煙,才是靈魂的終極指向。


      作者簡介:張承祥,筆名漠南,1963年生于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包頭市作協會員。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作家班。作品散見于《草原》《鹿鳴》《延安文學》《北方作家》《中國散文報》《華商報》等報刊。有散文作品收錄《中國西部散文》。獲多次文學獎項。現在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石寶鎮人民政府供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文| 香蕉视频在线免费看| 热久久最新视频|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另类老妇性BBWBBW|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黑人26厘米大战亚洲女| 最新夫妇交换乱的中文字幕| 国产毛片哪里有|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性宝福精品导航|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无翼乌邪恶帝日本全彩网站|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久久久99视频|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免费看的黄网站|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特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超级乱淫视频播放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2020国产精品自拍| 日韩无人区电影| 国产一级高清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第5页| 筱惠欲乱美女全文免费全文| 在线观看日韩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caoporn地址|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乱码老|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在人间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