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集》的自然美學
2017-01-06 15:26:07
作者:劉波
《自然集》的自然美學
劉波/文
李少君被稱為“自然詩人”,這與他的寫作趨于自然性不無關系,他最近出版的詩集,也以《自然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9月版)命名,讀后會更加深我們對其自然書寫的印象。在我們慣常的認知里,自然總是與山川、河流與鄉野相聯,而在百年現代化進程中,古典的自然與我們漸行漸遠,似已讓位于城鄉二元對立中的都市生活。但是經過這三十多年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時,也領略了某種鋼筋水泥的冷漠和忙亂喧嘩的浮躁,而對鄉土的懷舊,對恬靜的向往,再次成為城市人關注的焦點,這種返歸自然的理想,甚至與如火如荼的城鎮化進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一方面是急欲擺脫鄉村的落后與不便,另一方面,又渴望逃離都市,以求在喧囂中獲得一片安寧的空間,此一矛盾讓很多城市人糾結不已,至今并未獲得有效解決的途徑,這或許也是社會大轉型時代必然要經歷的困惑。李少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寫出多數城市人所遭遇的困惑和疑難,雖然他是以詩歌的方式,沒有多強的現實針對性,然而,正是這源于現實的無解和兩難,更適合于分行文字的表達,綿密的詩意得以在精煉的字詞中獲得某種程度的釋放。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李少君的自然性,不僅在于外在的自然,比如說鄉村、大海與山川等風景,更大程度上其實是源于內心的自然,這種對寧靜和古典的渴慕,才是支撐他寫自然之詩的內在保證。自然寫作的動力源,是一種環保心態,帶著公共責任意識,而當訴諸詩人的內心時,又是個人的真切感懷和生存智慧。自然是他的主體,更是他的參照,一種內心生活的參照。我覺得,那首《山中一夜》最能代表李少君詩歌的自然性,“恍惚間小獸來敲過我的門/也可能只是窗口窺探//我眼睛盯著電視,耳里卻只聞秋深草蟲鳴/當然,更重要的是開著窗/貪婪地呼吸著山間的空氣//在山中,萬物都會散發自己的氣息/萬草萬木,萬泉萬水/它們的氣息會進入我的肺中/替我清新在都市里蓄積的污濁之氣//夜間,繾綣中風聲大雨聲更大/凌晨醒來時,在枕上傾聽的林間溪聲/似乎比昨晚更加響亮”。這山中小住的一夜,讓詩人感受到了久違的清新之氣,在自然的饋贈下,他解放了自己,也真正由此感觸和領受自然的內在意蘊。
對自然性的遵循,符合詩人的心性,他愿意恪守一片寧靜的空間,為靈魂找到春風化雨般的細節撫慰,也給人生賦予一種溫暖的維度。就像他在詩中所言:“我有一種特別的能力/總是能尋到一處安靜的角落/就如動物總是能尋回自己的巢穴/將身體蜷縮起來……”(《我有一種特別的能力》)這是詩人的自信:自然的價值在于親歷和感受,尤其是在城市呆久了,適當的返樸歸真,吸收自然天地之氣,會驅散更多焦慮、壓抑和不安全感,這或許也是詩人一直對自然情有獨鐘的原因。正是在這種內心追求里,詩人不斷地靠近自然,感悟自然,書寫自然,他是希望找到一種精神安慰,卻在無意間創造了一種新的詩歌美學,既聯于我們的傳統,也在輕與重的博弈中為我們提供了有別于常規的現代性。
李少君筆下的自然美學看似簡潔、輕逸,其實也是他重塑自我的一種方式,其醞釀和發酵的過程,也是有重量和質感的。他在詩的直覺上已經定位于自然本身,因此,他的信仰更是趨于自然之境,“我寧愿把心安放在山水之間”(《四行詩》),山水雖不同于宗教的作用,但它能從各個側面潤澤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又何嘗不是自然之力量的體現。詩人常在大海邊、深山里短暫地安放自己的靈魂,這山水人生恰是一種對存在感的守護,而不至于讓自己過于浮躁和沾染太多戾氣。在自然中洗禮,是清潔自己的最好方式,這在于一種自我發現和全面觀照。“又是一個幽靜的所在/是燦爛野花的秘密行宮/是繁茂草木的深邃淵藪//這藏幽納靜的所在啊/暗地里依恃著清水的涵養/綠楊掩映下的深潭/青石板路上滑膩的苔蘚/還有啊,雨后寂寞地等候著的/只容得下一個人過去的小木橋//只是,在此處,林深暗淡了桃紅/清貧,抑制了酒色”(《春寒》)。詩人總是在尋找幽靜之處,這主動的尋找構成了他筆端詩意生成的契機,所有的感念是由外向內,直抵詩的精神核心。李少君的自然之詩不是旅游消費的快餐文字,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切感觸,就像他時常寫到隱士,這又何嘗不是其內心隱秘沖動的某種投射,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這種自然思索是生活和寫作同歸一處的大命題。如此書寫,直接通向了真和美的詩意。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少君的詩總體上趨于平靜,雖然有時也隱含著內部的跌宕起伏,但文字間的氣息舒緩、真誠,富有人文情懷。“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一陣春風,他催發花香/催促鳥啼,它使萬物開懷,/讓愛情發光”(《敬亭山記》),這種自我認知,更像是對自然的敬畏與共鳴,春風的美好,是理想留駐記憶的一段佳話,它開啟了人生在沉重與悲劇之外的另一扇門。李少君詩歌的自然美學,就是點滴滲透在字里行間的那種氛圍、氣質和格調,這不是應景的口號與宣言,而是切己的話語實踐。我們在他的實踐里,能看到生活、寫作和自然相互交融的靈動溫潤之美,也能洞察到其詩意在這個時代的價值與意義。
《光明日報》2014年12月22日
(《自然集》,李少君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定價: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