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歲月有痕,無悔青春


歲月有痕,無悔青春
——記84米雙體半潛移動平臺項目組
 
海藍藍/文
 
2016年11月17日上午,在馬尾造船廠新址辦公樓13層會議室,我采訪了84米雙體半潛移動平臺項目組的參與者:林旋、林重、鄭超、嚴福炤、蘇志偉、羅運承六人,項目經理周建因故不能到場,約定令外時間專訪。



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被稱作“奧林匹亞”的全貌。這艘船是CSS系列中首制84米雙體半潛移動居住輔助平臺,是馬尾首次建造真正意義上的海工船。該系列船共有三艘,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環保的多用途鉆井平臺輔助船,雙體的船身結構強度可滿足深海區域百年一遇風浪襲擊。船上配有目前全球最高等級的DP-3動力定位系統,能夠保證在一個機艙完全失控的情況由另一個機艙對全船的精準定位。

這艘2014年1月交付的世界首艘84米半潛式居住平臺,在英國倫敦舉行的2014年度OSJ頒獎典禮上,榮獲“年度海工支持船”稱號,相當于在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奧斯卡金像獎”。
     
從對造船一無所知,到努力全面了解,兩次走進馬尾船廠,用心貼近她的歷史,讀懂承載者的責任,讀懂這群蓬勃向上的年輕造船人。

他們六個靜靜地坐在我的對面,林重手握鼠標點擊屏幕上雙體半潛居住平臺,為我單獨講解:這就是伸縮跳板。它的作用是因為有個動態定位功能。為什么叫動態定位,比方說海
上有個固定采油鉆井平臺,這艘船就為海上平臺服務。工人上班時,可以到采油平臺干活;下班時,可以回到船上休息、生活、娛樂。

鄭超接過話,想更通俗更簡單地解釋:鋼維也就是這個平臺,它在正常工作時,架設在鉆井平臺上。石油鉆井大都處在深海區域,風浪很大,隨潮起潮落,定位系統要保證鏈接處的平穩性,就跟我們登機一樣,工人或游客往來平臺通道,它可以伸縮,也可以上下調整,保持平衡。不用的時候還可以折疊放在船的某個區域,用時再將它打開、伸長,架在對面平臺上。

“有些內容可能專業性比較強,盡量用更通俗的語言講述。”林重說,“這個伸縮跳板具有補償功能,也就是在海浪中,它的定位功能會做必要調整,以確保通道的安全與穩定。第二,這艘船是雙體,比如同等重量下,單體與雙體吃水方面不一樣。等值排水量的情況下,單體船水線面大、吃水淺重心高,雙體船水線面小、吃水深重心更低、穩定性相對好。”

他又通過大屏幕介紹:駕駛室是個綜合控制系統,所有控制都在駕駛室里,而且是電腦智能化控制。內部居住舒適,還有多種功能及休閑娛樂空間。在船的頂部有塊最大可起降12.8噸重的直升機平臺。船艙里面的配電房,裝機容量很大。

我聽懂了,也明白84米系列最大的好處是能融合許多輔助功能,在海工產品中,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作用。在鉆井平臺旁,是沒必要停放更多船只,有一條這種船就可以達到多種不同需求。這就是它為什么能獲得相當于電影最高榮譽的“奧斯卡獎”了。這個項目的建造團隊還榮獲了全國中華總工會頒發的“工人先鋒號”榮譽牌匾。

2015年5月25日,海工事業部在馬尾船廠的新址成立,該部門以成功建造全球首制MW610-1#84米雙體半潛式移動居住輔助平臺“CSS-Olympia”的建造團隊為核心。而這個團隊又接手了更加艱巨的建造任務——全球首制深海采礦船,對于采礦船的建造,公司對該團隊寄于厚望。
 

 
說到最初組建這個團隊,鄭超說,我們這些人員都是周(建)總助親手挑選出來的。因為第一個吃螃蟹有一定的風險性,還有就是技術性很強,所以需要一些干起活來不管不顧,家也不要的員工。再說利亞基地離福州120多公里,大概兩周才能回一次家。白天工作,晚上為這個項目還要開會到十一點多。大家就是這樣堅持一年多,終于堅持下來,才做出這條獲得相當于“奧斯卡獎”的船。

“有時晚上下班坐在一起聊天,原本想輕松一下,可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工作,聊著聊著還是說到了這個項目。”林重笑著說。

“我記得唯一最開心的是出塢的時候。”鄭超抬起頭,左右看了看,說,“3月28日剛好碰到我的生日,平時也沒時間去外邊喝點小酒。那天出塢也是個大結點嘛,船東也來了,大家也都放松下來,不會喝酒的人也喝了很多。大家醉得一塌糊涂,丑態百出啊,但也非常高興。那時候,領導也不是領導了,也都是兄弟,開懷暢飲,也喝醉了好多人,平常不敢開玩笑的,也都開出來了。那是我們最放松的一天。”

那艘船真正駛離港口開往巴西是2014年農歷臘月二十九,因為沒有大年三十,也就等于是除夕早上五六點。船不開走,誰也不能回去,包括施工人員還要留一些,萬一有問題要做修改。這些工人有來自大連的,江蘇的,還有來自河南的。大家知道過年時要提前一個月定票,他們都把票退掉了,可等到年根能回去時,已經買不到票了,實在沒辦法只好去打黑車,而項目組的人員也都等到最后,也就是除夕的中午十二點才回家,但作為項目經理的周建卻無法回去了。

大家說到,當船走的那一刻,一方面心里有種成就感;另一方面心里也有一種失落,說這話時,林重的眼睛已經閃動著淚花。鄭超嘴快,搶著說:就像自己的女兒出嫁一樣,做了兩年的女兒就這樣走了,心里很復雜的情感。

我們又說起過年。這些人不都是福州人,像周建,陳建輝都沒有什么車直接到家那邊。船走了是高興,但也想著該怎么回家過年啊!

假如遇到過年期間該怎么辦?二號船就真出現這種情況。大年三十回家團聚了,但初二初三就回廠里,所有設備都要動起來,就不是一、兩個人值班的問題。

林重當時做技術配件,后來所有船的技術配件也都由他來負責。鄭超負責電裝課,嚴福炤負責質量管理,也就是現在質量保證部,蘇志偉是船體焊接,羅運承跟進做二號船的技術配件工作。

當我問林重,一號船交付后,大家是不是在工作上都有提升?他說也算是吧。鄭超開玩笑說:林重是春節沒回去得到了回報。

采訪氛圍不再像開始時那么拘謹,大家有說有笑,輕松愉快,好像過去的艱難困苦是別人的經歷似的,沒有一點兒歲月的滄桑感。我們正聊著,走進來一個帥小伙,一問才知,他就是上次我失去機會準備要采訪的林旋。

他解釋說:首制84米項目經理是周建。鄭超嘴快,馬上說:林旋是我的領導,電裝課的負責人,到二號船的時候就接任項目經理了。林旋說,自己是后期參與進一號船項目組的。他說自己帶過來一個84米船的視頻,可以更直觀的了解這艘船的特點。

林旋告訴我,從一號船、二號、三號等五艘系列船,包括正在船塢建造的深海采礦船都是一個項目組。深海采礦船也是全球首制。這個團隊經過了一段時間磨合,有了一定的凝聚力,包括彼此之間的配合也好,上傳下達的執行力也好,都比較順暢,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堅強的技術核心。可以說是專門啃硬骨頭的團隊,專門做這種高附加值的,而且是全國乃至全球首制項目,應該說可以在中國造船史上留下光輝一頁的團隊。

我詢問他們的年齡方知,這些歷經苦難,矢志不渝的年輕人絕大多數是八零后。這么年輕的團隊,竟能做出如此驚人的成就,令人由衷欽佩。有一種觀點認為:八零后是中國開放以來最沒有理想與追求的一代。可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的卻是一種久違了的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這種無所畏懼的力量正是我們國家現在與未來的希望。


 
林重把林旋帶過來的視頻播放出來,又接著給我介紹:這艘84米首制船從馬尾開出閩江入海,于2014年4月22日到達巴西里約熱內盧。途中經過香港、新加坡、開普敦,繞過好望角,順利到達巴西首都。開慶祝會的時間是2014年4月24日,巴西方在邀請函中這樣寫道:你也是成就的一部分。

林重用幾個關鍵詞形容這艘船:高效的、環保的、簡單但是又不簡單。第一個簡單是操作便利,所有功能集成化,但整個建造過程突破的技術難題所達到的水平是不簡單的。第四個詞是獨一無二的,全球首制的,引人注目的。當時這艘船在業界曾吸引了很多關注的目光。最后一個詞是戰略性的。這樣講的面比較寬,像產業一樣,本身不能單一的從某個方面形容。它只是某個“生態鏈”中的一環,但這個環節是不可或缺的。比如:84米項目組所發揮作用就是承上啟下,也就是我們造船必須具備的一個環節,后來要使用它,對供應商啦,技術開發與技術儲備啦,包括后續建造同類型的船啦,都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對他們來講,市場的需求就是承上啟下的一部分。

林重繼續尋找適合我采訪需要的視頻內容。他建議大家先聊些其他事情,找到再播放給我們看。

坐在后面的小伙是1988年出生的羅運承。自我介紹時,說他接近尾聲才參與到項目組來。我問他是一畢業就接觸到這種高尖端的造船工作嗎?他說畢業后在船上干過三年,2014年,才到馬尾廠,此時二號船已在船塢里,等待下水。鄭超開玩笑說:他下船“從良”了。大家哈哈大笑。鄭超把錄音筆挪到羅運承面前。羅運承接著介紹自己的情況,他說:2014年3月30日,到利亞基地報道時,二號船的甲板已經都搭完了。他參與了上件部分的搭載,以及各系統的完整性和調試,也就是說84米項目的二號船,有三分之二是他參與建造的。  

鄭超插了一句:其實船的重點都在后期。羅運承說,跟著“維納斯號”去過不少地方,從建造時候的利亞,到9月11號的試航,先后停靠在冠海與華東船廠,最后又回到新廠碼頭。

林旋告訴我:華東船廠位于天然深水避風港羅源灣北岸,東臨臺灣海峽,距利亞基地180多公里,是個民營修船廠,有三個很大的塢,遇到經濟不景氣,也沒其他船停靠,正好借用人家碼頭,占一個泊位。因為是不熟悉的碼頭,遇到的困難,無論是人力與資源,還是材料物資與技術支持,所有需要一樣沒有,就十來個項目組技術人員。

鄭超進一步解釋說:因為不是在自己的基地,哪怕需要一顆螺絲都沒有,等到從馬尾廠經營部等所有手續辦妥,才能送到我們手里。船在外面呆了三個月,項目組就在碧里村農家住了三個月。每天往返于碼頭與山村間,還經常開會到很晚。半夜摸黑走山路,村里沒路燈,就像“鬼子”進村似的。睡得比鬼晚,起得比雞早。大家睡一張大通鋪,有張照片記錄了那段生活。想想“奧林匹亞號”來這里,幫他們把人氣帶起來,停靠的船很多;“維納斯號”來時,只有我們這一艘船。沒辦法,所需要東西必須白天想好,晚上發回去,等馬尾廠準備好運過來,往返很費時間!

“從2011年到2015年,一共建造了五艘雙體半潛船,都是這個項目組。四年時間里,我們感受到那種:痛并快樂著的滋味。雖然過程中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有爭論,但這些爭論都是技術上的,最后達成一致,更多的是協作。”林旋不無感慨地講述。                               

我問在試航時會不會有什么忌諱?比如:不讓女人上船什么的?

“每次遇到大的結點,都很隆重,特別是交船的時候。有個挪威籍女士很能干,日薪很高,是個精英人士嘛。”鄭超是個思維敏捷的七零后,每次都比別人更快地響應我提出的問題。

他說,“還有的船,交船時來了三個女的,船東兩個,服務廠家一個。”

我又問船出塢會不會忌諱女人在場?來賓中有沒有這種規定?大家七嘴八舌,都說來賓只有參觀的,沒有上船的。

林旋解釋說:民間的漁民會有這種講究,出海一般不帶女人。除了民俗習慣,還有出海一般船上有一兩百號人,都是男的。住在一起,吃在一起。船上有女人,就很不方便,雖然有單獨房間,但小船,或集裝箱還是會混住在一起。

我曾從海口到廣州,從天津去大連,都是乘坐客輪夜航,船艙里的確不分男女房間。艙里上下鋪和火車臥鋪一樣,有男有女,晚上只能和衣而眠。

林重播放出視頻。大家又開始聊84米船的結構。雙體船的好處是水線面小,吃水更深。鄭超比喻說雙體就像扎在水里的根。中間空洞可以漏掉那些風,減小船對風的阻力。他講,84米一號船試航時曾遭遇臺風,在海上紋絲不動,性能十分穩定。再大的風速僅有一點傾斜,沒有暈船的感覺,船上照樣吃飯,回來什么也不剩。

林旋笑著說,每次小船試航帶的食物很多,比如海鮮啦,蔬菜水果啦,等返航時竟有很多沒吃完,而方便面都吃光了。

鄭超又搶著舉了一個實例:某人跟著一起出去試航,一上船就在甲板上鋪張草席躺在上邊,旁邊放杯水,比坐月子還可怕。問他:大哥,你吃飯嗎?他話都不能說,一說話就想吐。想想在海上每秒28米的風速呢,可在84米雙體半潛移動平臺上,你就會紋絲不動,一點兒暈的感覺都沒有。這艘船讓人感到可以無限空曠,無限航區。比如在波斯灣等地,每天都是七八級大風,浪高都在兩三米。這種船要滿足不同區域的海況特點。它有定位系統,不管浪多大,船的定位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它具備補償大功率抵消風力產生的影響。你想想,旁邊都是鉆井平臺,船如果動來動去,是不是都把它們撞壞了?它的DP定位在那里不動就是不動,通俗的就這樣講。
                                     

    
林重讓我仔細觀看視頻上的伸縮踏板。從外面看像吊車,人走在里面的通道就像登機一樣。它永遠連接著,船在動,伸縮踏板可以不斷調整。他怕我不理解,還用手臂演示一下給我看。原以為伸縮踏板是半封閉的,看視頻才明白竟是全封閉的。林重說與登機藍橋一樣,但飛機航站樓是不動的。在海上,船是動態,在風浪中尋求穩定就依靠定位DP系統。它有紅綠燈,可以不斷調整。這就是技術的科學性。

談起建造84米系列船。林旋說,從第一艘首制,到建造第二艘,沒有一個完整而系統的建造這種船的經驗積累,所以還是花了很多時間去慢慢摸索。每天晚上開會,大家有些怨憤是可以理解的。你想,船上一百多號工人,車間每天都有那么多問題,需要內部協調解決。天天開會,幾乎每天都要到很晚。有時事多,一講就是幾個小時,大家討論,最晚有時到了半夜一兩點。試航前,所幸直接搬到船上去開會,哪里有問題,就馬上去現場開現場會。當解決了這些問題后,心里會格外開心,也會有很大的滿足感,其實整個過程都是在這種既緊張痛苦,又欣慰滿足的糾結情感中走過來。                                    

鄭超又開玩笑了,說:其實我們很享受這種結婚后還過著的單身生活。大家都“哈哈”大笑。他們的情感在相互支持與配合中,不僅成為一種協作關系,更是深厚的兄弟情誼。

既然已經接受任務,已經開始了,已經到這種地步,要做就把它做好。這是林旋講給大家聽的。他說每天都在這種痛苦、糾結而又滿足的心理煎熬中品味人生。這些滋味混雜在一起,往往讓人從中升華出智慧。當然,他們也還是能從其中尋找一些解壓的快樂。

鄭超覺得最難忘的是和周(建)總助一起巡查。去之前先玩“石頭剪刀布” 的小游戲,輸的人買飲料,每天都這樣。比方:你總是輸,總是輸,突然有一天你贏了,也感覺非常非常開心。每天總會有一個人去買單,然后大家可以點最貴的消費。只要廠里的小賣部有,你點最貴的,他都得買。不是誰不想買或買不起,就是為了調劑一下神經,活躍一下氣氛。

這是緩解內心壓力最簡單快捷的方法。
                                  


望著面前與兒子年齡相仿的八零后,說笑起來那副天真可愛的樣子,讓身為母親的我既高興又難過,似乎在聽兒子講述自己經歷的那段讓他成熟的歲月。有人說“歲月無痕”,可當我聽他們講內心情感,講家庭故事,講自己孩子時,真的感覺歲月并不像流水一樣輕輕滑過不留痕跡。

聽,林重手機里播放著女兒5歲時嬌滴滴,柔嫩地讓人心碎的話:“爸爸……你別這么亂想嘛,就陪我一天嘛,堅持今天回來,勇敢點!”“爸爸,求您晚上快點回來嘛,不然我們就不能泡溫泉嘍!”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可歲月在不經意間保留下最難忘的刻骨銘心的那段記憶。歲月留痕,留在了心里。不是嗎?林重保留著這些甜美而稚嫩聲音,聽到它,哪個人的心不被刺痛,哪個人能不被感動?男人的內心,哪怕他們曾面對再大困難不屈服,再苦的生活能扛過,但孩子綿軟細語卻讓他們難以抵擋,瞬間會被這一份親情擊得粉碎。

他在解說84米首制雙體半潛居住平臺遠赴巴西的視頻時,說像看到女兒出嫁一樣,既歡喜又難過。他在利亞基地負責84米雙體系列船的技術支持,經常無法回家,不只他一家,很多和他差不多的80后同事也都如此。

“爸爸,你再不回來我就長大了。”這是林旋兒子說過的話。采訪回來以后,我一直都在沉思:這些七零后、八零后的造船人,為何與我見過的其他同齡人不同?

翻看他們的朋友圈,有的是孩子小時的照片,有的是與馬尾造船有關內容,有的什么也沒有。相信他們不是屏蔽我,而是根本沒時間或不會發朋友圈。很高興在林旋的朋友圈找到我所需要的84米雙體半潛移動平臺的視頻和圖片。他把船與家人放在微信圈里,心里的天平一邊是追求的夢想;一邊是心愛的妻子和兒子。第一張圖片發在2014年2月14日17:38分。餐桌上擺放著幾道菜。寫著:簡單的元宵節+情人節晚餐,和家人一起,有味。第二張照片發于2014年2月19日8:55分,桌上擺放的汽車型蛋糕。寫著:今天兒子五周歲生日,爸爸沒法陪你,祝你健康快樂成長!第三張是5月16日8:06,一艘船,是84米雙體半潛系列的2號“維納斯”。寫著:Sunny day!VENUS準備好了!9月11日9:35,兩張船的照片,寫著Venus試航,整裝待發!Themis出塢,準備就緒!姊妹攜手以優美的姿態共進吧!愿一切順利!再后來是2015年2月18日17:24,五張照片:餐桌擺放著幾盤菜,四個疊放在一起的紅包。寫著:年夜飯啦!在此新春之際,攜全家恭祝所有親朋好友、領導同仁以及您們的家人羊年吉祥、萬事順意!林號在下面留言寫著:酒少了點!林重在下面寫著問候:新年好!再看后面是2月19日11:05,五張船的照片,寫著:Venus/Temis,新年好!新年第一天來看你們,一切安好!愿新的一年里,一切順利!后面在15:49又發了一張風景照,寫著:家鄉長樂。緊接著是個微笑的圖標。

我不忍再看下去了,想掉眼淚。微信圈是可以看出一個人內心情感,工作及生活狀態。這個今年才三十五歲的青年人,除了與船有關的內容,幾乎很少有家人照片,這少有的幾幅用餐前的照片表達了對妻子與兒子怎樣的深情?回想那句,“爸爸,你再不回來我就長大了!”有多少造船人錯過了見證孩子成長的那個過程,時光還會回來嗎?

那時候,鄭超的兒子正考重點中學,而今已讀高二了。在我采訪的半個月中,我聽到太多對船的介紹,對馬尾的自豪,唯獨很難聽到他們講老婆孩子。因為那是他們的缺憾,是他們的短處,是他們最不擅長的方面,或者說是他們幾乎講不出故事的內容。

他們為了造船,沒時間顧及小家,永遠無法彌補錯過孩子心里最該銘記的時光。他們及孩子的心里會永久留下成長的遺憾,但講起那段經歷,他們沒人后悔自己的選擇,非常自豪地說:我們無悔于自己的青春。
                                       

 
采訪周建時,得到更好詮釋。他現在是總經理助理,工作更忙,約好找他時,正談完工作,坐過來,為我沏茶。有位利亞見過的領導也坐過來,一起聊天。

今年油價下跌對個人是利好消息,重回“五元時代”,對造船行業來講就是“扯淡”!周建說最不想聽這種消息,像一些小海工船型的輔助船,基本沒市場。年初從飛機上看新加坡,周圍都是這種船,沒辦法,世界形勢,但馬尾廠還好,至今在建的,準備建的,即將開發的共有十五個系列,且船型品種較多。馬尾人最愛第一個“吃螃蟹”,形勢所逼,但也有歷史積淀,我們有這個實力!

總有人問馬尾今后發展方向?馬尾基于什么可以做下去?作為馬尾人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周建說:起碼有幾方面的優勢:

第一,百年老廠。世界也好,國內也好,有一定知名度。150年歷史積淀,中國第一家。從清朝開始造自己的船,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一直依賴進口。1992年,其他船廠沒起來時,馬尾就開始做自己品牌的集裝箱了。那時,已算較高水平,700箱、880箱在那個年代是世界業內口碑相當好的造船企業。

第二,國企。資金鏈等問題上能得到政府各方面支持。

第三,視野開闊的幾任領導。勇于嘗試新事物,有把握商機能力;老客戶支持,比方說:632飽和支持船、深海采礦船都是與客戶一起研發,世界首創;實踐中磨練出的技術力量,包括外部科研院所,采礦船在702所也在積極溝通;7萬平方米聯合車間建成并投入使用。這是福建最大船體聯合車間;與科研院所做“智能化”稍強方面的探索;聘請韓國專家,因為日韓船企在管理和技術上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承認差距不斷學習;不故步自封不斷提高。

第四,馬尾人。很多大學畢業到馬尾廠,對公司有感情。祖孫三代、夫妻檔都在馬尾廠工作的有很多,好幾個課長、一線部長都這種情況。自己愛人也是馬尾廠職工。大家對馬尾的企業情愫在里面。現在的人信仰缺失,但馬尾職工對百年老廠的情感卻很深。這與外企和民營在企業文化、歸屬感方面有很大差異。現在雖說講奉獻有些突兀,但在馬尾廠卻有這個覺悟。

說到搬遷新址,又有很多契機。新廠從產能規模到硬件設施都達到了質的飛躍。

談到84米系列船,作為項目部經理,沒覺得什么,因為馬尾首創很多。84米船與其他船最大區別就在于船型、配套及設計理念都是全新的,沒有母船可以參考。通過84米,馬尾造船正式進入海洋工程裝備階段。這條船主要住人,在救生方面如按已有船型設計就會成倍增加,這就要求平臺的安全系數更高,還有造船方面占優勢,裝修方面欠缺。這條船涉及到的建造方、船東、船的使用方、船的設計方和材料供應商,在建造之前都對這類船沒有任何概念,對大家來說,全都是陌生的。這條船一開始就被定性為邊設計,邊建造,邊修改,邊完善。這是海工裝備的明顯特點。整個管理采取項目經理負責制,部長級別。開始建造僅有4個建造師,后來發展到20多個。圖紙越來越多,每天A4紙要看六、七百頁。從2012年開工,到2014年春節完工,當解開纜繩,船走的那一刻,才終于松了一口氣。那天,住馬尾廠的船東監造經理,巴西人迪亞哥買了機票回香港,而自己卻獨自度過除夕之夜。他說作為造船者,無論坐在什么位置,總該把自己手里的工作和任務都完成好。

回想2007年結婚,2008年去利亞基地,2009年孩子出生,從32歲接手這條船,到交付時34歲。現在女兒已二年級了,他對家都沒能盡職盡責,既不是好兒子,好丈夫,更不是好父親,與女兒連續在一起時間沒有超過半個月。妻子總逼女兒學這學那,他不逼孩子學,關系自然輕松很多,但女兒依舊會粘著母親,對父親還是有點距離感。我又想起林旋兒子的那句話:“爸爸,你再不回來我就長大了。”他們真的沒辦法見證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這就是造船人追求理想而付出的代價。

周建在利亞工作六年,有一次竟45天沒回家,和項目組成員同吃同住,硬性規定:晚上開會到十一點半。說到一個項目組需要具備哪些特點?他說要有團隊精神。項目組分部門,分工種,按工作講是橫向交叉,不是我融入你的工作,而是設身處地為你考慮。當時提出:所有問題都必須在項目組內部解決。為協調工作,經常組織大家一起彼此了解不同工作性質,比如:電裝調度肯定不會到機艙里面,到艙柜里面。那不對,你要跟我一起來,你要跟我一起看看人家為什么有這樣要求?你的管子打到人家的地方,人家為什么會那么急?一定要相互溝通,介入人家的地方去認識和了解。大家都是一個項目組,相互理解與配合,互相協調與包容。周建刻意培養大家相互體諒,營造和諧氛圍。部門不同,都是一個級別,彼此互不約束,全靠項目經理融合,縱向管理與橫向交叉。因為沒有約定俗成的指導,靠大家邊做,邊研究,邊協商。

“項目組很多調度提升到中層,是自己自豪的一點。”周建說,“在建造這艘船的過程中,不僅技術有了新的突破,對參與建造的每個員工或技術員,從管理角度有了更好的發展空間。”

當問及這個團隊所形成的管理模式?周建說沒達到那么高水平。他認為只是一個氛圍,沒形成固化的,能清楚、清晰定義及規范指導的文字內容。他認為項目組成功不是什么其他因素,關鍵是人。人投緣往一個目標努力,就是成功的前提。

2002年,周建畢業于武漢船運學院動力裝置輪機專業。2006年建造拖船時,擔任項目經理,一做就是十年。家住馬尾離學校很近,孩子上學方便。妻子和他都是南平人,原在廈門工作,后調到馬尾物資部。現在馬尾船廠搬遷,因孩子讀書無法過來,只好買斷工齡。

說到最難忘的事,他講在84米雙體半潛居住平臺進行海上試航時,第四天就發生了推進器輪番爆炸的情況,從未有過那么長時間的試驗,海上情況瞬息萬變,最擔心船舶失去動力,擔心人員安全,設備安全。當時心里痛苦糾結:回廠呢成本太高,只好打電話給電裝課長。此時,第二條船剛好已開始建造。電裝課長派人把二號船的電瓶拆下,雇船送到海上。冬季晚上十點多,風浪很大。小船連續三次都送不過去。

周建大吼起來:你的設備出了問題,別人睡覺你也不能睡!我陪著你,什么時候修好,什么時候再說。結果一干就是72個小時,整整三天三夜,實在累不行了,就靠在駕駛椅上,喝點可樂或咖啡稍歇一會兒,就這樣在海上漂了十四天。

造船是經驗積累,課本學不到,大學學不到,老師教不了,必須在過程中去經歷,在實踐中去總結,自己慢慢積累,一步步成長。周建曾開玩笑說:哥什么沒經歷過,什么沒見過。其實很多當時覺得問題很大很難的事情,過后卻發現自己并沒太在意。最初做項目經理肯定壓力大:人員安全、船舶安全、進度質量,包括與船東溝通,所有都是你的責任。
他說自己是踩著前輩肩膀上去的,所以,經常與項目經理溝通,想把過去的經驗教訓傳給他們,縮短摸索過程,不希望都經歷那些困難。踩著前人肩膀,才能走得更遠。

聊到船企存在的問題,周建最反感說工人素質不好。工人不好是管理不好,不是工人本質不好。生產靠產品,而產品不是管理人員做出來的,是工人!

馬尾船廠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限制人的發展,特別是新人,剛畢業就到馬尾工作,僅用三年就可以培養起技術骨干。在其他地方,十年也未必能讓你成長。

說到回家是否看望父母?周建說一年兩次。父母看到兒子提升職務很高興,很開心。

采訪中,莫明峰經理找周建談事,我讓他簡短概況:一個項目組,也就一個團隊應該具備哪些特點?那種精神?

他說第一是凝聚力,簡單講要同心協力;第二以船企性質講肯吃苦。這是對人的素質要求,因為整條船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部門能完成的,肯定是一個團隊去完成的結果;第三是具備必要的協調與溝通能力。作為項目組來講,絕大部分項目組成員都需要彼此交流。因為與人打交道;第四是忠誠度,起碼對這個項目是一心一意。他認為更應該看重人品,并不在乎專業,因為技能水平是可以提升,而人品很難改變。老話講: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畢竟造船廠有其特殊性。第五是甘于忍受寂寞。每天跟鐵打交道,其實與社會有些脫節。

離開校園轉換身份在船廠工作,到十年同學聚會,發現除了自己的船,什么都不懂。人家談炒股,談去哪買基金,一概不懂。他會到ATM機取款,但網上買東西不會,上網查完再告訴老婆。造船就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肯學,因為現在船型結構與性能很復雜,現有知識與能力不足以支撐解決這些問題。

回想兩次登上停泊在碼頭的“維納斯號”,似乎感觸截然不同。首次參觀,聽侯倫林邊走邊講造船知識,感覺像聽“天書”,不是他講的不通俗,而是我對造船沒一點兒概念;再次上船,王小建不需要多講,我已對84米雙體半潛移動平臺有所了解。站在“維納斯”號寬敞的停機坪上,展開雙臂迎著海風,分享著造船者獨有的那份自豪,想起馬尾核心理念:傳承、發展、共贏、共享。

84米雙體半潛移動平臺項目組的集體采訪,讓我收獲的不僅是造船知識,更是文字語言無法詮釋的精神。我相信這支心中有大愛的團隊會為中國造船史留下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第二页|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双乳奶水被老汉吸呻吟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动漫| 日日干夜夜操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6页| 激情综合网婷婷| 精品国产欧美sv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久操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日本高清视频wwww色|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特黄熟妇丰满人妻无码|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91精品一区二区| 99在线观看精品| japanesehd奶水哺乳期| 中文字幕第38页永久乱码| 久久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制服丝袜在线不卡|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女教师合集乱500篇小说|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免费大全 |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亚洲最大激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