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淇散文詩,珍貴的遺產
耿林莽/文
2016年的重陽節,對于中國散文詩壇來說,是一個不詳的日子,這一天,散文詩叢林中的一棵大樹倒下了,我們失去了一位卓越的大師。許淇先生“登高”遠去了。馮明德先生第一時間在網上傳出了這一不幸的噩耗,散文詩界的朋友同聲哀悼。對我個人而言,更是失去了一位親密的好友,使我無限悲痛。我想,紀念他的最好方式,應該是重溫他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豐富、獨特的優秀散文詩篇。這是新時期散文詩中閃射著永恒光芒的不朽遺產,值得認真研究、探討、欣賞、閱讀。
許淇的散文詩觀,是開放型的。他認為,散文詩是“世界現代文學的新品種”,關鍵詞是現代。放眼世界,認清時代,他胸懷曠達,視野開闊,似不太拘泥于其詩或散文的歸屬,而強調它的獨立性。他主張“無形式的形式”,認為“形式的自由和傳統的超越”是散文詩的形式特點。主張“散文詩是大寫意”。我想,這些觀點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借鑒。
許淇主持了《中外散文詩鑒賞大觀》外國卷的編選工作,較系統地介紹了國外散文詩的優秀篇目,又應《散文詩刊》之約,在該刊開辟“世界散文詩名家賞析專欄,之后,結集為《閃光的珍藏》一書出版,成為觀察了解世界散文詩成就的一個重要窗口。我以為,這是他對當代散文詩做出的一大貢獻,功不可沒。
許淇是當代中國最富開拓精神的散文詩大家之一。從森林、草原到現代都市,從畫家、音樂家、作家到牧民、工人,他的散文詩的觸角廣泛延伸,拓寬了散文詩的審美空間。他早年學畫,深諳音律,又長期生活于內蒙古草原,使他有優越條件寫出許多色彩鮮明、樂感優美并富地方風情的篇章。但是他未囿限于此。新時期以來,他的突出貢獻是:一,以散文詩為世界著名藝術家“立傳”的人物散文詩,包括《掀開世界畫冊》,《音樂有時漂我去》等系列作品,二,以“城市交響”為中心的為祖國的著名城市“立傳”的地域散文詩。他在這些作品中,生動地表現了現代化這個時代主旋律在人民生活和精神風貌上所引起的變化,并由此為散文詩的現代色彩鍍染了新的光輝。
寫人,而又不是紀實散文,報告文學,傳記文學,而是精煉優美的散文詩,這就需要藝術的概括、提煉、精巧構思、捕捉意象等等,非大手筆不能為。他寫的《齊白石》,曾獲《星星》詩歌創作獎的一篇代表作。從齊白石京華舊居晚年生活中攝取了一個慢鏡頭,大師的精神風貌、藝術與自然的關系、人物的境界全出。許琪對于每一章散文詩的結尾總要費盡匠心,辛苦經營,這一章也不例外。“白石老人的眸子兒童般地半是驚訝,半是新奇,視網膜里盡是他一生筆底的蟲草世界。”一下子由具象到抽象,概括了畫家的一生,作品的時空迅捷地擴展開去······
欣賞許淇,“關鍵詞是現代”。最能體現他表現現代生活和時代面目的作品,大都收入《城市交響》一書。我們來看他的《肩的廣角鏡》。
站在都市的高樓,站在十字街頭,站在立交橋上,看現代化的流:人的流。詩人將他的視角對準了現代人的“肩”。
“立交橋是城市的肩。白的崗亭猶如和平鴿停歇在肩頭。流線型建筑是她的黝黑的側影,伸展出虹,向實在的夢”。
這是最新型的詩的語言,完全現代的審美角度,審美發現。“虹是大地虛擬的肩,而現實是你的肩,我的肩,眾多的肩。”這是哲理的升華。詩人的思維始終沒有離開他的焦點:肩。虹是夢,是未來的幻影,是誘人的未來。這個意象在這里得到了全新的美學內涵,它也是一個肩!然而要取得這個未來,卻有賴于“你的肩,我的肩······”,所以終于推出了他總攬全篇的警句:
“肩弓要擔起二十一世紀!”
讀至此,我們不能不擊節稱嘆。凝情、理、景于一爐而毫無斧鑿之痕,此之謂大手筆。
許淇是將目光緊緊盯住“現代”的作家,同時又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并致力于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正如詩評家王幅明先生所言:“他的作品表明,他是一位能夠融匯古今中外的大師”。最鮮明的標幟,就是他獨到的“詞牌散文詩”這一新品種。
什么是“詞牌散文詩”呢?這就是,以一個詞牌為題,為引子,進行新內容的創作,“詞牌是古典的,散文詩是現代的”,“它焊接古典與現代/使之磷磷射光/如鷗之翅在黑礁和激浪撞擊的一剎那······飛迸/閃電的戰栗!”這是許淇在《詞牌散文詩百闋》題詞中的警句,十分形象地傳達了他將古典與現代的詩美神韻進行創造性組合所追求的效果。
我們來看《一葉落》,落葉與黃昏的燈光“暈灑朱砂的夢境”,這開篇一句,已將落葉的色彩所暗示的一種失落感,以通感的手法傳述出來。“闊楊葉的背面是無盡的銀灰色的哀憫,”進一步從葉自身深化了這種色調:哀憫,且是銀灰色的。凡此,必須細讀,才體會出古典與現代“焊接”而閃射出的詩美光彩。如果就葉寫葉,難免于單調或空虛,詩人取一愛情之失落者徘徊于其間的身影,這一構思便引入了情節和人的情結,詩的內涵得以豐潤,“一葉落,你在街角等待什么”,這一唱三嘆的回旋反復,便將題旨點染得十分清晰了。
《欸乃曲》是寫水的,“唉乃一聲山水綠”,完全是一派柔美風光,畫境清幽,樂感天成,“在江南曲折的小河里響起”的,即是現代生活的剪影,也隱約著某些古典詩詞的韻味,被他化于若有若無之間,便是“詞牌散文詩”的特色所在了。
小河,石橋,櫓聲悠悠,加上“細雨輕敲四明瓦的篷窗”,這一種情調,怎一個“詩”字可以傳出?“櫓擊水如魚潑跳”一段,將一滴水在舟側的濺跳滑落,捕聲捉影,細膩之極:“在溫暖的彈性的即吻即離的肌膚上閃爍風華”,妙絕。雨歇后又是一番風情,陽光的無力之手“撫摩河面的漪紋,像撫摩尸衾”,惟散文詩方有如些精美絕倫的妙構!

許淇(資料圖)


許淇美術作品(資料圖)
附:
許淇藝術簡介:
1942年至1953年在原籍上海上學至蘇州美專繪畫系肄業。曾師從林風眠、劉海粟、關良三大師,1956年“支邊”到內蒙古包頭市。初任團市委《包頭青年報》編輯、記者;后調市委編纂《包頭史》。2016年10月9日,著名作家、畫家許淇先生在包頭逝世,享年79歲。
個人經歷:
1958年2月《人民文學》發表處女作《大青山贊》。1960年底至包頭市文聯《包頭文藝》月刊編輯并創作員。“文革”被揪斗。1977年至1980年,文聯組聯部副主任。1980年至1983年專業作家,1983年至1997年連任市文聯主席。1997年5月換屆,為名譽主席。1998年內蒙古自治區文史館館員,內蒙古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包頭書畫院名譽院長。
主要著作:
著有散文集《第一盞礦燈》(內蒙人民),散文集《呵大地》(上海文藝),散文詩集《北方森林曲》(湖南文藝),《許淇散文選集》(內蒙人民),《許淇散文詩近作選》(青海人民),短篇小說集《瘋了的太陽》(青海人民),《詞牌散文詩》(廣西民族),散文詩集《城市意識流》(廣西民族),《許淇隨筆》(四川文藝),散文集《美的凝眸》(河北少兒),隨筆集《在自己的燈下》(北岳文藝),《傘語》(作家),散文集《草原的精靈》(內蒙教育)。
美術成就:
許淇早年學畫,畢業于蘇州并師從劉海粟、林風眠、關良三大師,除創作傳統新文人畫外,又多作現代彩墨畫。
書畫作品被《中國當代作家書畫作品集》、《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等畫冊選刊并被收藏。傳略錄入多種人物辭書。
所獲榮譽:
獲內蒙古自治區1957至1980年度文學創作一等獎(索龍嗄前身);《采風記》是刊于《人民文學》的散文。以內蒙古地區的爬山歌為線索。內蒙古自治區首屆索龍嗄文學創作一等獎;散文詩一組《北方森林曲》。1990年第九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森林湖泊的朋友們》被收入多種少兒散文選集。《草原的精靈》獲2001年內蒙古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作家網 劉不偉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