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美麗的世界,天天有奇妙的音樂陪伴。音樂使人陶醉,音樂使人忘懷,音樂是懷舊的記憶與思緒,音樂又是衍生情境和情感的涼茶,讓人沉靜,讓人心怡。如果世界上只有動景和靜景,而沒有聲音的音樂,那是什么樣子?可能世界的色彩也只能以古板和死僵來呈現,毫無生氣。音樂是跳躍的翅膀,是靈動的羽毛,能讓你精神感動,神思飛揚,視野開闊,心境豁達;讓你有所感悟,有所共鳴。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向世人傳遞出這個孩子有語言的天賦。但如果聽覺出了問題,致使成為聾兒,那么這個孩子也錯過了語音的光顧,生活不免令人遺憾。眾所周知,對于一個人而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耳朵則是心靈的門扉。如果聲音之門沒有開啟,音樂之門便無從談起,那么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音樂都不是音樂,而只是魔術師表現的動作或演示,而音樂又是真正能疏通打開智慧之門和神明之門的一劑良藥,一把鑰匙,能帶你扣響理想彼岸的門鈴,從混沌的洞窟走向明敞的殿堂。
春天時期,各種動人的音樂一一登場了。鄉村音樂似乎很動聽,特別是安塞鑼鼓敲起來了,鏗鏗鏘鏘,震天動地;信天游響了,很高很亮;還有那華陰老腔,甩嗓子吆喝喝一派三秦風味,絕妙無比,令人心馳神往。“羊群走路靠頭羊,陜北起了共產黨,領頭的名叫劉志丹,把紅旗插到半天上。......”人們渴望新生活新社會的激情比任何時候都顯高漲......
曾幾何時,人們勒緊腰帶過日子的記憶仿佛剛剛過去。回首幾十年前,他們還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但他們并沒有因此氣餒,失落,而是時時有股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勁兒,他們始終不忘自己最激奮的人生演繹場景。那時候,每年正月十五鬧紅火,他們在農家小院搭起臺子,唱起了二人轉。男人腰間一面鼓,女人彩綢翩翩舞。臺下觀眾叫好聲一浪高過一浪,他們波瀾不驚,唱出對舊社會舊世界的憎惡之情,聲聲感人肺腑,句句發自衷腸。打動了多少在場報國赴死的志士之心,臺下忽然異口同聲響起了排山倒海氣吞山河的豪邁歌聲——《保衛黃河》 :
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梁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
人們在直抒胸臆,激情澎湃,盡情歌唱。即便終了,仍意猶未盡。如果你用情感的思維去諦聽,自然界每天也是這樣像人們一樣發出激情滿懷蕩氣回腸的音聲,大自然就是世界的熒屏和音響,有許多聽之不盡品之不完的奇妙音樂,讓你心醉,神馳,令人感動,留戀。大自然實則是多才多藝的音樂師。
這個時候,風兒不知從哪里來,聽得風兒在無時不刻地呼叫,在吶喊,向人們表達沉默一冬的憋悶。音樂先是從天空上傳的,那嗚嗚如汽笛的長鳴,像在演奏進行曲。風兒鼓著腮幫,從天空往地上一個勁地加力,只聽得地面上的樂聲如潮水一般涌起,似朵朵浪花一樣撲進了人們的胸懷,若魚兒在戲水,漁人在晚歸,槳聲,水聲,船兒的吱吜聲夾雜在一起,宛似大自然的管弦樂在合奏,嗡嗡嚶嚶連綿不絕。原來音樂是從空中電線上傳下來的,風越大,聲音愈響,旋律似乎更加高亢,激昂,變得飛沙走石波翻浪涌般的壯懷激烈。繼而,音樂由急切的管弦樂聲加入雷鳴般的鼓聲,頃刻之間,變幻成古沙場的旌旗招展號角齊鳴。霜河劍月的邊關,朔氣金柝,寒光鐵衣,千軍萬馬,視死如歸......風兒又是魔幻般的鏡子,將音樂的畫面全部呈現。此刻,躲在深閨的良人或許因了風聲的響起,凝神蹙眉,屏住了輕吟淺唱的歡愉。一蓑煙雨,幾許離愁,掩不住淚眼千痕,黃花西風,消得人瘦如柴......
與此同時,農家動物的演唱會也在進行。那雞鳴狗叫的喧響,和人們的音樂會有異曲同工之妙。雞們亦步亦趨,一步一回頭,全神貫注一本正經,拉開了亮嗓子,似男人在清唱秦腔,干脆又有板有眼。唱他個四鄰皆知,唱他個天翻地覆,唯恐山村的主人充耳不聞,裝作不知。狗們二目圓瞪,腦袋一伸一縮,嘴巴一張一合,音樂亦如喇叭一樣四面傳播。遠聽似過去鳴鑼開道的衙役在叫嚷,近聽似年幼的頑童在擊打器具。聲浪此起彼伏,抑揚頓挫,節奏感明顯,加上水塘邊大白鵝的向天歌,凝成鄉村生活富有朝氣的交響曲、協奏曲。
這種激情的綻放,似乎夏日的鳥兒也不示弱。百靈鳥用千回百轉的音調持續清鳴。它那如人口哨的尖細音似在慢板上滑行,是一種沉持平靜與清脆的結合,又似西方小夜曲的輕柔和完滿的表現,輕緩和暢,悅耳動聽。斑鳩的咕咕聲時時在清晨的霧氣繚繞中響起,緊湊而又舒緩,像是打擊樂的頓挫與間歇。斑鳩在鳥界雖沒有清脆的嗓音,但其發音粗重,渾厚,好似男高音的淺唱和拖腔,凸顯著朝氣和活力。喜鵲喳喳叫,定有客人到的音聲是歡樂的笑聲。喜鵲的叫聲很獨特,如干柴在烈火中燃燒發出的爆裂的聲音,很干脆,很激動。鵲立枝頭,黃鶯在后,幫著伴奏。黃鶯像一個羞澀的女孩子,不敢大開嗓門,而是低沉略帶收斂的音調,一點一點地吐露,若草原的風兒,時急時緩,挺有音樂感。杜鵑的鳴音有點自怨自艾,旋律持續不斷,時高時低,讓人想起憂傷的往事,情緒也壓抑許多。在寂靜的夜晚,子規聲里雨如煙,人們感知其樂感的執著和赤城。歸雁的鳴音是重重疊疊的,盡管有些哀婉惆悵,但也有喜悅與興奮,這種樂聲來自高天,像是《雁南飛》的音律,纏綿而悱惻。總之,鳥兒的音樂千變萬化,異彩紛呈,是它們多姿多彩生活的寫照。
蟲兒聞鳥兒給自然界演奏音樂,也坐不住了,爭相出來一比高下,想把最拿手絕活全部抖落出來,帶給世界別樣的神清氣爽的愜意感,彰顯它們獨特的個性。
蟬算是昆蟲類身小大嗓門的音樂家了。它棲落在樹枝上,以綠葉為掩護,從不在公眾面前露面,時時流連于密葉間,深藏隱身。但其嗓門比男高音還高,只要氣溫適宜,環境適中,蟬便咿咿呀呀唱個不停,聲調特別洪亮,把整個樹林的葉子震得瑟瑟發顫。蟬喜歡在夏秋時節練習長調,它的音樂不但聲音感強,而且音質清脆,有穿透力,能傳得很遠很遠的距離,似高天的流云,蕩漾迂回,不絕如縷;又似音樂從寶塔中發出,余音裊裊,久久未息。到了陰濕的晚秋季節,蛐蛐的叫聲帶來了異樣的清涼感,很動聽,像三弦的彈撥音,似琵琶拂過的水面,泛著風鈴般的音樂聲,鉆入你的耳鼓,流進你的心間,很細潤,很柔暢,讓人體味到秋天的清雅與閑寧,無比舒心。
大自然的音樂各有風情,各具神韻,均能給人以余音裊裊,綿綿不絕的回味與感受,足以使人忘我得陶醉,不知歸去。大自然的音樂其實像一條條的蜿蜒的河流,永遠的縈回不息。盡管音色各不相同,但都給世界一片歡騰,形神兼備的喧鬧場景。在我們感受音樂美好無限的時候,那點點滴滴來自天堂般的樂聲總是縈繞在每個人的腦際,心田,或流淌,或漫卷,或輕盈,或奔放,就像純凈的清泉在崇山峻嶺間千回百轉地涌蕩。這時候,用心體會每一個環節的音質,總覺得,美好是一瞬間的事。就像人生中的每一天,每一時。細細把握,細細珍惜,才會有更深的人生真諦體味和感悟品咂出來。珍視青春,珍重人生,珍愛生命,像音樂一樣綻放點亮整個世界的舞臺,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