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人類的愛
李成恩/文
人類的愛到底是什么?
女性在戰爭中要不要走開?
當我看到炮火升起,婦女與兒童驚恐的眼神與我相遇,血流在土地上,生命在天空消失,我的心會哭泣。
我無法承受人類的傷害,我是一個把愛奉為宗教的詩人。如果殺戮能夠解決沖突,那么人類就會走向毀滅。惟有愛可以拯救世界。
詩歌并不意味著妥協,也有戰斗與抗爭,但詩歌更多時候是柔軟的,甚至是女性的,就像人類情感的母親,源源不斷給受傷的人提供愛的撫慰。
人類的詩歌史,不是一部戰爭史,而是一部愛的歷史。苦難、逃亡與戰爭,在世界各地發生。2016年底,哥倫比亞最終同革命武裝力量FARC協商簽署了《和平協議》,給持續了52年的武裝沖突劃上了句號。半個多世紀以來,25萬人在沖突中喪生,戰爭受害者超過800萬。這是令人心痛的代價,沖突最終被和解取代,和平的曙光雖然在52年之后才到來,婦女與兒童驚恐的眼神,終于有了新的希望。
詩歌滋潤受傷的心,當我們從戰爭走向和平,人類的傷痕如何撫平?我相信詩歌在我們心里燃起的愛的火焰,并照亮哭泣的臉,烤干人類的淚水,顫抖的心靠近詩歌,獲得平靜與溫暖。
中國詩人艾青先生當年寫下《在智利的海岬上——給巴勃羅·聶魯達》一詩,他在詩中寫道:“這房子的主人/是被槍殺了的洛爾伽的朋友/是受難的西班牙的見證人”,“請斟滿葡萄酒/為和平而干杯!”“槍殺”“受難”“和平”這樣的詞語與詞語背后的人,而讓詩歌不朽。
詩從苦難中掙扎出來,與愛同在,所有的苦難都是詩的源泉,如同晨曦是黑夜的終點,但愛無終點。
詩走向愛,穿越災難與痛苦,獲取生命的意義。
沒有任何災難能夠將詩從人類的心里熄滅,只要藍色星球還在轉動,人類將在孤獨中與愛緊緊相依。詩歌的光芒照射在人類的臉上,人類的歡欣與興盛、痛苦與災難,在詩歌中呈現。我們沒有理由不擁抱詩歌,它是人類漫漫長夜里的光明之火。
拉丁美洲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智利女詩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1889-1957)詩選《你是一百只眼睛的水面》中文譯本剛剛在中國出版。這是一位充滿了女性之愛的詩人,她的詩給人愛的溫暖。她25歲時就因為愛情詩《死的十四行詩》獲得了圣地亞哥“花節詩歌比賽”金獎,1945年,米斯特拉爾以“那富于強烈感情的抒情詩歌,使她的名字成了整個拉丁美洲理想的象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拉美女作家。
拉美詩歌與文學有著博大的視野,充滿了愛與自由的詩性力量。春暖花開,我在北京的書房讀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翻騰著熾熱的熔巖”(詩選譯者、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趙振江先生語)的詩篇,詩人心中“翻騰著熾熱的熔巖”的愛仿佛要將我融化,通過她的詩歌我強烈感受到了拉美人民熾烈而美好的情感。
我相信,詩歌是人類的愛,我以此寫作。
(此文為李成恩在哥倫比亞第27屆麥德林國際詩歌節上的演講提綱)
相關報道:
中國網:詩歌是人類的愛
女詩人李成恩在拉美談中國百年新詩
鳳凰讀書:
http://book.ifeng.com/a/20170811/83191_0.shtml
搜狐文化:
http://www.sohu.com/a/164249841_248058
紫荊網 :
http://cul.zijing.org/2017/0811/740295.shtml
http://cul.zijing.org/2017/0811/740285.shtml
中華網:
http://news.china.com/news100/11038989/20170819/31128661.html
華西都市報:
http://news.huaxi100.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8&id=927043
新安晚報:2017-08-16|第A15版 悅讀: 詩歌是人類的愛
http://epaper.ahwang.cn/tbarticle.do?
http://epaper.ahwang.cn/tbarticle.do?epaper=searchlistWy&STime=&ETime=&type=1&title=詩歌是人類的愛&image.x=32&image.y=12
中國青年網:
http://news.youth.cn/jsxw/201708/t20170819_10544558.htm
作者:李成恩
來源:李成恩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3a170102xw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