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歌吟日未斜
——谷悅武《喜年詩札》序
作者:張玉太

谷悅武又要出書了,我真為她高興,為她祝賀。
谷悅武是我妻之堂妹,雖不住在一個城市,但還是經常書信往來,特別關于文學方面的趣聞軼事,常用微信溝通。
谷悅武,早年畢業于河北大學中文系,一生對文學執著追求,癡心不改,她是一個認真做學問,又極其熱愛文學創作的人,迄今已出版四部詩文集,計有:《蓮棠齋聽雨》、《蓮棠齋凝綠》、《蓮棠齋吟趣》、《憶海鉤遺》,堪稱才女。她曾歷任河北省清苑縣政府副縣長、保定市衛生局副局長。從政之人執筆作詩,我一向不大看好;但翻讀案頭的《喜年詩札》,并回想對她先前四部作品的印象,我改變了自己的固有想法——“詩有別裁,非關書也”,只要懷有一顆赤誠的詩心,無論從事什么行業,都一樣能寫出好詩,想當年,握鋤柄的農民詩人王老九,寫出的詩不也同樣譽滿全國么!
前些年,我曾為她的《蓮棠齋聽雨》作序,題為《蓮香棠影慰平生》;如今,我仍愿意為她的這部《喜年詩札》作以評析與推介。
這部《喜年詩札》,依內容分為四輯:一為“四季歌吟”,二為“心靈感發”,三為“記住鄉愁”,四為“不忘初心”。初看這四輯的題目,似也平常,可我讀過里面的詩詞,掩卷回味,就覺有清風拂面,再品,又覺唇齒留香。我知道,這就是詩韻給予人的愉悅。谷悅武的詩詞創作并不像有些詩友那樣一味地喜歡吟風弄月,她視野廣闊,題材寬泛,凡可入詩者皆為己用。歷史,文化,時事,時令季節,山川風物,親情友誼,鄉風里俗,家事國政,經她妙筆點染,都化為詩句,流溢于紙上。因而,她的詩詞頗具豐饒情態,又不乏斑斕色調。自然,她是懂詩的,對詩詞有著極好的悟性,故而她的作品大都能做到有弦外之音、畫外之趣,而不是就事論事。
你看她的《采桑子•尋春》,上闕即景寫實,“嫩草”、“桃蕊”、“紫燕”,都是尋春必看之物,而下闕則生發意趣,“和風帶雨惹興起”,惹的是什么“興”呢?是“恬淡人兒心自清”,“恬淡”二字方為全詞關節處。于此可見,谷悅武的詩詞,頗得前人心傳。
下面這首詞《南鄉子•原野風光無限幽》,極具畫外之意,我比較偏愛,特不惜篇幅,全詞照錄于此:
何處賞花稠,原野風光無限幽。
滿眼繽紛蝶亂舞,風流。
婉麗黃鶯囀不休。
細雨潤田疇,款款微風柳擺頭。
漁父披蓑頻痛飲,孤舟。
西下夕陽滿網收。
有意思的是末尾二句。漁父的“痛飲”乃緣于他內心的孤獨,何以見得?看“孤舟”二字便知。但命運對他的人生亦有補償,夕陽西下之際,他也擁有了“滿網收”的喜悅。我對此詩有自己的解讀:它是作者的“夫子自道”,人到暮年,未免生出孤獨之感,但也時有春華秋實、碩果滿枝的自得之樂。縱觀谷悅武的人生閱歷,難道不是這樣嗎?如此解讀或許冒昧,愿與作者及讀者商榷。
還有一首《七絕•詠菊》,結尾兩句:
傲骨不屑春百艷,
重陽獨放笑秋寒。
一“傲”一“笑”,情懷盡顯,按照古人“詩言志”的說法,簡直就是作者的心聲吐露了。
她在這部集子里寫有許多抒發鄉愁、鄉思、鄉情的作品,大都情真意切。下面這首《浣溪沙•棲禽陪客共鄉愁》,我讀了再讀,頗有共鳴:
嶺下澗溪靜靜流,山巔斜日映西樓。
家桑不見念悠悠。
客舍軒窗小徑幽,疏枝落鵲低聲啾。
棲禽陪客共鄉愁。
作詞中所涉及的嶺、溪澗、山巔、家桑,我都是極為熟悉的,那仿佛就是老家北白婁村的真實影像,而她抒發的愁緒,也是我常常生發的心曲。因而,這樣的語句在我看來,就像是專門為我紓解鄉愁而作的。

谷悅武從政多年,現已退休賦閑,所謂的“家事國事”,大約也逐一看淡了吧,所以,在她的詩詞中,隨處可讀出“恬淡”的意境,我對她《蘇幕遮•桑梓情思絲絲縷》中結尾兩句“夢醒異鄉,歲月一一數”,有著異樣的感觸與共鳴,我與作者一樣,也身處“異鄉”,也時常為
人生流逝、鄉思纏繞而“夢醒”,也常于清寂之時一一細數歲月……
評論家苗雨時在為這部《喜年詩札》所作的序中說,“人,是一首詩,一闋詞”,此言不錯,人生需要布局謀篇,需要造境立意,需要字斟句酌。作者于人生、于事業自有其獨特的看法;而作為女性,她的襟懷與視野也非同一般,你看她在詩中對個人、家庭、社會、世界的思考,很有高度,似乎很受楊絳及冰心等做人及文風的影響,而且她們都一樣的詩心不老,熱愛生活,喜歡思考人生。
谷悅武政績如何自有公論,我不作評價,我只想說,她的詩詞確實有格局,有意境,又有佳句可摘。她是將人生與詩詞有機地融匯在了一起。拿句時尚的話說,她是把人生過成了詩。所以,她的詩詞也不能不美。我為故鄉有這么美好的詩篇而高興,而自豪。賞讀之后,意興未盡,聊作打油詩一首,以志祝賀:
蓮棠齋里筆不暇,
笑看秋月共春花。
情懷風物填辭賦,
一路歌吟日未斜。
2018年9月1日于京
作者:張玉太
來源:張玉太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1a97b0102xv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