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燭,張瑜,金鈴子,愛斐兒,安琪,攝于山西運城,2018關公文化旅游節。2018-9-23
運城三題
安琪
普救寺
未到運城之前,并不知道普救寺在運城,到了運城可以細致一點說,肉身的普救寺在運城,靈魂的普救寺在《西廂記》。
因為《西廂記》,普救寺從蕓蕓眾寺中脫穎而出,判然有別于他寺,熠熠發光。天下人哪怕不知運城有座普救寺,也知《西廂記》有座普救寺。
寺廟本是清規戒律最森嚴之所在,尤其淫欲更是佛門大忌,不想恰恰在佛門普救寺,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不僅愛情,還有性,但老百姓卻并不以為忤,反而是歡天喜地,為這一對反抗母命、私定終身的有情人叫好,尤其那個牽線搭橋的丫鬟紅娘,竟成為天下媒人的專有名詞,大有取代月老之勢。
《西廂記》改編自唐代傳奇小說《鶯鶯傳》,《鶯鶯傳》乃作者、詩人元稹的親身經歷。在《鶯鶯傳》中,貧寒書生張生得到了沒落貴族女子的愛情,卻在進京趕考高中后拋棄了崔鶯鶯,演出了一場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那樣的做派終究不得人心,人世雖然有種種不盡人意之處,人們的內心卻還是希望有個美好圓滿的結局,是為大團圓(張愛玲有言,人生得大團圓很難,有小團圓就不錯了),看戲看戲,看的就是歡樂,就是幸福,否則這戲還有什么看頭。中國戲曲就這樣即使是悲劇如《竇娥冤》,也要有一個竇天章最后科場中第榮任高官,回到楚州睡覺時女兒竇娥托夢與他,訴說自己的冤情,最終竇天章為竇娥平反昭雪的結局。
比照《西廂記》和《鶯鶯傳》,除了結局的不同(《西廂記》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還增設了許多人物和情節。其中把《鶯鶯傳》中的略有資產的崔寡婦母女的身份修改為已故崔相國之遺孀及一雙兒女,這個修改為《紅樓夢》賈母批駁才子佳人提供了靶子。《紅樓夢》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史太君”即賈母,“陳腐舊套”雖說的是《鳳求鸞》,明眼人一讀也知是《西廂記》。賈母原話如此:
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小姐都知禮讀書,連夫人都知書識禮,便是告老還家,自然這樣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不知寶二爺和林妹妹聽著老太太這一番“掰謊”(王熙鳳語)作何感想,他們二位可是一起讀過《西廂記》并且能順口拿書中詞句暗訴衷情的。我感覺王實甫當如賈母所言小戶人家出生,不曾見過大戶人家的陣仗,賈府在賈母嘴里只是中等人家,每個小姐隨身丫鬟老媽子就有N多個,寶玉逮個機會向黛玉“訴肺腑”都是在“心迷”的狀態下,氣人的是本該聽完的林妹妹沒聽完,不該聽的花襲人倒聽了去,遺憾了多少讀者如我。可見曹雪芹確實是大戶人家走出來,深諳大戶人家的家底。饒如此,曹公雪芹還是愛著《西廂記》,念著《西廂記》,并在《紅樓夢》里安排了林黛玉傾國傾城貌、賈寶玉多愁多病身。
王實甫,元戲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人。大都,即今日的北京。一個北京人,寫了一部曠世絕作《西廂記》,把故事情節安排在蒲州普救寺(尋根究底當然要尋到《鶯鶯傳》,張生即是到蒲州游玩,借宿普救寺,偶遇回長安路過蒲州也借住普救寺的崔氏孀婦。再尋到《鶯鶯傳》作者元稹,元稹,河南洛陽人。運城古名河東,和河南交界,青年元稹到河東普救寺偶遇崔鶯鶯有地理的便利)。蒲州古城,在今日之永濟,永濟隸屬運城。2018年9月23日,筆者應邀到運城參加2018關公文化旅游節,特意到普救寺走訪當年張生、崔鶯鶯發生故事的西廂,不大的四合院里,西廂住著崔鶯鶯小姐,東廂住著崔鶯鶯之弟歡郎,正房自然是相國遺孀崔母,東廂墻外恰有一株桂樹,墻不高,青年男子爬樹跳墻完全可行,墻外煞有介事懸掛一招牌:張生跳墻處。我想得最多的是,這四合院并不大,張生和崔小姐該有多大的勇氣才敢在母親的眼皮底下行百年好合之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所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在中國找到了證據。
普救寺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這里塬高29—31米,南、北、西三面臨壑,惟東北向依塬平展。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印象最深的是通向鶯鶯塔的又長又陡的臺階,如你所知,寺廟里哪有這么粉紅顏色的塔名,自然是原名舍利塔,后更名鶯鶯塔,至于是寺廟方丈主動更名,還是人民群眾自發叫響,待查。
資料查悉,永濟還有一西廂村,顯然是附會《西廂記》所得。一部《西廂記》,救活了普救寺、救活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作家的筆啊,真神。
2018-10-29,北京。
解州關帝
步出運城東高鐵站,便看到車站廣場關帝塑像,雖遠遠望去,也知其威武,一身鎧甲、一把青龍偃月刀、一副飄飄美髯,是關帝站立像的標配。若坐,便離不開一部《春秋》。解州關帝廟也有一尊關羽夜讀《春秋》的青銅坐像。曾讀一文,言及關公好讀《春秋》,乃儒家不折不扣傳人,于是便想從《三國演義》中找關公讀《春秋》的佐證,不想卻在尋找時被告知,《三國演義》并無關公讀《春秋》的記錄,不免震驚和迷糊。想到好讀書如我都會犯這種記憶錯誤,便覺得有必要把這第二十五回做一個簡要回顧。
本回題,“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解重圍”,說的是劉備兵敗曹操,投奔了袁紹,留下兩位夫人在下邳,由關羽保護。曹操愛護關羽人才,采納程昱之計,用激將法誘使關羽出城后,這邊一干人合而圍之,那邊曹操率兵攻下下邳。關羽無路可退,只能暫時屯兵土山。第二日天曉欲想攻回下邳時,張遼來勸降,關羽表示寧戰死也不從,張遼寥寥數語,說得關羽無言可對。張遼說的有三點:1,你跟劉使君同生共死,現在劉使君才剛剛吃了敗戰你就死了,倘若劉使君復出你卻不在了,豈不是辜負了當初的結義?2,劉使君將兩位夫人托付給你,你死了,她們怎么辦?3,你文武兼備,還沒輔佐劉使君匡扶漢室就這么死了,也只是匹夫之勇,稱不得義。確實張遼這三點哪一點都可以阻止關羽莽撞戰死。但關羽就是關羽,你張遼有三點,我關羽也有三點,我的三點是:1,我跟劉皇叔結義約好的是匡扶漢室,因此我投降的是漢,不是曹操;2,要好好對待我兩位嫂子,柴米油鹽、丫鬟奴仆不可少;3,一旦我知道兄長劉皇叔的去向,不管在哪里,我都要找他去。這三條實在相當苛刻,尤其第三條,曹操也被這第三條噎住了,一有劉備信息就走,那我收你云長何用?張遼勸說,關羽對劉備那么好那是因為劉備對他有恩,丞相你要是對關羽比劉備好,關羽對你應該會更好吧。曹操一想,也對,那我就對關羽比劉備好!
怎么好?撥府邸給關公住(關公分一宅為兩院,內院歸嫂嫂們,關公自居外宅),備綾錦及金銀器皿相送,小宴三日、大宴五日,送美女十人(關公盡送去服侍嫂嫂們),最關鍵的送赤兔馬給關公,為日后關公離開曹操備足了良駒。曹操為了“亂其君臣之禮”,在攜關公回許昌的路上,讓關公和二位嫂嫂共處一室。關公“乃秉燭立于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我們所熟知的關公夜讀《春秋》本該是發生在這里的,不料卻竟然無有讀書、更無《春秋》一書。趕緊再查陳壽的《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一章,也沒有,又查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三·漢紀五十五,就更簡單了,只有一段,連曹操如何厚待關羽的細節都沒有,更遑論關羽如何處理與嫂嫂們同處一室的難題。由此便有一個疑問想在此提出:究竟在什么時候、在誰的文本中,關公被曹操安排與兩位嫂嫂同處一室時他徹夜不眠、秉燭夜讀《春秋》,并成為國人的千古記憶?
不到運城,真不知道關公乃運城人。《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這么寫到關羽的身世,“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用的是第三人稱,客觀、冷靜,基本不帶情感。《三國演義》寫關羽,那就活色生香了,它先寫涿縣素有大志的劉備看到招募討伐張角賊兵的榜文,慨然長嘆,隨后被一豹頭環眼的好漢厲聲叱問,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在這邊長嘆干嘛?!哈,大名鼎鼎的張飛。劉備忙解釋,我本來就是漢室宗親,看到賊兵作亂,當然想破賊安民,只是力不從心。張飛很高興,咱哥倆心意相通,那就到店里喝酒商討商討。此時關羽入場,先從玄德眼睛看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這段描寫已成中國古典小說經典,后世也只有《紅樓夢》王熙鳳出場似可比擬。玄德邀他同坐叩其姓名,這就引出了夫子自道,“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后改云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此段自我介紹,把前半生經歷點將出來,有情節、有性格、有志向。端的是羅貫中好手筆。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漢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哦哦,揭曉了,原來羅貫中也是晉人呀,這晉人寫晉人,真是一枝妙筆,全不掩飾對關公的厚愛。解良,即今日解州,隸屬河東,河東,乃今日運城,運城,隸屬山西。
一部《三國演義》,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打打殺殺,最后三家歸司馬,貌似司馬家族最后勝出,但時間和歷史說,錯,關公才是最后的勝者。羅貫中全力塑造出一個近乎完美的關羽形象,每一次關羽的失誤都能為他贏得個人形象的加分,如前所述明明是中計貿然殺出下邳,卻安排一個張遼苦口婆心勸降,反襯得關公義正詞嚴,比打了勝仗還光榮;華容道放走曹操在旁人罪不可赦,在關羽卻又是一個“拚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的美譽,且還有諸葛亮解圍:曹操命不該絕,就把這人情給了關羽吧;敗走麥城表面是因為糜芳、傅士仁不提供軍糧,實則也是因為此前對此二人放出狠話,冷了他們的心。但羅貫中就有這本事,讓關公在遇害前厲聲斥罵前來招降的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其痛快淋漓、其威武不屈,又挽回了事實上的敗局。對關公的真正豪杰部分,諸如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刮骨療傷,羅貫中自是不惜筆墨,鋪墊渲染,盡顯關公的英雄氣慨!可以說,整部《三國演義》,已為后世歷代皇帝追封關羽打下堅實的人物形象基礎,在《晉人關羽》一詩中我如此寫道——
一個晉人把另一個晉人塑造成神/三國演義的你,大于三國志的你。
有意思的是,同為晉人且百分百老鄉的河東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并未給予關羽多少美化,畢竟,《資治通鑒》和《三國志》一樣,都是歷史筆法,不像《三國演義》是文學筆法,而事實證明,文學筆法更得人心,老百姓難得去讀歷史,歷史自命尊重史實卻少有讀者,文學多有借題發揮卻廣受流布,真善美,真總是排第一位,在史實與演義之間,真,卻是不討好,要如何看待這個現象,我也糊涂了。
任何一個現實中人最后成為神,離不開民間自發的崇仰,和統治階級的全力加持,尤其后者。自漢代開始,歷朝歷代有16位皇帝23次為關公御旨加封,使其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由圣而神。到清光緒五年(1879年),關公的封號已達26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讀修崍榮撰寫的《關公為什么這樣紅》讀到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清康熙帝到解州關帝廟祭拜關公,一進廟看到關公塑像即撲上去說,二弟,為兄看你來了。儼然把自己當成劉備。關帝信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信仰。為什么整部《三國演義》唯有關羽享受到被歷代皇帝敕封的地位,我以為首字當頭就是一個“忠”字,忠于劉備、忠于當時的正統漢室,再加上“義、仁、勇、信”,關羽于是被揀選出來,成為統治階級所著力塑造的楷模。歸根結底,統治階級需要的是那些能夠維護自己統治的倫常綱里,和忠誠不二,孔子如是,關公如是。
而民間對關公的信仰,則更多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保平安、保發財,都需要關神助力,從解州關帝祖廟走出的3萬多座關帝廟已遍布全球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就有關帝信仰,關羽是唯一獲得儒、釋、道三家推崇的歷史人物。
漫長的時間長河里泰山一般矗立的一文一武兩圣人,已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人文符號和精神圖騰。他們,一個在山東濟寧曲阜,一個在山西運城解州。
2018-10-30,北京。
鸛雀樓及其他
偶然從山西作家玄武微信獲悉王之渙《登鸛雀樓》之“鸛雀樓”本為“鸛鵲樓”,后被一老人寫錯,便將錯就錯,一直鸛雀樓下來了,寫此文時詢問玄武詳情,未見具體答案,只好作罷,權當存一懸疑。翻尋資料,唐代散文家李翰有文《河中鸛鵲樓集序》,用的即是“鵲”字。百度此“鵲”,指喜鵲鳥,民間傳說聽見它叫將有喜事來臨。簡稱“鵲”,如“~報”(指喜鵲報喜),“~起”(喻興起,崛起),“~橋”。再百度“雀”,鳥類的一科,吃糧食粒和昆蟲。特指“麻雀”,泛指小鳥 :~躍(高興得像雀兒那樣跳躍)。~盲(即“夜盲癥”)。~斑。~噪(名聲宣揚,含貶義)。鵲和雀都是鳥的名稱,但感覺鵲更文氣、更喜氣,雀于今日,總令人聯想到麻雀,嘰嘰喳喳的樣子,不夠大氣、穩重,確實不如鵲字好。既然李翰的文章用的“鵲”字,同在唐朝,王之渙也用“鵲”,也是理所當然。但今日的鸛鵲樓,最高處的題匾,可是扎扎實實改為“雀”了。百度王之渙《登鸛雀樓》,也一律“雀”。
中國四大名樓都有與之相對應的四大名家:江西滕王閣之于王勃、湖北黃鶴樓之于崔顥、湖南岳陽樓之于范仲淹,以及山西鸛雀樓之于王之渙。前三樓都在南方,唯鸛雀樓在北方。神州大地,從古到今,不知建有多少亭臺樓閣,但倘若無詩人妙筆開光、加持,則樓只是尋常土木建筑,或拆或塌,隨其自然。一旦有名詩附體,則當塌也塌不得,當拆也拆不得,即使塌了、即使拆了,也必重修重建,這就是文字的力量!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以及鸛雀樓,就是這樣歷經劫難,在多次的損毀中,多次重建,永遠屹立。著名詩人、山西財經大學金汝平教授有言:“何處無樓。何樓無人登臨?然一樓以一詩名滿華夏,離不開詩人的天才筆力!詩人是觀察者,是感受者,是書寫者,更是命名者。一首名詩勝過無數廣告。詩人又何嘗不是偉大的傳播者?”誠如斯言。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始建于北周,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一片堪稱浩瀚的平原上,整個平原只有形制仿唐、四檐三層、壯觀巍峨的一座鸛雀樓和一條靜靜流淌的河面并不寬闊的黃河,視野特別開闊。此樓重修于1997年12月,2002年9月26日竣工并開始接待游人。樓內全部鋪設大理石地板并樓梯,還有電梯供登臨,非常現代化了。樓的第二層是運城名人展,一一瞻仰過去,不禁驚嘆不已:女媧、堯、舜、禹、黃帝夫人嫘祖、蚩尤、介子推、伯樂、魏文侯、張儀、關公、女書法家衛夫人(王羲之的老師)、司馬遷(另有一說是陜西韓城人)、柳宗元、楊玉環、司空圖、司馬光、關漢卿……一個地級市運城,竟然有這么多歷史文化名人,實在了不得。
此前對運城的了解僅止于北京西站的宣傳廣告牌:關公故里,大運之城。此番(2018年9月23日)到運城參加2018關公文化旅游節才知道運城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90處,位列全國地級市首位,真是令人乍舌。時間所限,我們也只游覽了三四處,實在遺憾。一個人一生中應該在運城呆足三年,稍許能把這90處國保走一遍吧。
運城還有一句十分響亮的廣告語,“這里最早叫中國”,讀了黃勛會先生專著《五千年文明看運城》才明白緣由。原來,《孟子·萬章上》有一段話,“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國,踐天子位焉。”這段文字說的是舜如何得民心,如何順應天命繼承堯的帝位,到帝都即天子位。毛《傳》解釋說:“中國,京師也。”運城是堯舜禹三世帝王建都的地方,《漢書·帝王本紀》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平陽、蒲坂、安邑,皆隸屬今日運城。我每次到華夏文明發源地的北方城市,尤其山西、陜西、山東、河南、河北這幾個省份,隨便哪個地方皆有茂密的名勝古跡,真有暴殄天物感。記憶最深的是鄒城亞圣孟子故里和曲阜三孔相距不遠,曲阜是游客熙攘,鄒城亞圣處卻門庭冷落,要是孟子故里能遷到我們漳州,該有多好。
三天的運城行,只匆匆走覽了幾個地方,幸好行囊里裝了一本黃勛會書寫運城的書,也算是跟隨他的文字游了一遍運城。黃勛會,運城市文化局局長,讀他的《五千年文明看運城》,讀到滿滿的運城自豪感!每個地方都需要有黃勛會這樣熱愛家鄉的人,每個地方也都會有黃勛會這樣熱愛家鄉并有能力為家鄉書寫的人,因為,地域有靈,會選擇自己的代言人!
2018-10-30,北京。

洪燭,安琪,愛斐兒,張瑜,金鈴子,攝于山西運城,2018關公文化旅游節。
運城(10首)
安琪
運城
我穿著50歲的年齡來到運城
像一粒微塵或者連微塵也不是,我帶著自己
這具
對運城一無所知的軀體來到運城
5000年文明的運城
一粒微塵的眼一眼望不到
運城
哪一塊石頭被女媧煉過
哪一方天空被女媧補過
秋日的夜晚我遍尋蒼穹,月亮在空蕩的天宇
孤懸,默默放光
四野茫茫仿佛說
答案,就在那里
地上的5000年,宛若遙遠的夢
遙遠地夢著醒來
運城,需要建造一座文字的殿堂來貯藏
來展示,你的磅礴
一點點復活,一日日成長
5000年的古文明
旅程中的新起點
我來到運城,隨身攜帶一支筆
我帶來了50歲的年齡和滿身的驚喜
對于運城
我一窮二白,對于我,運城豐厚而肥美
無限擁擠的文明,5000年的文明
喂養了我的筆、我的眩暈。
2018-9-25
晉人關羽
打馬驅馳
出解州,出河東,太陽把你的
青龍偃月刀
擦得比雪亮
打馬驅馳
入三國志,入三國演義,你要輔佐
兄長,匡扶漢室,你的青龍偃月刀
要喝血
是非成敗的三國
三家歸晉的三國
彼晉非此晉,你是此晉,羅貫中
亦是此晉,彼晉司馬晉,不是你的晉
一個晉人把另一個晉人塑造成神
三國演義的你,大于三國志的你。
2018-9-25
給后稷
你身披稻草
腰圍樹葉,手握鐮刀而來
灰白的頭發無暇打理,零亂潦草
這些,都不重要
你左眼流下淚水
右眼流下汗水,淚水
和汗水滾過無暇打理的臉面現出
灰黑顏色,這些
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民的腹中空空
他們煎煮沙石
企圖以此充饑
他們一個個死去,在火熱的太陽下
腹中空空。
“我要給他們谷粒
我要教他們播種”
你翻身躍上神獸的脊背
以月光照耀萬物的情意來到人間
想起你腳踏巨人足印的母親她的
驚恐與甜蜜——
你是母親與足印結合的孩子,一個神跡
你誕生
牛馬自覺避開你,大鳥飛來庇護你
你是后稷
你翻身躍上神獸的脊背
來到人間,你給人民谷粒
教人民播種
這同樣是上帝的旨意
這一日我來到稷山,你的故鄉
我是你養育大的人民中的一員
我要把你接進我的詩里——
這眾神居住的地方。
2018-9-25
萬榮抬擱
每一個孩子
都在空中被安排了一個位置
每一個油彩滿面的孩子,被裝扮成關公
貂蟬、牛郎、織女,被裝扮成張生鶯鶯
他們在空中或站
或坐
手握長矛,或青龍偃月刀
無一例外
在遠離地面二至三米的空中他們
表情僵硬、驚恐
我親眼見到一個孩子靜悄悄淌下淚滴
卻不曾哭喊
他
左手執著馬尾
右手握著長鞭已經沒有
第三只手去擦拭淚水了
這些成人的道具
被各種器械固定在遠離地面二至
三米的空中
他們是爸爸媽媽
爺爺奶奶的心頭肉但此刻他們是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9-25
運城鹽池
你看到的是
鹽池里的鹽(它們現在
還是水),我看到的是
蚩尤的血(它混濁的紅鋪展在
鹽池內)
公元前30世紀
兵和刀在這里相見
生和死在這里相見
欲望和欲望在這里相見
爭奪和爭奪在這里相見
公元前30世紀,黃帝和蚩尤在這里
相見
鹽池的鹽(在被太陽曬干
析出前它只是水)
種族的命
黃帝要
蚩尤也要
那就打吧,昏天暗地地打
你死我活地打,讓中條山
孤山、稷王山后悔不迭地打(正是它們
褶斷上升、阻隔海水,方形成鹽池)
故事的發生就是這樣
可憐的蚩尤戰敗
被肢解(解州
由此得名),血水流入鹽池
被今日的我
看見
故事的結果就是這樣。
2018-9-26
登鸛雀樓,愧對王之渙
與其說你想登鸛雀樓
不如說你身上的王之渙想登鸛雀樓
每一個中國人
身上都居住著一個王之渙
當然還有其他
每一個中國人到了運城
到了永濟
都想去登鸛雀樓
與其說你登的是鸛雀樓
不如說你登的是王之渙樓
每一座被詩歌之光照耀過的樓
都永垂不朽
都亙古長存
這一日你登鸛雀樓
此樓已非彼樓,彼樓已被王之渙移到詩里
留在原地的,彼樓的肉身
早就消弭在成吉思汗的鐵蹄下
這一日你登鸛雀樓
登的是一個符號,一個鋼筋水泥的符號
黃河東岸
浩渺山川
倘無此樓,則鸛雀何處可棲息
天地以何為標志
黃河東岸、浩渺山川
倘無此樓
則王之渙如何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
則你到永濟
如何以樓為鑒,照見自己的才薄!
2018-9-26
在神潭大峽谷看實景演出有感
馬與少年
從春秋時代呼嘯而出
馬背上的少年
長著一張晉文公的臉
你只要騎到馬背上
就能長出王者的臉
就能在一干庸眾的手機里
騰挪跳躍
狠命揚起沙塵陣陣
摔打到他們
驚叫的臉上
你是英氣逼人的少年
你在晉國
就該在馬背上現身
就該長出
晉文公的臉。
2018-9-26
普救寺
普救寺里
菩薩退位
愛情成為主角
愛情就是菩薩
普度張生
普度鶯鶯
愛情腳踩桂樹,小心翼翼
翻墻而過
經由紅娘接引
生米做成熟飯
阿彌陀佛
普救寺里
色即是命
命即是色
一部西廂記,把普救寺
從萬千寺廟里解放出來
使它至情
使它至性
使它千古傳唱,成為圣地
一部西廂記,愛情和越界
高于清規
高于戒律
高于普救寺
2018-9-26
解州關帝廟
一夜醒來
依舊沒有找到進入關帝廟的通道
也許我的腳找到了
但我的詩沒有
尚未遠去的那個上午
2018年9月23日,運城,解州
關帝廟前盛大的朝圣儀式
恢宏的鼓樂喚出的古中國
我在
我一個人
坐在一群人中間,想到整個三國最后只剩下
一個人:關羽
他戰勝了置他于死地的具體的人
和具體的肉身的死亡
成為神。
他如今是關神:戰神、財神、平安神
保護神,雖然他并未幫助劉備取得天下
他依舊是神,被歷代帝王選中
層層加封
九月的
秋光和肅穆,我靜坐在關帝廟的臺階上
從這里走出去的三萬座關帝廟
遍布全球各地,從這里走出去的一首詩
尚未寫出。
2018-9-27
秋分:嵐山根
一候雷始收聲
嵐山根鑼鼓急促,鐘鳴鐃鈸俱響,舞臺上
三娘正在教子,舞臺下兩小兒蕩秋千
無邪的笑尚留在他們臉頰
二候蟄蟲坯戶
嵐山根蜂擁而進一群人,黃種人居多
白種人黑種人穿插其間,他們
從各自的洞穴出發,來此蘇醒
我油膩膩吃了一只豬蹄
三候水始涸
嵐山根明月高懸,正月十四,此月來早一日
尚無人為它作詩,為它謳歌。
2018-9-27

安琪,本名黃江嬪,1969年2月生于福建漳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刊社“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出版有詩集《奔跑的柵欄》《極地之境》《美學診所》及隨筆集《女性主義者筆記》等。詩作被譯成英語、德語、韓語、西班牙語、日語、蒙古語、藏語等傳播。現居北京。供職于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