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林先生紀念小輯
興安:用生命回報文學的恩典
——憶雪林兄

白雪林
白雪林簡介:
白雪林,蒙古族,1954年生于遼寧北票,2019年于北京逝世,享年65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創作。1977年畢業于內蒙古哲盟市師范,1986年畢業于內蒙古師大文研班。歷任通遼市第十四中學教師,通遼市房管局秘書,哲盟群眾藝術館編輯,內蒙古文聯《草原》雜志副總編、《民族文藝報》 主編。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發表出版小說、詩歌、報告文學、影視劇本幾百萬字,拍攝電影兩部、電視劇一部。短篇小說《藍幽幽的峽谷》獲1984年全國短篇小說優秀創作獎、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榮譽獎、內蒙古文學創作“索龍嘎”獎。中篇小說《成長》《霍林河歌謠》獲內蒙古文學創作“索龍嘎”獎。《巖石上的淚》獲1985年《草原》文學創作獎。著有長篇小說《老綏遠惡少》、《多情的楊樹》,中篇小說集《一匹蒙古馬的感動》,詩集《尋找故園的飛鳥》等五部;短篇小說《初夏》《拔草的女人》《霍林河歌謠》在《人民文學》發表。中篇小說《霍林河歌謠》發表后《小說選刊》《新華文摘》轉載。中篇小說《成長》在《民族文學》發表并被《小說選刊》轉載。作品被國內幾個報刊選本選載,先后被翻譯為幾國語言,曾隨中國作家訪問團出訪俄羅斯和捷克,并在捷克舉辦個人作品推介會,接受捷克國家新聞媒體的采訪。創作的電影劇本有《蕎麥花開》《雪色》,電視劇本《柴達木之戀》等。
編者按:
除夕夜,白雪林老師揮手自茲去,留給我們《藍幽幽的峽谷》與總是在思索的笑容。我們在春天回憶他的作品與他的往事,在內蒙古草原茵茵綠起來的時候刊發這組紀念文章,以致敬他對文學對生命一直呈現出的勃勃生機。白雪林老師不僅是一位文績斐然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文學編輯。1989年-1997年他在《草原》工作的八年間,組織和編發了一大批題材豐富的小說作品,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寫作者,這些作家后來成長為內蒙古文學創作的中堅力量。白雪林老師將自己的文學創作進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些未完成的文稿,亦如嫩苞細葉,盛放如一蓬溫柔的火焰,光影中似是故人來,無論是為寫作的人,為文學編輯的人,都照亮了迷途。
用生命回報文學的恩典
—— 憶雪林兄
作者:興安
白雪林,我一直敬重的兄長,一個用漢語寫作的蒙古族作家。他的小說真實地表現了科爾沁蒙古人的勞動和生活,富有濃郁的半農半牧地蒙古族的生活氣息。古老而豐厚的歷史文化傳統與現代文明的矛盾、沖突,還有相互交融是他作品的重要母題。他的作品并不多,但幾乎每一篇都給人深刻的印象。比如《藍幽幽的峽谷》《拔草的女人》《成長》《霍林河歌謠》《一匹蒙古馬的感動》等等。其中《藍幽幽的峽谷》(發表于《草原》1984年第12期)獲得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這個獎等同于現在的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那一年,他31歲,剛剛開始發表作品,這篇小說使他一舉成名,躋身于內蒙古一線作家的行列。
1985年8月,我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文學》雜志社,年底,《北京文學》在北京的大都飯店召開筆會,邀請了國內當時最活躍的幾位作家。記得有山東的矯健,陜西的鄒志安,浙江的李杭育,北京的陶正、許某清,還有就是內蒙古的白雪林等,由此我結識了他,并成為好朋友。那時候,《北京文學》即將更換新的領導班子,由作家林斤瀾出任主編,作家、評論家李陀出任副主編,陳世崇擔任執行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北京文學》上上下下都躍躍欲試,準備迎接新的變化。筆會除了舉行編輯與作家的座談和對話活動,還組織觀看了歐美和港臺最新的電影錄像。后來對我影響很大的美國經典恐怖電影《兇兆》便是李陀先生帶來給大家觀賞的,還有由臺灣作家古龍的武俠小說改編,由徐克執導的香港電影《蝶變》。《兇兆》神秘而讓人毛骨悚然的懸疑化敘事,《蝶變》獨特的主觀鏡頭表達,給大家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也成為筆會期間大家熱議的話題。我與雪林在私底下也討論過這兩部電影,我明確表示了對《兇兆》詭異風格的著迷,它幾乎成了我之后衡量恐怖電影甚至懸疑小說的標準;雪林則更偏愛《蝶變》的形式感。那時的北京已經挺冷了,我記得我們倆曾在戶外有過一張穿著西服的合影。寫這篇文章時,我試圖找到這張照片,可惜沒有找到。
那次筆會過了幾個月,他寄來了他的最新作品,題目叫什么我忘記了。因為那時候我在編輯部還是助理編輯,沒有機會成為他的小說的責任編輯。這也是我的遺憾,當了30多年文學編輯,竟然沒有編過他的一篇稿子。之后他多次來北京參加全國的青創會或作家代表大會,我都會抽時間去看望他。差不多三年后,他完成了中篇小說《成長》,發表在《民族文學》上。他在電話里告訴我,這是他花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希望我認真看一下,如有可能也希望我寫一篇評論。我以為《成長》是他最詩意化的作品,充滿了童年的歡樂、憂傷以及想象。小說敘述上采用了詩歌的通感和抒情性,以童年的視角,將視覺、聽覺、觸覺,還有嗅覺等孩子的所有感覺,融會貫通綿延在一起,營造了既有童話之美,又有現實之真的意境。
哈達從松軟的草窩窩里爬起,小熊一樣從高高的垛頂上向下滑。其實在他腳尖挨到冰凍的地面之前就已經注定他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蒙古漢子了。但當時他卻什么也沒想。多少年以后他在蒙古草原的都城呼和浩特做那段往事的回憶時的的確確是從那一刻開始的。那草垛又高又大,是全村近千只牛、近萬只羊冬天的食物。從垛頂上向下滑,飛快呀,歡樂而又能忘掉自我,那飛快的滑行中沖起一股微香的草的味道。那草當地人叫作羊草或堿草,冬天在大垛里捂著,還保存著鮮嫩的綠色,牲口吃起來一片沙沙聲。那是草原上最好最肥的牧草啦,還有比吃起那草更令牲口愜意舒適和滿足的嗎?那時牲口向牧人們瞟來的眼神都充滿了感激。
我忍不住摘錄了小說的開頭部分,雖然這段敘述明顯受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開篇模式的影響——要知道,在二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作家對這種開頭模式的仿效幾乎成了濫觴。但是讀著《成長》的開頭,我不僅沒有不快,反而覺得這樣的開篇非常準確、自然,并且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作者展開童年回憶的心境和情懷。我的評論后來發表在《民族文藝報》上,可惜雜志我一直沒有收到,不久雜志停刊,我的底稿也丟失了。那一年正好是1989年,之后他幾乎停止了小說創作,開始寫電影、電視劇,據說還做了一段時間生意。我們失去了聯絡,為此我對他還有點不高興。若干年后,我們再次見面是他發表了《一匹蒙古馬的感動》之后,那時候他的心臟已經裝了兩個支架。他已經不能喝酒了,只能微笑地舉著茶杯和我們對飲。不一會兒,他站起來,走到我的身邊,摟著我的肩膀,有些歉意地看著我表揚說:那篇寫《成長》的文章是關于我小說最到位的一篇評論。我相信他說的是實話。
在我看來,他是個對文學有著深刻思考和獨到見解的作家,并且他還敢于或者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體會,尤其愿意與年輕作家們分享這種觀點和體會,讓我欽佩。他對年輕作家的幫助是無私的,不分民族,不分遠近。看到一篇或者一部好的作品,他不光會提出誠懇的意見,還會主動幫助作者尋求發表或出版的途徑。達斡爾族“80后”女作家晶達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青刺》,就是他推薦給我,由我負責出版,后來還得了內蒙古自治區“索龍嘎”文學獎的新人獎。與他會面聊天很少會扯及八卦或政治類的空談,他更愿意談論文學和寫作,比如,他會興高采烈地告訴在座的人最近讀了什么好書,或者在創作上有什么感悟和遇到什么問題等等,時有真知灼見,給人啟發。我從年輕時就經常與國內的很多重要的前輩作家混在一起,我深知聽他們聊天比聽講座或者看他們的創作談更有意義。那是沒有經過修飾的話語,沒有隱藏,沒有偽裝,你甚至可以聽到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快樂和困惑,以及他們寫作的軟肋。我以為,這樣的交流才是對年輕作家最有幫助的學習方式,而一個負責任的作家也應該以這種方式去關懷和幫助年輕的作家們。雪林正是這樣的作家。
最后一次見雪林,是2016年夏天我父親病重期間,他來看望我父親,之后一直沒有音信,期間我去過呼和浩特多次,但那時他多數時間住在北京附近的燕郊,她女兒的家里,燕郊與北京城區還是有段距離,我也不便多打擾他。后來有一天,作家路遠告訴我,他見到雪林了,他的心臟搭橋后,效果不理想,身體非常虛弱。突然有一天,在內蒙古作家競心的微信里看到他轉發了白雪林的小說《藍幽幽的峽谷》,我看到一條留言是“雪林老師,走好” 。我內心其實有過心理準備,但還是有些發蒙,因為最近這幾年身邊的親戚朋友和作家走得有點多,我甚至有些麻木了,但是當我確認他真的離去的那一刻,還是讓我感覺突然和無法抑制的悲傷……
雪林是那一批作家里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也是其中最執著的作家之一。2013年7月7日,他在送我的小說集《一匹蒙古馬的感動》的扉頁上寫道:“文學是我們永恒的期望。”我相信他還有很多作品沒有寫完,那些故事、那些場景,還有人物和對話,我們永遠不得而知,但是,他已經將自己的文學創作進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為此,文學應該感謝他。正如他在《一匹蒙古馬的感動》的題記中寫的一樣:“馬是草原上的靈物,它們感情最深厚,最熱烈,對主人最忠誠,你如果把它感動了,它愿意為你奉獻一切,直至生命。我為蒙古馬哭泣。”重讀這篇小說,我依然為這匹馬而感動,我感覺雪林就是這匹叫查黑勒干的馬,而文學就是他的主人。文學滋養并豐富了他的人生,他也用生命回報了文學的恩典。
雪林兄,一路走好。內蒙古文學、蒙古族文學乃至中國文學有你重重的一筆,這足以讓你欣慰和驕傲,微笑而去。
2019年4月1日深夜于北京

來源:草原
作者:興安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E3Mjk0Ng==&mid=2651718969&idx=1&sn=bd4f2b0280f460ef833cf42c34d53551&chksm=8d29d804ba5e51126b571e68a6141c1c86002b0a3014396332ed5b728c73f01c1490a294d8f6&mpshare=1&scene=1&srcid=&pass_ticket=JXueW19dND5Kvu8ipTMaKHadZtxgzEtgDAjXKso5JghJ6m6aIods1i4nd0MeZkP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