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wǎng)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朱生豪是怎樣翻譯的


  我永遠忘不了1990年冬天,那年我二十歲,第一次打開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十一卷本《莎士比亞全集》。從第一卷首篇《暴風雨》開始,總是“朱生豪譯”幾個字出現(xiàn)在劇名下面。我覺得驚異,那時我已讀過一些英國古典文學名著,還從未見過朱生豪三字,給他譯本做校訂的方平、方重、吳興華等大名早如雷貫耳。怎么那些大名鼎鼎的翻譯家都屈尊給朱生豪做校訂工作?如果他們去翻譯的話,不會比朱生豪翻譯得更好?
 
  僅一個《暴風雨》讀完,我就覺得,朱生豪的譯筆簡直無可挑剔。后來發(fā)現(xiàn)有幾個歷史劇本的譯者不是朱生豪了,心里竟忽然覺得惆悵,怎么朱生豪不譯完全部莎劇呢?
 
  后來才知道,未譯完全部莎劇,不僅是讀者的遺憾,也是朱生豪的遺憾。
 
  朱生豪二十四歲開始翻譯莎士比亞。只看年齡,會覺得那只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的年齡。這個年齡的文字也容易被看作稚嫩的練筆。但誰敢說朱生豪的譯筆稚嫩?在今天誰都愿意承認,百年一出的天才永遠屬于早慧,也永遠不屬于某個出身。如果不是朱生豪,我們甚至不知道民國期間的杭州有個之江大學。朱生豪畢業(yè)于這一名不見經(jīng)傳的學府,該學府也就有了載入史冊的傲人資本。“之江詩社”社長、日后有“一代詞宗”之譽的夏承燾先生當時就評價說,“閱朱生豪唐詩人短論七則,多前人未發(fā)之論,爽利無比。聰明才力,在余師友間,不當以學生視之。其人今年才二十歲,淵默若處子,輕易不發(fā)一言。聞英文甚深,之江辦學數(shù)十年,恐無此不易之才也。”我總以為,要翻譯西方古典名著,漢譯者自身的古典修為一定要出色。朱生豪的古典修為能讓他擔起這一重任。當然不是說,有了相當?shù)墓诺湮膶W修為,就一定能譯好西方古典名著,從翻譯者到翻譯家的距離需要很多因素填補,古典修為是其中一種而已。
 
  除個人古典詩詞嫻熟之外,朱生豪還具有英文的過人造詣。尚未進入莎劇翻譯之前,朱生豪于自己供職的上海世界書局編纂了一部《英漢四用辭典》。他在給后來的妻子宋清如的信中很自信地說道,“我相信你做了大官的時候,我一定已經(jīng)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金了——為了我編的一本《英漢五十七用辭典》。”諾貝爾文學獎當然不會獎給某個編輯,我們可以理解為朱生豪當時的年輕氣盛,從中也能看到朱生豪對自己英文的足夠自信。我曾詢問過一些翻譯界朋友,從他們那里得知,英語盡管不像漢語那樣有從文言文到白話文的巨大斷裂,古典英語與現(xiàn)代英語還是差別不小。莎士比亞時期的英語更考驗今天閱讀者的英文水準,尤其對國人來說,絕非畢業(yè)于英文系了,就能很輕松地閱讀莎士比亞。能在那時編纂漢英辭典的人,中英文水平之高,自是出類拔萃。
 
  雖然如此,朱生豪也還沒想過就一定要翻譯莎士比亞。人的最終選擇,可以說是宿命,也可以說來自偶然。很多時候,偶然決定宿命。對朱生豪而言,即使在未選擇翻譯莎劇之前,也抱有不讓人生虛度的志愿,尤其藝術眼光已堪稱刁辣。譬如他讀過華茲華斯的詩歌后,在給宋清如的信中便由衷感嘆,“我以為能和文學發(fā)生關系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創(chuàng)作者,一種是欣賞者,無所謂研究。沒有生活經(jīng)驗,便沒有作品。”在看過卓別林的電影后也寫道,“在《摩登時代》中,卓別林的表演和從前并無不同,但仍一樣使人發(fā)笑,而觀眾也就滿足了,因為對他我們沒有過事苛求的必要。雖然在詩趣的盈溢和充分的感情主義上他的《城市之光》更能引人入勝。”這些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隨手言論稱得上一語中的,尤其對戲劇的理解,更令人覺得他與莎士比亞之間的必然緣分,“短篇小說太短,興味也比較淡薄一些,長篇小說太長,讀者的興味有時要中斷,但戲劇,比如說五幕的一本,那就不嫌太長,不嫌太短。因為是戲劇的緣故,故事的布置必然是更加緊密,個性的刻畫必然是更加明顯,劇作者必然希望觀眾的注意力集中不懈。”這些話都充分顯示了朱生豪對藝術體裁非同一般的理解。
 
  朱生豪獻身翻譯莎士比亞的原因可分外因與內因兩種偶然因素。外因是當時世界書局想取得與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名社的競爭本錢,計劃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世界書局英文部負責人詹文滸素來欽佩朱生豪才華,力主他來完成莎譯;內因則是朱生豪胞弟朱文振來信告之,侵華日本人對中國沒有莎士比亞譯本而嘲笑中國是無文化的國家。血氣方剛的朱生豪慨然接下翻譯莎士比亞的任務,這里既有朱生豪對侵略者的仇恨,也有他書生報國的一腔壯志。這一年是中國人同仇敵愾的1936年。是年1月3日,平津學生南下宣傳抗日;1月28日,東北抗日聯(lián)軍成立;2月17日,中共發(fā)布《東征宣言》;2月20日,東北抗日聯(lián)軍楊靖宇、趙尚志等聯(lián)名發(fā)表《東北抗日聯(lián)軍統(tǒng)一建制宣言》等等。我們能夠想象,在風起云涌的歷史背景下,朱生豪讀過胞弟來信之后,胸中滾動怎樣的激情熱血。他不會預料,當時的這一毅然決然,竟使一代代中國人通過他走進莎士比亞的藝術殿堂。
 
  國難當頭之際,我們也能想象朱生豪當時的翻譯環(huán)境是怎樣惡劣。他供職的世界書局隨局勢每況愈下。他在給宋清如的信中直言道,“編輯所里充滿了蕭條氣象,往年公司方面裁員,今年有好幾個人自動辭職,人數(shù)越減越少,較之我初進去時已少了一大半,實在我也覺得辭了職很爽快,戀著這種飯碗,顯得自己的可憐渺小。”辭職的后果又是什么?年輕的朱生豪看得非常清楚,“我又有有家歸不得的苦,姑母她們不能常住我家里,弟弟在外邊,我不好守著弟媳婦在一起,真是走投無路,怨盡怨絕。”即便如此,朱生豪還是投入了翻譯莎士比亞的工作,“……我這兩天大起勁,暴風雨的第一幕已經(jīng)譯好,雖然尚有應待斟酌的地方。做這項工作,譯出來還是次要的工作,主要的工作便是把僻奧的糊涂的弄不清楚的地方查考出來。因為進行得還算順利,很抱樂觀的樣子。如果中途無挫折,也許兩年之內可以告一段落。雖然不怎樣正確精美,總也可以像個樣子。你如沒事做,替我把每本戲譯畢了之后抄一份副本好不好?那是我預備給自己保存的……”他給自己規(guī)定了兩年時間完成莎譯,工作量之大,朱生豪心中有數(shù),“一共三十七篇,以平均每篇五萬字計,共一百八十五萬言。”
 
  一旦投入工作,朱生豪便推開一切事務,全力以赴地譯了起來。但是,僅有激情和年輕人的志氣就能譯好莎士比亞嗎?他設計的兩年真就能如愿完成嗎?朱生豪像所有抱有使命感的人一樣,對遇到的難題不惜耗費大量精力,“今晚為了想一句句子的譯法,苦想了一個半鐘頭,成績太可憐,《威尼斯商人》到現(xiàn)在還不過譯好四分之一,一定得好好趕下去。”所有這些,他都只有宋清如這一個紅顏知己可以傾訴。這是朱生豪之幸,也是他的不幸。說他幸,是后者給予的愛情力量能構成朱生豪生命中最頑強的支撐;說他不幸,是他嘔心瀝血于這一前無古人的壯舉之時,再沒有第二雙眼睛抱以熱情和關注。在朱生豪那里,翻譯莎士比亞已經(jīng)成了他活著的理由和意義。他一邊翻譯,一邊告訴未來的妻子,“我現(xiàn)在不希望開戰(zhàn),因為我不希望生活中有任何變化,能夠心如止水,我這工作才有完成的可能。”對自己已完成的工作,朱生豪充滿自信,“我已把一改再改三改的《梵尼斯商人》(威尼斯也改成梵尼斯了)正式完成了,大喜若狂,果真是一本翻譯文學中的杰作!把普通的東西翻到那地步,已經(jīng)不容易。莎士比亞能譯到這樣,尤其難得,那樣俏皮,那樣幽默,我相信你一定沒有見到過。”
 
  每每讀到朱生豪這樣的話,我總是感到格外心酸。如此年輕的朱生豪,他的刻苦淬礪所盼望的只是完稿后的喜悅,那種“一改再改三改”的背后是不可想象的艱辛。對我們今天閱讀莎士比亞的讀者來說,不能不體會,莎劇中的每句朱譯臺詞,凝聚的是何等心血。心血背后,又是一些無情的現(xiàn)狀,“據(jù)說明天薪水發(fā)不出,這個問題比打仗更重要一些,因為沒有錢便不能買糖吃,這是明明白白的。”即便如此,他還是渴望“巴不得把全部東西一氣弄完,好讓我透一口氣,因為在沒有完成之前,我是不得不維持像現(xiàn)在一樣豬狗般的生活的,甚至于不能死”。一旦認為某天的工作效率很好時,便“心里充滿了各種快樂的夢想”。
 
  在朱生豪翻譯莎士比亞的八年中,這種被“快樂的夢想”所充滿的日子不是很多。時局動蕩,朱生豪的工作也不可能順利進行。當1937年日本人進攻上海,朱生豪逃離時只攜帶一本“牛津版”的《莎士比亞全集》,已經(jīng)譯完交付世界書局的譯稿全部被焚。難以知道朱生豪得知消息后的心情,我們能看見的是,他從上海避難至嘉興,又輾轉至新滕、新市等地后,立刻全身心補譯焚稿。早在1936年8月譯出的第一部被焚莎劇《暴風雨》竟到1942年年底才第三次譯出。對后人來說,如果多達九部的被焚譯稿能一直保存完好,朱生豪也終有時間譯完全部莎劇。可惜的是,發(fā)生的事情永遠沒有人可以讓它不去發(fā)生。隨著時間流逝,朱生豪被盡快譯完莎劇的念頭縈繞更緊,到1943年時,貧病交加的朱生豪和夫人宋清如定居嘉興,開始了最后閉門不出的翻譯生活。每天,朱生豪在閣樓翻譯,宋清如則出門買好一天或數(shù)天的口糧。朱生豪積勞成疾,健康日衰,他好像也知道自己來自日無多,每天咬牙伏案。在超強度的負荷下,一年內譯出莎士比亞全部悲劇、雜劇及數(shù)種歷史劇,翌年譯出四部莎士比亞歷史劇。到四月時,朱生豪為莎劇寫出《譯者自序》,又動手編出《莎翁年譜》。延至六月,不堪重負的朱生豪患上肺結核,不得不放下未譯完的《亨利五世》。他對宋清如說,“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譯完。”此時距他全部莎譯工程只差五個半史劇,再也無法動筆了。1944年12月26日,年僅三十二歲的朱生豪終于耗盡全部精力,離開人間。臨終之際,宋清如俯身在丈夫身邊,最后聽到的是丈夫口中喃喃的莎劇臺詞。
 
  很多年來,我讀過不少翻譯家如何翻譯的艱辛軼事,時至今日,也從未有哪位翻譯家如朱生豪那樣令人心痛和惋惜。我有時總想象朱生豪后來足不出戶的苦譯場景,窗戶將亂世關在外面,屋內只有莎士比亞的世界,不梳頭理發(fā)的朱生豪已形如野人。彼情彼景,我更感佩于宋清如的身心陪伴。除了妻子,與世隔絕的朱生豪已找不到第二個知己,更找不到可交流的同行。除了《牛津辭典》和《英漢四用辭典》兩本工具書外,其他任何資料闕如。最艱難的事業(yè)總是在孤獨中完成。這句聽起來容易的話,不見得每個人都敢于身體力行。朱生豪主動選擇了孤獨,選擇了個人的堅忍不拔,這是今天的讀者之幸,也是莎士比亞之幸。我忽然又想起一事,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準備出版《莎士比亞全集》之時,最初想組譯詩體而沒有想采用朱生豪散文體譯本。那時朱生豪辭世已三十四年,除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過十二卷朱生豪莎譯之外,朱譯本再也無處可覓,想來作家版的影響也沒有達到預期。好在人文社黃雨石先生力排眾議,不止一次在辦公室里朗誦朱生豪的翻譯和新譯中的相同段落,然后問同事們到底哪個更有質量。編輯部最后終于決定,《莎士比亞全集》仍以朱生豪翻譯的三十一個劇本為底本,經(jīng)多人校訂補譯后出版。有時我不免會想,如果當時人文社放棄了朱生豪譯本,朱生豪的畢生心血能夠獲得如此多的讀者和知音嗎?他的譯本會不會就此埋沒?我們總說現(xiàn)實殘酷,這都未必不是不可能的事。幸好,人文社終究選擇了朱生豪,距今又將三十年過去,朱生豪典雅傳神的譯文質量贏得了時間的認可。無論對莎士比亞藝術還是對我們讀者來說,都是幸運之事,哪怕這幸運里包含著朱生豪與那個時代的無盡傷痛和遺憾。
 
  2017年3月31日
 
  發(fā)表于2017年第七期《飛天》

  作者:遠人
  來源:遠人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7e1770102wxjb.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黑丝袜在线| 亚洲色欧美色2019在线| 小箩莉奶水四溅小说| 美女脱个精光让男人桶爽|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黄色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在线| 性xxxxfreexxxxx喷水欧美|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免费黄色毛片视频|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香蕉狠狠再啪线视频|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想毛片| 欧美色综合高清视频在线| 日日夜夜嗷嗷叫|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台湾swag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拍| 欧美三级纯黄版|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爽|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 国产女人视频免费观看| 我要打飞华人永久免费|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免费|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免费看片在线观看| selaoban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