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 美岱召城墻上的長天
下了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美岱召博物館的廣場,這博物館是建在一個蓮花狀的水池中央的,而蓮花花瓣簇擁中,首先看到映在水里的奪目的天空,天被搬到了地上,這就是水的神奇,你俯下身來看這一角北方的天,冰清玉潔,每個花瓣圍住的天,一樣又不一樣,因為云絲展現出不同的雕功,水波在清風中輕輕地皺過,這天流露出一種綢質的美。
足下云天吸引著人在這廣場漫步,遠遠地看到美岱召莊嚴的山門及閃光的寺頂,寺的背后是高墻一樣堅實的陰山主峰。
一進寺門,大雄寶殿前有兩棵夫妻松,它們高聳入云,彼此致意,北方有這么高的松真是攝人心魂的奇景,而夫妻松共同的默契是把它們的松尖指向蒼穹。
此時抬頭就會看到厚厚的城墻,美岱召是“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廟,其城墻歷經四百年的磨礪,依然巍然聳立。這段時間遇上大雄寶殿在裝修,朋友便先領我到城墻上走一走。我一步一個臺階地登著,每上一個臺階,風絲都在增強它的強度,登到城墻頂上,一縷清風送來寬闊的長天,讓人情不自禁地長舒一口氣,一朵朵祥云,從陰山的峰頂升起,向人揮手致意。
美岱召四角筑有墩臺,上有角樓。只有登上城墻,才能看到美岱召的雄偉地勢,背依陰山主峰,面朝黃河前套,坐享土默川之遼闊,讓人不由地會吟起那首詩來:“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在內蒙古高原,若騎在馬上,就能看到藍綠相間的地平線,這是馬鐙的功勞,而登上美岱召的城墻,會看到地平線上的長天,這是城墻的功勞。你輕易就看到了遠處博物館的琉璃聳光,輕易就看到了近處夫妻松彼此互望的松梢,鳥兒在枝上卿卿私語,讓人想到幾百年前阿拉坦汗與三娘子的甜蜜愛情。
從城墻上極目遠眺,滿眼是浩蕩的長天,那長天是分層次的,就像油畫中的筆觸,長天好像在趕路,長長地向遠方伸去。回想剛才從呼和浩特驅車而行,在土默川平原上一直有一條長天在陪伴著,而當登上了美岱召的城墻,發現這條長天確實存在著,甚至幻覺正是這長天把人漂流到了這里。一樣的天怎么偏偏到了這里就顯得長呢,我想或許是因為有長長的陰山的陪伴,長長的土默川的陪伴。
天為布,云為畫,這長天如其本然,精致不雜,而云如龍似鳳,變幻中,寫進了晚霞中,讓人想起各種蒙古族傳統圖案。藍天與白云藍白相間,給人以光明圣潔之感!朋友戲言:“內蒙古為什么出現那么多藝術家,因為從小觀云,培養了想象力。”
城墻很寬,并排走三四個人并不擁擠,就到這城墻上走一走,向東可望山,南北可望川,皓月在肩頭,閑云盈懷間。四方走一圈,一圈可松心,兩圈可怡神,三圈思好友,四圈想家人。明朗、輕松、神清、氣爽,如果說青城山有天下第一幽,那么美岱召或許可稱為是“天下第一爽”。
美岱召的建筑融合了蒙、漢、藏三種形式相結合的建筑風格。 美岱召最值得看的是殿內現存完整的明代壁畫。雖然我此行沒能進入大雄寶殿,但我卻欣賞到了精美絕倫的沙盤壇城,據說要十多個師傅,26天才能做成。師傅們說每當他們制作累了,登上城墻看看這里的長天,確實是感到輕松。天藍了,心情就莫名地好,這長天之上有地上人說不盡道不明的奧秘。
美岱召的城墻有一種塞上獨有的空氣,頗有掃疲洗心,宣肺舒懷之效。好的風景,也頗像一味藥。
倘若長期被一種情緒壓抑的久了,可以到內蒙古去洗一洗心情,養一養浩然之氣,如果你想一招奏效,解藥或許就在美岱召。
站在美岱召的城墻上,我們體驗到了陰山有多高,土默川有多廣,水有多么溫柔,云有多么壯麗!
朋友說:“如果不經常到這樣的地方走一走,人的格局就會縮小到像牙簽筒那么小。”我笑了,一對在長天上飛累了的鴿子在寺頂上踱步,它們似乎聽懂了我們的談話。
寫于2019年國慶節假期
2020年3月21日修改于北京皆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