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心經文
作者:趙立航 甘易
作者:趙立航 甘易
善養浩然之氣,立修浩然之心。
浩然之心是自性本自具足,身心靈與道合一,打開靈性能量空間,所呈現的圓潤圓滿之心。此心百態,無限豐盈。此心光明,向陽而生。此心自由,無束自在。此心精魄,向道而行。浩然之氣的永結同心即是浩然之心。
浩然之心,可稱之為浩然本體自心,亦即,“在是欲為、慈悲喜舍”的人生八心。具體釋義為:我在之心,我是之心,我欲之心,我為之心,我慈之心,我悲之心,我喜之心,我舍之心。我在之心,是浩然之氣存在生發的我生之心,我發之心,我真之心。我是之心,是浩然之氣狀態持守的我持之心,我守之心,我住之心。我欲之心,是浩然之氣聚能疊量的占有之心,分別之心,交換之心。我為之心,是浩然之氣有志為之的耕耘之心,志向之心,奮斗之心。我慈之心,是浩然之氣付出給予的關愛之心,利他之心,奉獻之心。我悲之心,是浩然之氣悲天憫人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濟助之心。我喜之心,是浩然之氣離苦得樂的幸福之心,快樂之心,愛慕之心。我舍之心,是浩然之氣萬物為一的平等之心,同仁之心,共存之心。
斗轉星移,乾坤流變。浩然之心,浩然本體自心,還可釋義為“此自實本,彼超虛無”的人生八心。即是:此我之心,自我之心,實我之心,本我之心,彼我之心,超我之心,虛我之心,無我之心。
萬物有我,我心熵增。天地立心,生民立命。正本清源,簡淡玄遠。和光同塵,中正虛靜。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我自菩提,心即渡之。隨機而渡,隨感而能。渡能合一,熵減陽明。黑暗森林,死神永生。
浩然之心,是元玄虛的造化之心,是天地人的造化之心;是身心靈的一體之心,是精氣神的一體之心。浩然之心,是存在常無的在者之心,是存在常有的此在之心;是自強不息的本源之心,是厚德載物的德性之心;是如嬰兒乎的赤子之心,是光照汗青的碧血丹心。浩然之心,是知情意行的觀心之道,是真純善美的觀心之道;是族類底蘊的同心之道,是文明傳承的同心之道。浩然之心,具足多維之魂魄,成住高維之智慧,連接全息之整體,守恒無量之福德,彰顯剔透之晶瑩,生發無限之境域。浩然之心,乃奇點般之臨界存在,存若太極,在若混元;元始玄通,如來如是;自存自在,無窮無極;凝一核結,填滿內在;邏輯定律,僅適外在;真空妙有,小到無內;無中生有,大到無外。
浩然之心和浩然之氣,心氣一體,本心氣息;先天稟賦,具足自成;靈性清凈,自性圓滿;高維連接,全息貫通;福德滿溢,境域滔天;無窮奧妙,精彩絕倫;一體兩觀,互為呈現。浩然之氣,乃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至大至剛,塞乎天地;至恒至遠,蒼穹浩瀚;至高無上,德合無疆;太虛無形,包羅萬象;如如不動,化育萬物;生滅遙遙,涵養生態;和諧平衡,人類循生;元亨利貞,因緣和合;至真至純,本源融合;至善唯美,心源性海;負陰抱陽,沖氣為和;陰陽五行,連山歸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浩然之氣,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浩然之心,歸藏生渡能,凝煉發陽明。

趙立航,浩學思想倡議者,浩然之氣道學創始人,媒體人。
長期活躍于新聞戰線,歷久而彌新。見證了祖國發展的浩然前行,閱歷了媒體人生的激情搏躍。人生追求天高云淡般的遠航,尋找夢想和現實的界限,探尋真情與人性的力量。閑暇之余,追隨圣賢之道,用積極的心態建設心靈品質:凝達不動之心,平和知行合一,點燃自心光亮,照見生命陽明。致其虛極,守其靜篤。顯于本有,止于至善。老子的紫氣東來,朱熹的萬紫千紅,國學十二道的諸多人物思想典故,像一座座歷史的燈塔,照耀中華思想文化的天空,令人無限向往。生發于先秦的孟子浩然之氣道學思想, 傲骨梅無仰面花,挺立了中華兩千多年的思想和精神風骨,大氣磅礴,光彩奪目,與我有緣,如沐春風。
2020年4月作家網發表與甘易合著《浩然之氣(經文三篇)》(完整版),是對孟子開創浩然之氣學說豐富發展的集成之作。先秦圣學,國學新道。一萬七千言,經文了其觀。圍繞其經文要義,在作家網曾連續發表過的五篇相關評論文章中,較系統地提出了國學第十三道即浩然之氣道學的思想主張。
2020年6月作家網發表與甘易合著《浩然之心經文》,堪稱,一部“心即渡”的預言式和開創式浩學經文,是針對“儒釋道浩”并列稱謂中浩學思想所作的奠基性經文,也是將浩學作為一門新學科所提出的創新主張。術語革命,浩然之心。一千字經文,五十六顆心。觀瞻中華文明,明見浩然之心。實現了一個完整地深度學習和表達浩然之心的可部署思想框架:我自菩提,內心即渡。隨機而渡,隨感而能。渡能合一,熵減陽明。
清凈為修悟道為然,吉光片羽輪回無極。
詩言道:
心隨境轉是平凡,境由心轉為圣賢。
心若太虛觀無量,狂心頓歇即菩提。

甘易,浩學思想倡議者,浩然之氣道學創始人,獨立研究學者。
198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哲學系。對哲學及其自我理念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注重工具理性,喜歡詩歌賦文。
著有《信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版)著作,同名綱目錄纂“信仰論百度百科”。
2016年4月所作《臥牛城賦》,是應山西臨汾平陽廣場改造工程所作的一處不銹鋼浮雕墻藝術景觀賦文,亦稱“七哉賦”。
2020年4月作家網發表與趙立航合著《浩然之氣(經文三篇)》(完整版),是對孟子開創浩然之氣學說豐富發展的集成之作。先秦圣學,國學新道。一萬七千言,經文了其觀。圍繞其經文要義,在作家網曾連續發表過的五篇相關評論和延展文章中,提出了國學第十三道即浩然之氣道學的思想主張,提出了擬與儒釋道相并列的浩學思想的系統主張。
2020年6月作家網發表與趙立航合著《浩然之心經文》,堪稱,一部“心即渡”的預言式和開創式浩學經文,是針對“儒釋道浩”并列稱謂中浩學思想所作的奠基性經文,也是將浩學作為一門新學科所提出的創新主張。術語革命,浩然之心。一千字經文,五十六顆心。觀瞻中華文明,明見浩然之心。實現了一個完整地深度學習和表達浩然之心的可部署思想框架:我自菩提,內心即渡。隨機而渡,隨感而能。渡能合一,熵減陽明。
除卻巫山鐘情理念,悟觀滄海云水浩然。
詩言道:
心念貫通似真空,高峰體驗毗妙有。
未竟滿溢不呈現,又見唯美始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