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漳十詠》:讓你看見明初漳州的芳華!
作者:林鴻東
作者:林鴻東
其一漳水南邊郡,閩鄉到此窮。地偏冬少雪,海近夜多風。百粵山川屬,三吳景物同。昔賢遺化在,千載紫陽翁。
第一篇介紹的是漳州的地理、天候、景觀與人文?!罢乃线吙?,閩鄉到此窮”、“百粵山川屬,三吳景物同”,這兩句跟王安石筆下漳州篇的“閩山到漳窮,地與南越錯”意思相同,“粵”就是“越”,只是多了一個“三吳”的說法?!叭齾恰敝附恪M跣勈橇x烏人,屬于“三吳”。這里指漳州這邊很像他的家鄉 。漳州地理位置偏南,故冬天極少下雪。因近海,所以夜里多風。人文方面,直接寫到了朱熹。朱熹稱紫陽先生,故被朱熹理學教化過的地方,有個專門的說法,叫“紫陽過化”。顯然在通判王袆的眼里,漳州最重要的文化特征就是“紫陽過化”。特別是,朱熹在漳州當過一年多的知府,且王袆所住的府衙,就是當年朱熹的舊居。
其二 此地多煙瘴,時清喜漸除。阻山猶盜賊,并海盡鹽魚。田稻春秋種,園姜伏臘需。不才叨郡寄,廩祿頗嬴馀。
又見“煙瘴”,這“煙瘴”就是王安石筆下的“霧毒”、“瘴癘”。從宋到明,這種對漳州的古老觀念從來沒變過,雖然后面補充了一個“喜漸除”。但詩中認為“喜漸除”的原因是“時清”(時世清平),這里就有拍皇帝馬屁的嫌疑,但可以理解,這是官員寫詩的通病,于今未絕。憑著高山的阻隔不免盜賊蜂起, 這是人禍;幸而靠近大海的地方到處是鹽魚之利,這里指地利。田里的水稻有春秋兩季,田園中的生姜可以提供伏、臘日的需求。我這是沾了郡太守的光,俸祿豐厚頗有盈余。王袆這是謙虛加嘴甜。王袆這人不簡單,他曾獻頌給朱元璋,朱元璋看了非常高興,高度評價他,認為江南只有二位大儒,王袆與宋濂。學問之博,王袆不如宋濂。才思之雄,宋濂不如王袆。而宋濂可是被稱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的。
其三奢競仍民俗,纖華亦土工。杯盤簫鼓里,燈火綺羅中。茉莉頭圍白,檳榔口沬紅。良宵上元節,紈扇已搖風。
當時的漳州民俗竟奢華、講排場,本土工藝(或專指陶藝)極精美、夠華麗。簫鼓聲聲,總是觥籌交錯;綺羅翩翩,到處燈火通明。因戴著茉莉花頭圍亮白,因嚼著檳榔果嘴沫紅艷,上元節(元宵節)那一天,氛圍熱烈,羅扇紛紛用來搖風。在王袆筆下,剛剛經過戰爭洗禮的明初漳州社會竟然如此繁華,與王安石筆下的蕭索宋代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得知,元朝時期,漳州很可能已經受益于泉州遠洋貿易的影響。在這里,我們可以得知,明初的漳州人居然有頭戴茉莉、嘴嚼檳榔的習慣。
其四近歲兵戎后,民風亦稍衰。蕃船收港少,畬酒入城遲。綠暗桄榔樹,青懸橄欖枝。薰風荔子熟,舊數老楊妃。
然而,近幾年頻繁爆發的戰爭,還是使漳州的民風之盛有所衰退。海港里面前來通商的蕃船少了,漳州城內曾經廣受歡迎的畬酒也是姍姍來遲。桄榔樹綠陰幽暗,橄欖枝青翠低垂。暖風陣陣,荔枝熟了,讓人不禁又想起楊貴妃的老話題。(能解說這“舊數老楊妃”意思的,不妨留言)這首詩寫作的時間顯然是初夏時光。
其五可是閩南徼,陽多氣候先。麥收正月盡,茶摘上元前。綠筍供春饌,黃蕉入夏筵。南方吾所適,久值亦相便。
這里的閩南不是指現在的“閩南”,而是指閩之南,“閩南徼”就是閩之南的邊界地帶。在這一帶,光照充足,氣候變化來得早。正月里,麥子剛剛收盡,茶葉便在元宵節前采摘了。春天的飲食中出現綠筍,夏天的酒席上便有了黃蕉?!澳戏轿崴m、久值亦相便。”或可解讀為“南方我所至之處,呆久了也就感到適應了”。上一首寫到了桄榔、橄欖、荔枝,這一首寫到了麥、茶、筍、蕉,依稀可見漳州當年物產的豐富。
其六文物如鄒魯,斯言信不虛??泼七M士,道學宋元儒。祠宇依山曲,遺書布海隅。風流今孰繼,林子亦其徒①。
人文風物如“鄒魯”(文化昌盛之地),這句話是真的。在科舉方面,唐代漳州便出了郡內第一位進士周匡物;在學術方面,宋元時期,出了一位理學大儒陳淳。如今紀念他們的祠堂依山而筑,他們留下的書散布在濱海地區。這種文化風流今天誰來接續,林弼便是他們的接班人。顯然,王袆非常崇敬這位交好的漳州學者林弼,直接稱他是“林子”。
其七是處方言別,漳南覺更強。兒童皆喚囝,男女總稱郎。不雨猶穿屐,因暄盡佩香。人人牙齒紫,盡為嚼檳榔。
這里方言比較特殊,漳州南部更是明顯。小孩子都稱為“囝”,不管男人、女人都被叫作“郎”,壓根就沒有下雨也在穿木屐,因為陽光明媚都在配帶香囊。很多人的牙齒發紫,都是因為嚼檳榔的緣故。
其八山秀英靈聚,溪清爽氣開。水晶凝石髓,月彩耀珠胎。珉紫裁為硯,犀花解作杯。最憐沙上草,顏色在根荄。
山川秀美凝聚英華靈性,溪水清冽打開涼爽氣流。石鐘乳凝結成瑩透的水晶,蚌中的珍珠閃耀著月彩。紫色的玉石被裁制成墨硯,花斑的犀角被分解為酒杯。最可憐愛的是沙上的草甸,最漂亮的色彩在根的末端。漳州當真是產水晶(漳南有一地方稱水晶坪,即產水晶處)與玉石(華安玉)的地方。
其九試上南樓望,羈愁覺易消。雨溪遙合港,大海暗通潮。白露垂青野,丹霞映碧霄。夢神曾獻吉,日暮不堪招。
試著走上南部的城樓往遠處眺望,客旅的哀愁漸漸消逝于天邊。等等。這段寫景的,沒什么好譯的。
其十郡署經年久,吾來為一新。重門森畫戟,別駕儼朱輪。榕葉軒陰晚,梅花閣氣春。衹憐去國遠,為政愧能循。
漳州郡署遺址在現在的中山公園,王袆來當通判時,郡署的房子已經年久失修,較為敝舊。王袆與知府潘琳一道將郡署重修一番,頓時煥然一新。從王袆的詩句中,我們可以得知明初漳州府衙的樣子:“重門森畫戟,別駕儼朱輪。榕葉軒陰晚,梅花閣氣春?!币簿褪侵亻T之間畫戟森森,別駕在側朱輪儼然,榕葉掩映的軒樓彌漫著傍晚的陰郁,梅花橫倚的閣樓充滿春天氣息。只是嘆息離國都太遠,管理政事慚愧不能追隨。這最后的一句話,其實是暗暗念給曾經賞識自己的皇帝朱元璋先生聽的。
(翻譯較匆忙,或有不妥之處,歡迎方家指出或補充)
編輯: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