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自國(左)張玉太合影于四川蒼溪紅軍渡革命圣地

星星詩刊封面
星星點燈亮元氏
——用心良苦覓佳句,為我書屋添新衣
作者:張玉太
——用心良苦覓佳句,為我書屋添新衣
作者:張玉太
我和李自國相識已20多年了,當時我們在一次詩會上偶然相見,卻在交流接觸后一見如故,心息相通,難分彼此。我們有許多共通的地方,都是從事編輯工作,都喜歡詩歌和美酒,我在作家出版社埋頭伏案一干就30多年,他從事編輯工作業已30多年,僅在《星星》詩刊從事編審、副主編崗位也干了20多年,難怪許多同行都說,"能在一個編輯業務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又出了那么多成果,推了那么多作家詩人,你們倆真可謂是名符其實的編輯家了"。在當今這個熙熙為名而去,攘攘為利而來的社會,做一位文字編輯不易,它是一件苦差事,也是一件耗人、磨人的燒腦差事,弄不好會把你的靈氣、銳氣、才氣全部磨完磨盡,磨得一點也不剩,難怪現在的文字編輯相當難找,而作家、詩人幾乎遍地都是,大家都不愿去幕后,都不愿去隱姓埋名,去為人作嫁。我和李自國也算是"同病相憐“、"義氣相投”吧,我們酷愛文學,也甘為人梯,作鋪路石,無怨無悔,無私奉獻,始終數十載扎根在編輯崗位上不離不棄,為我國文學界培養新人,無私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我和李自國的20多年的詩情友情,還緣自于兩顆星星,我們都熱愛大自然,愛宇宙萬物,愛天上的星星,同時我們也愛地上的《星星》,李自國作為《星星》詩刊的編審、副主編,他所參與編輯出版的《星星》詩刊為中國詩壇呈現出了無數精美食糧,也為廣大讀者、為少男少女爭相翻閱,深受喜愛。他的微信名叫“來自星星的蟈蟈”,頗有情趣。近日,他以詩人的慧心與情韻,為我藏書屋題寫了兩則賀詞,一則為“星星點燈亮元氏 ”,一則為“詩是靈魂深處的火焰”。星星點燈亮元氏,多么美,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啊。靈魂深處的火焰,又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兩則我都喜歡,因為我從中感受自國的那份溫馨的浪漫,那份奇妙的聯想,兩則題詞像童謠那樣甜美,像民歌那樣抒情。這一墨寶是李自國專為我的藏書屋定做的,寫出了他的灑脫、自信、期許和浪漫。
是的,我和李自國結下詩緣不是偶然的,那是緣于天上和地上的星星。
因我天性就喜歡星星,從小就喜歡仰望星空,我尋找牽牛織女星,尋找過郭沫若詩中描繪的“天上的街市”。我經常對星星發生奇妙的聯想,比如我少年時代到工廠實習,就寫了這樣的詩句:
明天我就進車間啦!
我怎能安然的入睡
星 為什么還不落
夜 為什么這樣長
……
天上的星星啊
你眨什么眼
你以為我還是幼稚的孩子么
明天我就進車間啦
這是我的處女作,發表在《北京日報》副刊上。至今想起來還很欣慰。
后來,我又一次寫星星,是在2019年,那是青年詩人、媒體人馬文秀策劃了由三十三位詩人匯聚的合集,約我為其寫個序言。當我翻閱詩稿后,感覺相當不錯,就欣然應允。隨即,腦海里馬上就閃現出德國詩人海涅的詩句:“星星邁著金腳在夜空散步”,于是,馬上就有了序言的標題:《昨夜星光燦爛》,據說詩人們看到這一標題都很高興。
我的故鄉元氏是文化古城,它培育了我的一顆詩心。故鄉在我心中正如一顆恒星,而我則是圍繞它旋轉的一顆小行星。是的,多年來的寫詩生涯中,我一直都對星星情有獨鐘。對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星星,我都不惜筆墨予以抒情,正如我少年在工廠時所創作的處女詩作,就寫到了星星。所以,在我為青年詩人馬文秀策劃出版的詩集《詩人三十三》中,看到了那么多詩壇新秀,我馬上聯想到滿天閃爍的繁星,我為這些漫步星空的年輕詩人們欣慰,因此,我自然聯想到,李自國不就是暢游在詩國天空中的一顆星么。
自國,你是否記得我們20年來走過了多少地方采風寫詩?我們在新疆胡楊林里照相留念;我們在上海顧村相聚;我們還去過四川蒼溪,那是革命圣地,我們在紅軍渡的地方合影留念。另外蒼溪的梨花很有名,我在那里寫過一首詩,叫《蒼溪梨花》,蒼溪的梨樹有多少棵?蒼溪的梨花有多少朵?不用問,不用說,如天上的繁星,數不清。這些往事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
另外,自國,我在編輯工作中遇到好多問題都向你請教。你是否記得汶川地震一周年,作家協會出詩集,一共告知了200多位有名詩人,當時我也告訴了你,并讓你幫我提個書的名字,你忽然想到說,應該叫《瞬間與永恒》,這個書名后來經過大家討論,都認為很好。為此我非常感謝你。
我的這些關于詩的情懷,與詩人李自國的心性不無共鳴,做一個文字編輯,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做文學的義工,做文學的義工就得吃苦,就得講奉獻,就得不求殊榮,更不能求索取,這點彼此都很勤勉自律,幾十年在事業上和瑣碎的編務工作中都忘乎所以、十分投入,這也算是心有靈犀吧,因而我們每每相聚時彼此都好像心心相印、把酒話詩、促膝長談。
前不久,聽說李自國的詩歌創作榮獲了郭小川詩歌獎,我真為他高興并由衷祝福,郭小川是我們河北老鄉,他的出生地在河北豐寧縣,雖離我們元氏縣較遠,但我從小就喜歡郭小川的詩歌,他作為為新中國文藝界一顆光彩照人的璀璨明星,他的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平原老人》《投入火熱的斗爭》《致青年公民》《將軍三部曲》《甘蔗林——青紗帳》等等,都給予過我無數生命的營養和詩歌的瓊漿玉液。
時間是一把殺豬刀,轉眼一晃20年不見了,但詩情和友情卻長存,我家中至今還留存著與自國采風時的合影,那上面記錄了我們曾經的歡談與默契。
此番自國為藏書屋題詞,我再次從中體味出了一份建筑在詩歌上的情誼。
感謝生活,感謝詩歌,感謝友誼,感謝自在之國!致敬滿天星斗!

上海顧村詩鄉采風合影
自右起:雁西、張況、李自國、張玉太、葉延濱、洪燭、楊廷成
自右起:雁西、張況、李自國、張玉太、葉延濱、洪燭、楊廷成

新疆胡楊林采風合影
自右起:李自國、張玉太、祁人、北塔、洪燭
自右起:李自國、張玉太、祁人、北塔、洪燭

在采風路上,李自國激情揮毫

在詩刊一次活動中,李自國朗誦自己的詩歌
李自國簡介:
李自國,筆名西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星星》詩刊編審。已出版詩集《第三只眼睛》《告訴世界》《場—探索詩選》《生命之鹽》《西村詩話》《行走的森林》《2018一2019我的靈魂書》《騎牧者的神靈》(中英文)等14部。曾獲四川省文學獎、中國第三屆長詩獎、郭小川詩歌獎,新詩百年優秀作品獎等,作品入選百余種選集。
作者:張玉太
來源:張玉太 微信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TQ2NzM3NA==&mid=2247483840&idx=1&sn=07d21ebc601ac6d379d735cf665976cb&chksm=e9f3c2c1de844bd7e88bfe665058a9e989877b27f3a4b78be7578fddc77eafe5c34ea5f9503a&scene=0&xtrack=1&exportkey=AyoIiZbIhx4t%2Fv4oDFDkrfk%3D&pass_ticket=as69ieCGFHSZ1zYCy6beS6PTNZKZPE2bcrbI9Xrqn7wK05cDLWjUxNV96WBjubTS&wx_header=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