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的堅守
作者:向筆群(土家族)
作者:向筆群(土家族)
紅土地是一個鄉(xiāng)村的文學社,是一個立足于土地的文學社。那是我家鄉(xiāng)酉陽歷史最長的文學社,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學社。
文學在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非常火熱的年代。
酉陽小河鄉(xiāng)干田堡的青年崔榮德高考落榜回鄉(xiāng),為了尋找精神寄托,于是就與文學結緣。
那個時候,高中生在鄉(xiāng)村還比較少見。作為高中生,他被聘請到小崗小學附中代課。在那里他的幾個教師一道,成立了“紅土地”文學社,開始浩浩蕩蕩的文學活動。當年一大幫青年男女多文學充滿了抗熱之情。
時過境遷,創(chuàng)始人崔榮德的命運多舛,被迫到南下打工,他把紅土地又帶到了南方。不久柳暗花明,他回到一個鄉(xiāng)里當畜牧站長,紅土地又回遷移故鄉(xiāng)。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紅土地薪火不滅。他去宜居中學代課,紅土地也跟著在這個私立中學種植文學。后來,他到車田中學代課,紅土地又到車田。在有限的收入中,印制“紅土地”小報,散發(fā)全國各地紅土地社員。而且還評了一個“紅土地”文學獎,盡管是精神層面的,我也得了一個“年度作品獎”。
我作為崔君的好朋友,我們一直在文學的路上走著,盡管我走得十分的艱難。我們相互的鼓勵。我從一個代課教師成為公辦教師。在丁市某中學的舊房子里,我們談文學,談未來,在當時有些人看來,是多么不切實際與縹緲??墒?,后來的事實卻證明我們的夢的美好。我在文學方面搞出了名堂,加入所謂的作家協(xié)會。當了政協(xié)委員。后來去了大城市讀研究生,離開了家鄉(xiāng),當了大學教授。
而崔君,因為文學得了獎,天道酬勤。時代的陽光普照。曾經的代課教師,趕上了好政策 ,他轉成了公辦教師。他去了烏江河邊的聚寶當鄉(xiāng)村教師。把愛和詩歌一路拋灑。在那里找到愛情,在那里種植詩歌與小說。紅土地又在烏江邊生根發(fā)芽。在那里文學的光芒照到烏江邊,他被評為全國最美的鄉(xiāng)村教師。曾經的紅土地社員不少已經長成了大樹,回到烏江回憶當年的文學場景,大多感懷于當年文學的滋養(yǎng),讓每一個人都有了生活的寄托,走向了遠方。
文學永遠都是紅土地。有時候,我想,當年我們不是因為文學的支撐,我們還有沒有今天?文學讓我們這一代人在苦難的路上不斷前行,最后走出光明大道。
崔君調到后坪小學,當了人大代表。紅土地又到后坪。紅土地常常在搬家,但是紅土地的精神卻在延續(xù)?,F在紅土地的社員已經遍布全國各地,有數千人之多。有不少人已經成為真正的作家。當年的小崔變成了老崔,也是省級作協(xié)會員和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等。也有近十部作品集出版。紅土地文學社被中國通俗文學研究會麾下的注冊團體。參與當地的社會經濟建設服務,為國家的扶貧而奔走呼喊。曾經的鳥槍換成了大炮!又無名的鄉(xiāng)村文學社團進入國家知名文學社團。一個冉姓紅土地社員南下當了企業(yè)家,卻又回饋自己成長的“紅土地”。紅土地又進入的新時代。
文學是每一個時代的精神支持。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文學,我們的精神將走向何方?
紅土地變換社長,但紅土地的精神常常青!
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或者作家,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詩意的人生。
紅土地雖然在鄉(xiāng)村,但是很多都熱愛!
桃李春風一夜雨,江湖歲月十年燈!紅土地永遠存在,因為文學不會熄滅。
因為一切堅守都是美麗的!因為堅守受到人們敬重!
向家鄉(xiāng)的紅土地致敬!
2020.11.12草
作者簡介:
向筆群,重慶酉陽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貴州紀實文學學會副會長,貴州新世紀十大詩歌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