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玉太丨為中國當代作家蔡越濤的《越濤詞》第三部作序

蔡越濤,當代作家,中國首個現代小說“詞牌創造性寫作”發起人,被文壇譽為“當代李清照”。
長城內外嗅山花 昆侖之巔吻雪蓮

屈指一算,我與蔡越濤打文墨交道已近二十年了。
她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僅是高顏值的相貌和大家閨秀的做派,落落大方,不亢不卑,更是她骨子里的真誠善良和為人處事的低調內斂,從不張揚。這些年來,她始終對宋詞孜孜不倦的鉆研和創作新宋詞,成績斐然,實則鳳毛麟角。

這是我第三次用同一詞來形容蔡越濤的詞章驚艷,似乎也沒有更妥帖的詞匯比這般的歡欣描述來得由衷自然。可以肯定,她的《越濤詞》不僅與宋詞形似,而且神似,是形神兼備的新宋詞。其美妙表現在用詞巧妙,畫面靈動,意境富有極強的想象空間。更可貴的是,每一首詞都有靈魂。
在中國諸多文學體式之中,宋詞是最為奇妙的文學載體。它突破了中國傳統的載道言志的觀念,擺脫了某種政治的束縛,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讓讀者因自己的修養、品格和所受教育的背景、環境、傳統的不同,而能讀出新鮮的意思。

縱觀千百年來的文學史,從先秦《詩經》與楚辭的誕生至今,對文學產生了經久的影響,也是中國傳統文學精神的源頭之一。而真正流傳于世的作品,多是描寫愛情的。
展卷《越濤詞》(三)不難發現,詞作真實的反映了社會生活,流露出作者的特定傾向,表現作者的情感脈絡。內容豐富璀璨,涵蓋面頗廣,從作者對生活的觀察、愛情的感召,尤其寫到對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感悟。其中最能令人心醉又心碎的,還是作者對愛情的涉獵,時而熾烈執著,浪漫灑脫,時而又悵然失落,珠淚輕彈,寫足了愛情真實自然的存在狀態。

可以想象,那三春翠墨里,“欲伏案,筆底亂,兩相知。愿得一人真意赴瑤池”、“待晴日,花好月圓。雁字回時,云朵三千,心香一瓣”的場景是何等的浪漫。那“衷情訴,眸波柔,柳浣腰肢瘦。千年一回遇君郎,哪管殘更驚玉漏”的春江一隅,“多情總是黃昏后,云鎖朱窗花滿樓。一任聽君,紅塵供參透”、“眉梢眼角任東風。踏破紅塵八萬里,余生盡付只為卿”的濃情蜜意,又是何等的熾烈。
愿望總是美好的,而現實卻總是殘酷的。當“縱使相思長成草,秋風共我扶銹鋤”的表白尚有溫度,怎奈何“寂寞梧桐逢秋雨,葉落階前添幽緒”、“一枕涼痕,三疊空庭影。瘦盡燈花難脫怨,多情偏作無情弄”、“千般幽緒亂,臨風久憑闌。薔薇殘落君未還。披衣移步軒外、聽杜鵑?!辈挥傻厝f千感慨油然而生:“佳人盼,塵緣斷,眉梢寒”、“夢斷飛鴻扯斷腸,披得一身薄涼”、“許一個情深似海,不抵相伴舒眉黛”??!

眉尖淺笑千愁盡,拂袖一甩萬事空。
我們常說,文如其人。讀詩詞更容易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蔡越濤慣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象征和隱喻來表現它的意蘊,恰到好處地進一步拓展視野與胸襟。一個成熟的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境界,才會有“生就傲霜骨,何懼冰雪叢。登臨絕頂處,忽覺萬事空”、“昨夜敲窗雨,今朝花作塵。度身濁世外,悠然逛煙村”、“一任流光常梳柳,蝶戀荷花多溫恭,凋零亦傾城”的灑脫與釋然。只有到了一定的格局,才會對世態炎涼有一種淡然的視角。“雁斷霜凝蕭瑟處,亦無清歡亦無愁。莫再嘆悲憂”、“紅塵凡事莫深追,綰個清歡眉彎駐”、“甘苦自家知,無需他人述”的冷靜與深沉,也只有人生的修煉到一定程度,看淡世間事,修得平常心,才能有“浪得浮名三十載,追風追月已半生。云被覆千層”、“世間功名攬盡,終卻了歸煙云”的看淡放下。看似云淡風輕“銜花一聲笑,萬事付煙塵”,但她還是迸出了“一腔癡情生煙霧,韶華正好,知己難求,更與誰人訴”的泣血吶喊!這就是人生。漫漫人生路,能擁有一兩個知己,已經是蒼桑歲月給予的最大恩賜。

人生的坎坷與悲涼,并不能催毀人的意志。只是“山依舊,河依舊,志未酬。卻道殘生余路已逢秋”的現狀令人苦悶,人生過半,壯志未酬的無奈躍然紙上。再來體會“身寄蒼茫囂也去,幽夜靜風流。卸任浮沉官已休,莫再病酒相酬”的五味雜陳,一言難盡。到頭來,醍醐灌頂的還是“紅塵堪作煙云浪。惟有生死,概莫惹惆悵”、“憋屈不妨哭一哭,淚拭干還是翹楚。”看明白了,放下了,自信依然。
千百年來,外物雖變,情志或未改變。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詩詞最大的作用是讓人內心有一種活潑敏銳的善于感發的心靈,一顆不死不僵化的心靈。它簡潔優美,能把漢語漢字所蘊含的審美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從而提升人們的人格境界,陶冶情操。

《越濤詞》(三)較前兩部詞作而言,作者在詞性的把握上更加行云流水,成熟老道,詞的技術處理更加嚴謹,也更加具有審美價值和學術價值。

據我所知,在《越濤詞》(三)付梓之前,作家出版社亦將《蔡越濤文存八卷》列入近期出版規劃。期待早日問世!
同時,我也期待她正在整理的散文集早日與讀者見面!
2019年11月16 日于北京
2020年疫情中修改于石家莊市元氏縣張玉太藏書屋

張玉太,筆名:張帆。河北省元氏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出版社資深編輯,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委員,曾為臧克家、賀敬之、李瑛等大家的作品擔任責編,并為當今三百多名中青年詩人、作家擔任責編。

作者:張玉太
來源:行葦春秋
https://mp.weixin.qq.com/s/QehK8K_wAS17-6j0RFEVvg
來源:行葦春秋
https://mp.weixin.qq.com/s/QehK8K_wAS17-6j0RFEV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