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粉
作者:王軍
作者:王軍
老友粉是廣西飲食特色三大米粉中的其中一種,除平時朋友間說起的那個遠近聞名的柳州螺螄粉外,因只身廣西少的原因,其余的兩種米粉,我知之甚少。在北方的生活中也未曾聽到席間的朋友提及過它。
記得剛離開桂林前往南寧時,因時至午后到達,單位的食堂已飯過人走,隨行的友人便對我說:“中午過了,在街頭吃點兒吧。”
我望著他面帶難色,一臉歉意的神情,便點頭應允著。
于是,我倆沿街沒走幾步,見滿街冒著炊煙的余香撲鼻而來,瞅著平日熟悉的幾家米飯、包子鋪,正在小店兒的門口前猶豫不決時,友人開口便說:“到南寧來,吃點兒當地的特色吧。”
我望著他隨后應了一聲:“好。”
他指著不遠處的一家店鋪,對我講起了廣西的特色小吃。他說:“北有桂林米粉,南有南寧的老友粉,是地道的當地飲食。”
我聽他在講述的途中,一頭鉆進了眼前的店鋪里。
那店鋪不大,有十多平米的地方,見兩三個背著背包學生模樣的店客坐在那里,低著頭津津有味地吃著。我看著墻上掛著的食譜,開始琢磨自己來碗什么。
那食譜不貴,多數在十二三元左右。有帶湯的,干炒的,雞肉牛肉的,青菜素食的……我瞅了半天,最終要了份干炒的。
于是,我依墻邊而坐,愣愣地望著店內依稀可數的幾個客人,見他們的穿戴和打扮,應屬于這座城市的匆匆過客而已。
身在異鄉,人所求的除一身平和的心態與安全外,更多的是領略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給予心靈的慰藉。有時,一碗小湯是那樣的滋滋有味;有時,一杯粗茶是那么的暢飲難離。
有人說,人一室一床而已;也有人說,人一胃一飽而已。
望著那個吃完米粉抹著嘴從衣兜里掏出皺巴的十元錢的男人。忽然,我想起自己在創業的跋涉中,那個初次步入滾滾紅塵的世事里,覓一碗生活的溫飽是多么的艱難,嘗一口世道的煙火是多么的不易。
我曾在午間過后餓得咕咕肚叫腸鳴的煎熬中,挺著生活的渴望;也在醒來的早晨瞅著陰雨連綿的天氣企盼晴天。在那個渴望的眼神兒里,我可隨著父親上山尋找生活的甜頭;在那個企盼的日子里,我可學著大人的樣子,挑起生活中的擔子。
生活中有人身在高處愛盛氣凌人,也有人出身貧寒卻財大氣粗。
望著眼前店員端來的一盤油淋淋的干炒老友粉,那細細的牛肉末和兩片綠葉的青菜在盤子里顯露著,那飯吃得好香,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