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遇見了會計!
作者:丁會仁
作者:丁會仁
1993年7月7日,我忐忑不安的進入了考場,那些年的高考日子都是定在國家紀念日,對我們考生而言,那就是十年磨一劍,該是亮劍的時候了,那時候農村中學沒有考場,所有考場全部安排在縣城,我記得我是安排在縣委黨校的考場,母親從老家趕到縣城陪考,第一天很順利,會做的全做了,不會做的也全部寫滿了,而且還空余時間檢查了一遍,第二天,第三天也都很順利,但有一門沒有發揮好,而且是擅長的一門,整體感覺是終于考完了,有一點點遺憾,這點遺憾讓我人生的經歷多走了些彎路,也多了些曲折和坎坷,高考后的日子里,我回到了家鄉,母親寬慰我,如果確實考得不理想,大不了復讀一年,整個夏天,我仿佛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得知成績的那一天,我在田里干活,412分是國家的分數線,我上了國家線,我清楚記得母親很高興,煮了雞蛋給我吃,雖然我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但終究還是考上了,我走了十多里路去三汊港高中的校園,那時候校園放假,所有錄取通知書都是郵寄到學校,曹正龍副校長告訴我,全縣文科生上線5名,我們學校2名,第一名是王親林,他后來上了九江師專,我是第二名,我去了省城南昌,江西省機械工業學校工業會計專業,那幾年三汊港高中是全省響當當,91年出了一個陸夢龍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后來在中國社科院,92年出了一個九江狀元查正賢,考入了北京大學,后來在華東師范大學古漢語方向博導,我們93年第一名只考上了九江師專,算是啞了,但后來出了一個才子柳春蕊,在縣中復讀后考入安徽淮南師范學院,然后考入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漢語言文學專業副教授,是三汊港高中我們那一屆的佳話。
1993年9月,父親東挪西湊,借足了學費,特地從外地回到老家送我去省城,從都昌到南昌是要走鄱陽湖水路,要坐一夜的輪船沿贛江逆流而上,直達南昌滕王閣下面的南昌碼頭,那一年,我19歲,我離開了故鄉,我來到了省城。我依稀記得,我三年前,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高中,三年后,我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進了江西機械工業學校,就讀工業會計專業,幾年后我又以會計碩士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會計碩士攻讀MPAcc,說實話,我不是聰明的人,我只是一個勤奮的人,是一個笨鳥先飛的人。我的希望只是考上大學脫離農門,在今天看來是俗得不能再俗了,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中專生三個字一臉茫然,什么是中專生呢?中專生是不是和高中生一樣,對60年末70年代初的人來說,中專生那是鐵飯碗,是干部編制,國家包分配的,考上中專,國家每年有䃼助金,還有獎學金,我是高中考上的中專,只要2年就可以畢業,而如果初中考取的中專,是要四年才能畢業,讀中專的好處就是畢業有國家分配工作,而且是干部編制,我很多中專同學畢業后大都進入了機關,現在都是一官半職,不要小瞧這一代中專生,那可是各地的佼佼者,那個年代,第一批最優秀的生源進入中專,第二批優秀的生源進了高中讀書,然后是高中優秀的人考取大學,跳離了農門,我記得我的中考成績是遠遠超過中專線,我沒有報考中專志愿,憑當時的成績在縣中也是名列前茅,我陰差陽錯的去了一所農村中學,又陰差陽錯的成了一名中專生。我要感謝我廳里堂哥丁會華,他特地跑到鷹譚錄取現場,找到他的親戚,最后錯過了大專錄取期,沒有錄上大專,最后好歹找了一個中專學校,這個學校沒有報過任何志愿,也從末聽說過,我清楚地記得,我去了省城,這個校園也不是江西工業學校的主校區,而是江西機械職工大學的校園,里面有江西機械工業學校的幾個中專班級,這個校園很奇妙,里面有南昌大學的大專生,有江西機械職工大學的本校招的江西省機械行業工廠的職工在讀大專生,我們屬于中專生,我們的班級叫“九三中會”,意思是九三級中專會計,這個名字我很有感情,以至于我在北京創業都取名于“中會”而且申請了商標,我申請的民主黨派曾經一度想入“九三學社”,只是后來來美國求學,慢慢這個入社的事就擱置了,這是后話。中考時我遭遇了一次烏龍,高考我又差點名落孫山。
我一直沒有明白過來,我去了省城報到就讀學校后,我的分數竟然全班第一名,也就是說我是大專的分數上了中專,和我高中命運一樣,那時我是中專的分數上了高中。
這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我原本打算保留學籍回去重新高考一次,或者我打算上了2年中專再去高考一次,考入理想中的大學,我的如意算盤落空了,我了解的信息是,只能放棄學籍退學回去才能高考,如果中專畢業只有畢業兩年后才能參加高考,在校生是不能參加高考的,那時的政策,扼殺了多少學子的夢想和希望,至今有一大批優秀的人第一學歷仍然是中專。那時候,正值各種變革,會計專業也從收付實現制變為權責發生制。我們對前途感到了擔憂,尤如會計準則中的待處理財產分配一樣,那時的學習變得越來越浮躁,也正是那一年,我們接觸了高等學校教育自學考試,作為學習委員,我們幾個學習成績好的開始參加江西財經大學主考的會計學大專自考,我2年中專學習期間通過了江西財經大學的大專自考,拿下畢業證,“這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如果你想學習,不要猶豫,如果你想達到理想的彼岸,也不要放棄,在那個艱難求學時期,學習讓我進步,會計讓我受益。
暮然回首,多年后我發現,也許上帝關閉上了一扇窗戶,但同時又為你打開了另一扇窗戶,我們生活在這個偉大的變革時代,人生猶如一個競技場,比賽何時開始,何時暫停,何時發力沖刺,全在于你自己,每個時代有不一樣的路,會演繹著不一樣的人生,那一年,我為了最初的夢想和理想,我來到了省城,我在辛家庵的校園里快樂的學習和生活,那一年,我懵懂無知,我不會普通話,我遭受了哄堂大笑,那一年,我苦讀會計,我鉆研學問,我學會了讀書,那一年,我學會了寫作,我成了廣播站編輯,那一年,我的會計一直是100分,感謝那個年代,感謝青春年華的歲月,感謝我的中專生活!我突然間明白,這么多年來,我是那么喜歡我的專業,我一直在會計的行業里耕耘,天道酬勤,我從一個個小小的會計到成為北京最年輕的高級會計師,然后又從事財稅的相關研究和工作,我的骨子里流淌著會計的血液,這是我中專生活帶給我最大的收獲。
我是一名中專生,我曾經失落過,她讓我抬不起頭,我拼命的學習,拼命的考試,自考大專,攻讀本科,考研究生,讀了三個碩士學位,接著攻博,然后成為一名會計碩士導師,以致于有些時候,我從深夜醒來,我多年來的努力和堅持,是我學習的經歷和研究帶來的,我不甘于平庸和平凡的性格,讓我嚴格要求自己,我要改變自己現狀,我要努力奮斗,我要好好學習!我也曾經驕傲過,在我的中專生歲月,我遇見了會計,我從一名最簡單的會計生,從會計基礎開始,初級會計 、財務會計、工業會計、商業會計、銀行會計、會計學、高級會計學,我要感謝我的中專學校,我永遠記得我的會計老師,南昌鋼鐵集團的總會計師林書山老師,他帶我走入了會計的殿堂,我門門會計課程都是優秀,幾乎是100分,我在會計專業是學得那么津津有味,對數字的天然敏感,讓我在會計領域如癡如醉,那些會計分錄倒背如流,還有那些枯燥乏味的數字,猶如干甜的泉水,滋養著我求知的夢想,會計恒等式不僅僅屬于會計人,“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是每一個人的人生課,在人生的旅途中,借貸平衡,有付出就會有收獲,過去的付出也許是沉沒成本,但是它會在某個時間點像投資收益一樣,加倍的回報給你,那一年,我在我青春最美的歲月里,遇見了會計,那一年,也遇見了最好的自己!
那一年,我遇見了會計!那一年,我開始了燦爛的中專歲月!
作者簡介:
丁會仁,博士,武漢大學MPAcc,中國人民大學MBA,中國礦業大學MBA,中央財經大學訪問學者,武漢大學會計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MBA碩士生校外導師,獨立作家,高級會計師,高級經濟師,著有暢銷書《大國企業》《口碑-雷軍和他的小米之道》,曾創作詩歌《武漢,挺住!》《鐘南山,您就是那座山!》、《鄱陽湖,我遙望的家鄉》、《北京的初冬》,散文隨筆《故鄉的夢松堂》、《感恩!2020》、《村東南的大塘》、《丁仙峰下的回憶》、《南院的日子》、《學會沉淀,向陽而生》、《那一年,我遇見了會計》、《這一年,我在美國》、《邂逅武大珞珈山》、《永不放棄的人大夢》等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