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院的日子
作者:丁會仁
作者:丁會仁
我是1998年考入南院的,我們習慣于稱之為南院,是和北院相對的,北院是大領導培訓和研究生培養的地方,我們去過北院的禮堂開過會和去過圖書館借過書,和南院相比,北院簡直天堂一樣,但南院也自得其樂,風景這邊獨好,南院見證了百年歷史,風雨自得園,“自得園”是雍正為允禮賜園名,取宋代大儒程顥的詩句“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之意,命名“自得園”并賜予御書“自得園”匾額,還題寫主要建筑春和堂、靜觀樓、心曠神怡、遜志時敏。南院最初的樣子是自得園,自得園的大門開在南墻中部偏東的位置,為三楹歇山式,與圓明園大宮門東西咫尺相望,只是可惜了,一圓的勝景在歷史的變遷中蕩然無存,保存最完整的是靠近頤和園這邊的一排排四合院,據史料記載,這些有歷史的院落是自得園的內務府和步軍統領衙門公所所在地,后來自得園成為御馬圈,再后來火燒圓明園時,御馬圈連同自得園的建筑多被燒毀,成為一片瓦礫之地,在靠近頤和園的長廊上,這里后來建起了一組組四合院、三合院的建筑,與頤和園中的德和園的大戲臺隔墻相望,后來這里發生了很多故事,而且頗為傳奇色彩,最有名的是北京最早的電話通訊點就建在此地,那時候的電話通訊是非常稀罕的,這個“西洋玩意”讓自得園成了一個扭扣,連接起大清帝王朝與世界的聯系,后來這個小小的院落建起了升平署衙門,頤和園和南院相臨的街取名“升平署街”就是這么得來的,升平署就成了排戲演練休息的場所,大體如此,好一幕幕大戲拉開帷幕,這里見證了所有宮廷大戲,也見證了大清從盛世到衰敗,據說“飛機樓”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北平的指揮部,終究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歲月留下的痕跡讓后來人嘆為觀止。
98年的夏天,一場史無前例的特大洪水肆虐了大半中國,長江流域告急,九江告急,九江潰堤,工作單位全淹了,鄱陽湖的老家也是災難大片,98年的大水,我整個人蒙圈了,那年9月,我帶著九江市政府蓋紅章的抗洪一線的表揚信來到了北京,沒有帶任何其他物品,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本科求學生涯,那場大水給了我最珍貴的記憶。在時間的深處,驚濤駭浪,那年6月開始,天幕拉開,撕拉成一道道口子,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湘水發難,贛水的蒼茫,祖國的動脈長江洪峰迭起,一峰高過一峰,長江驚濤拍岸,1998年的夏天,長江瘋了,狂濤插上了翅膀,這一年,我來到了祖國的首都北京,來到了南院。感謝學校的老師和領導,不僅給我們洪災逃難過來的學生免了學費,而且組織了捐款和安排了勤工儉學的機會,我清楚的記得校團委書記陳老師和校領導張老師給我們無微不致的關懷,謝謝您們!多年以后,那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我們一個個弱小的個體在災難面前手無縛雞之力,是學校領導和同學們伸出了援手,是您們給了我們幫助,是您們給予了我們力量。


自得園,你靜靜地在那里等著我們!我們會回來看你的!
作者簡介:
丁會仁,博士,武漢大學MPAcc,中國人民大學MBA,中國礦業大學MBA,中央財經大學訪問學者,武漢大學會計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MBA碩士生校外導師,獨立作家,高級會計師,高級經濟師,著有暢銷書《大國企業》《口碑-雷軍和他的小米之道》,曾創作詩歌《武漢,挺住!》《鐘南山,您就是那座山!》、《鄱陽湖,我遙望的家鄉》、《北京的初冬》,散文隨筆《故鄉的夢松堂》、《感恩!2020》、《村東南的大塘》、《丁仙峰下的回憶》、《南院的日子》、《學會沉淀,向陽而生》、《那一年,我遇見了會計》、《這一年,我在美國》、《邂逅武大珞珈山》、《永不放棄的人大夢》等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