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黃土地的精靈
——蘭花詩序
作者:忽培元
【編者按】本文是作者應邀為黃土地上的青年詩人詩集《如果可以,就這樣一直走下去》所作序言。蘭花等人的詩像馬蘭花一樣清新純美,更像一杯黃米酒,靜心養人啟智……
詩是最容易令人產生聯想的文學形式,詩人也是極富想象力的。讀著蘭花的詩,就如同回到了陜北,走在黃土山巒間,感受著藍天白云的悠然、風雪雨露的酣暢、還有那崖畔路邊一叢叢馬蘭草的孤傲與堅強……在全國萬眾抗擊新冠肺炎,各行各業努力復工開業、加緊生產運營的日子里,我收到了文友蘭花的詩稿。詩集的名稱很別致:《如果可以,就這樣一直走下去》。詩選給人一種強烈的信號,即這是一本具有哲理思辯意義的詩集,是年輕的詩人在黃土地上漫步顧盼中思想的印記與情感軌跡。詩稿即將付梓,據說是詩人的第一部詩集,可謂文學的新鮮成果。我歷來喜歡讀年輕作者的詩,雖然年輕的時候并沒有刻意寫詩。我的文學起步是由創作“陜北說書”話本開始的,寬泛而言,那也算是一種獨特的方言敘事詩。詩人李季先生在這方面做了深入大膽的探索。蘭花的詩無論形式如何不同,但骨子里顯然還保留有陜北民謠的精神氣質,即如從黃土地上生長出的一叢叢動人的馬蘭草,久經磨礪終于迎來了花朵綻放的季節。作者把自己多年創作的詩歌分為六輯:陜北民風,情深意濃,庚子之殤,墨染紅塵,見景生情,流金歲月等。詩意地記錄了大陜北的熱情純樸風土人情與庚子年全國人民戰勝疫情的壯舉;紛擾紅塵的眷戀與執著;行一段路觀一處景的悲憫傷懷與感慨;潛心品味每一份生命的禪意與歲月情懷。打開蘭花詩稿,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吸引你進入詩人廣袤的精神曠野和細膩豐富的情感世界。
在都市沉睡的夏夜里,端莊地靜坐窗前,品讀蘭花的詩,首先感到的是一股濃烈的生活氣息。這是泥土的氣息,是富于堅韌生命力的馬蘭草的氣息。是一個沉醉于生活溪流中的生命的鮮活氣息。有生活的詩,才具有這活潑潑生命的氣息。不同于那些喬裝打扮、故作高深、招搖過市的偽詩歌、塑料花,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蘭花上世紀80年代初生于陜北米脂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土窯洞中,因生活貧窮而隨父母遷徙延安,一直生活在陜北這片金色熱土上。與生俱來的質樸敦厚與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熱情純樸的風土民情是她詩歌創作得天獨厚的源頭活水。她生活在凡人小事之中,她就習慣以平凡世界里平凡人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表達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比如陜北民間藝術中,最具表現力、最能反映陜北人性格與喜怒哀樂情緒的便是以黃河為大背景的陜北嗩吶吹奏。蘭花詩中有一首《大嗩吶吹出黃河魂》:撩人的嗩吶聲/響徹云霄/憨厚淳樸的陜北人哪/忘不掉濃濃的故鄉情/信天游高亢/鑼鼓喧天傳蒼穹/溝溝岔岔里縈繞的回聲哪/崖崖洼洼上留古今/聽,黃河水滾滾/牽著祖祖輩輩魂/載著黃土高坡的夢/看,那千百年雄奇崢嶸/大嗩吶吹出黃河魂/放射著陜北漢子的坦蕩無私/和寬廣渾厚的性情/它深深吸引著姑娘的心/大嗩吶吹出黃河魂/就像黃河纖夫剛硬的脊梁/扛起那黃河濤聲/久久震撼著永恒的生命。這首激昂的詩,如同生活中溢流出的一樣,令人震撼同時陶醉其中,產生無盡的現場聯想。詩歌令“陜北人”這抽象概念變為了活生生的立體形象呈現于讀者面前,而詩人自身也就融化在這激昂宏闊詩象之中。
如果說詩的生命之源在于生活,那么其靈魂所在便是情感。情感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無處不有無處不在。蘭花的詩是有感情的,往往激情四射,但詩人抒發什么樣的情感,又是詩的成色的體現。好的詩句,不僅有血有肉,更重要的是有真善美的靈魂氣息存在,而不是獰邪之氛,或魑魅魍魎之氣宣泄。蘭花的詩里,恰恰能讓讀者感到明媚陽光與高貴氣韻的彌漫彰顯,且有身臨其境的強烈感染力。如《慢慢走,靈魂才能跟得上》這首詩寫到:走過春夏又入秋/不能停留不愿回首/漫空飄逸無止無休/沒有痕跡那是風的自由/燈火通明的街頭/總有摩肩涌動的人流/一個個孤獨的背影/在無邊的夜色里飄游/光陰在故事里行走/故事里你可曾有走丟/過往幕幕前路未卜/留一片云煙任楓葉悠悠/慢慢走,靈魂才能跟得上/不去追憶不必強求/人生風景處處有/不要忘了當初出發的路口/慢慢走,靈魂才能跟得上/別讓歲月渾濁了眼眸/在某天離開的時候/能夠笑對此生無悔的 揮揮手。同樣在寫平淡艱辛與苦難人生,但卻是微笑著的吟嘆,像是酷旱大地上一株堅強盛開的馬蘭花,總給人捧出一星星淺紫色的希望之光。
詩歌其實是夢的結晶。蘭花的詩是充滿浪漫情懷與美麗夢想的。她信奉只要勇敢做自己,永遠不會太遲。過去只是經歷,現在是嘗試,未來才是期待。向前看是理想和目標;向后看是檢驗和修正。有多少事,如果當初回頭看看,就會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頭一看,可以免去多少錯誤和遺憾。回頭看,其實身后也寫著前方的路。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別把人生想的太難,等等,這些從生活中品悟出的有溫度有深意的箴言美意,在詩人的夢境中隨時都能感受得到。比如,她有一首詩,標題如同一首歌名:《活出個樣來給自己看》,其中寫到:生活有苦也有甘/來到世上 就免不了遭遇磨難/逃不了那離合悲歡/逼在崖邊 也曾渾身打顫/跌入深谷 反而不再哭喊/殘酷的生活中 必須學會勇敢/抓住那根低垂的藤蔓/奮力往上攀/相信不遠處 定然陽光燦爛/活出個樣來給自己看/縱然荊棘塞途 咱也不膽寒/冰里穿雪里灌 崇山峻嶺跨險灘/活出個樣來給自己看/千言萬語 不如一次踏實的干/天大地寬 愛讓我們 無悔坦然/活出個樣來給自己看/擦去淚水昂起頭 把懦弱阻攔/生命那么短 讓愛永遠與我們相伴。
這種貌似有點直白,實則真誠坦露、直抒胸臆的充滿勵志豪情的詩句,更能體現陜北人的秉性氣質,讀來令人振奮。其實當下在我們每個人的夢境之中,最最缺少的,也就是這種自強不息的陽剛之氣與堅韌不拔姿態。
詩是寫給自己的,更是寫給社會和世界的。好詩必然是好國風。蘭花的詩中充滿家國情懷。這與那些囿于小我而無病呻吟之作截然不同。作為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兒女、新時代青年,只要是心態正常,誰不熱愛自己的祖國,誰不眷戀生養我們的熱土。就如庚子年這場波瀾壯闊、英勇悲壯的抗疫之戰,檢驗了中國,更震撼了世界。抗疫之歌,這是中國的“原創”大歌,是同仇敵愾的驕傲放歌。每一位人格健全的國人都為自己能做一名中國人而無比自豪!蘭花的《一片紅》,別出心裁地抒發了各自的愛國深情:
你是一只崛起的雄雞/昂首挺胸威武神氣/你神采奕奕/印證著多少不朽的傳奇/可今日/你著一襲深淺“紅衣”/讓多少華夏兒女/淚水決堤/我聽說/你只是遇到了感冒“發燒”期/于是,我們都乖乖呆在家里/我想:/只要我們不靠近你/你就會好的快一點/那一片紅/就會早日褪去/一片紅/在多少人心上翻涌/可它不再是遠山撐起的/一抹煙霞/而是中華兒女頰上滾過的/血一般的淚滴/祈禱那一片紅/快快讓春風將它遠送/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相信/滿世界的花/都將為你開放/以后的以后,我們都要好好的/在一起……
詩人的頌歌里,永遠充滿希望,洋溢著蓬勃朝氣。這也是黃土地的品格,無論多么干旱,多么寒冷或是遮天蔽日的沙塵彌漫,馬蘭草總是挺立于大地,照樣播灑淺淺的綠,綻放紫紅的花。恬淡與靜雅之中,呈現葉的頑強與花的純美,把自強不息與堅韌不拔的信息不斷傳達給外部世界。這就是蘭草的魅力,也就是蘭花詩的雋永價值所在。也許只是萬千中的一種,一種讓你銘記一生。
2020年7月18日

忽培元,祖籍陜西大荔,1955年生于延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國傳記文學創作與研究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現任國務院參事。
主要作品有文學傳記:《蒼生三部曲——群山、長河、浩海》《耕耘者——修軍評傳》《百年糊涂——鄭板橋傳》《難忘的歷程——延安歲月回訪》《劉志丹將軍》《謝子長評傳》《閻紅彥將軍傳》等;長篇小說《雪祭》《神湖》《老村》《鄉村第一書記》;中篇小說集《青春記事》《家風》,中短篇小說集《土炕情話》;散文集《延安記憶》《人生感悟》《毛頭柳記》《大慶賦·鐵人銘》《地耳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記》《秦柏風骨》《山秀珍》《義耕堂筆記》;長詩《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慶人的故事》和詩集《北斗》《開悟集》等。
《群山》《耕耘者——修軍評傳》分獲第一屆、第四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長篇);長詩《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慶人的故事》獲中華鐵人文學獎。作品被譯成英文、俄文在國外出版。
反映當代生活的長篇小說力作《鄉村第一書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已改編成同名電視劇。
作者:忽培元
來源:陜西文藝百家
https://www.toutiao.com/i6920742540719292943/?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611370394&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101231053140101350542043642CD0F&share_token=d4b042a1-d3ab-44ea-9cf6-911ce722179f&group_id=692074254071929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