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丁會仁
作者:丁會仁
朋友發(fā)來微信,她說她工作單位關(guān)系太復(fù)雜,一點點小事都是你爭我吵,特別是原來一同進去單位的同事可能為了一點點小利益都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經(jīng)常背后打小報告,她也經(jīng)常被領(lǐng)導批評。她說她好想換工作,心太累了。我告訴她,不管在哪個單位,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人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是貴人,可能會幫上你,有些人是小人,可能會害了你。人這一生中,可能會遇到波折,也可能被壞人所害,會遭受到挫折,會遇到低谷期。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調(diào)節(jié)好自己。千萬不要試圖去爭辯,去吵架,甚至制造敵人。一個人要多交朋友,少樹立敵人。也許你可能爭辯贏了,但最后或許也就輸了。不爭是一種智慧。“智者不爭,仁者不憂。”不爭也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學會不爭,生活就會多一些包容。
卡耐基曾說:“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不爭”。有人說,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為了一個面子去爭得個你死我活,這或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緣故。不管遇到什么情況,在爭辯中或者爭吵中,往往浪費了時間,消耗了感情,傷害了彼此。最后往往不是爭辯的本身問題,而是可能延伸出別的傷人語言。這可能傷害到別人,最后往往傷害到自己。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很多政見不合,觀點不同的人,都往往試圖去說服別人,但有時候是不太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例如某件物品,有人喜歡這個,有人喜歡那個,不管喜歡什么,肯定有他喜歡的理由,真的沒有必要去改變一個人,而且有時候是很難改變一個人的。力爭做到不爭,是一個人骨子里的最好修養(yǎng)。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學會不與任何無關(guān)的人去爭。我們周圍總有些人,喜歡對別人說三道四,對看不慣的事情品頭論足,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很多時候,要冷靜下來,學會處理各種糾紛,最好是不要去管閑事,閑事管多了就會自生煩惱。有人說,對付“好為人師”的人最好是八個字“關(guān)你啥事”和“與我何干”。不要去解釋,不要去爭論,你若去爭辯,這也許不是你的本意,但往往最后會失望,對別人失望,也會對自己失望。另外,我們不要和最親近的人去爭辯,和家人爭辯,和親人爭辯。很多時候,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一樣,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想法自然就不一樣,很多人生活頻率就不一樣。學會多包容一些,學會多寬容一些。否則你有可能最后贏了道理,但是輸了情分。你若不爭,一切都好!
不爭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努力走自己的路,好好欣賞路上的風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學會試著去包容別人,學會輕輕與自己和解。最好去努力發(fā)自己的光,不去吹滅別人的燈。人的一生中,只要身正就不怕影子歪,只要心正就一生無愧!

丁會仁,博士,獨立作家,學者,暢銷書作者,高級會計師,高級經(jīng)濟師,多篇作品發(fā)表在《人民日報》、《新華網(wǎng)》、《作家網(wǎng)》和《作家》等主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