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我認識的海子

我認識的海子
 
作者:葦岸
 
  引言
  3月26日是當代青年詩人海子(1964—1989)逝世32周年紀念日。《草原》1985年第4期首發海子的成名作《亞洲銅》,這是海子第一首公開發表的詩歌。自此至1989年離世,短短的5年時間里,《草原》先后發表了他17首詩作,包括詩劇《遺址》,成為海子生前發表作品最多,給海子帶來影響最大的文學刊物。
 
  今日,選發著名作家葦岸(1960—1999)的散文《我認識的海子》,紀念兩位早逝的作家、詩人。
 
  我和海子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冬天,時間約在一九八五年底或一九八六年初。那天晚上,他是隨一個寫小說的朋友,一起到我家來的。當時他所執教的中國政法大學,正準備由市區遷往昌平,部分教師的宿舍先行搬到這里,臨時住在城西北角西環里小區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租用的樓里。我記得當朋友向我介紹說:這是海子,政法大學的教師,寫詩的。我感到很驚異,因為看上去他還完全像個孩子。他身體瘦小,著裝隨便,戴一副舊色眼鏡,童子般的圓臉,滿目稚氣。雖然他此時已二十出頭,但在他身上,依然是一種少年的和早慧的氣息。
 
  海子一九六四年生,一九七九年十五歲時即從安徽懷寧家鄉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他畢業時的年齡恰是我們一般入學時的年齡。畢業后,他被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初編校刊,后走上了講壇。我尚未讀過他的詩,也未聽說過海子這個名字,但他的神童歷程,已令我肅然起敬。一生遠離巴黎,居住在比利牛斯山區的故鄉小鎮,寫出“把我們得不到的幸福給予所有的人吧!”(《祈禱》) 的法國詩人雅姆(一個我非常喜愛和崇敬的詩人),被里爾克敬重地稱為“外省的詩人”。此時我將我眼里的海子,看作“一個外省的少年形象的詩人”。他實際已在自己的詩中,寫下了“第一個犧牲的/應該是我自己”(《一九八五年詩抄之二:種子》)這同樣震撼心靈的詩句。
 
  這之后,我們好像見面并不多。真正密切交往,是后來的事了。不久我從家里搬出,恰好也住到了西環里。我住的六號樓距他們的十五號樓很近,一樓之隔,幾分鐘的路。由于我們都是單身居住,因此來往沒有任何顧忌。誰想到誰那去,完全不必考慮此時是什么時間,直到一九八八年他們搬進位于城東的政法大學新校。我們在西環里做了近兩年的鄰居。
 
  海子在我所結識的朋友中,是我感到交往上最無障礙、最自然、輕松、愉快的一個人。他胸無城府,世事觀念很淡。平日的海子,既有著農家子弟溫和與純樸的本色,又表露著因心遠而對世事的不諳與笨拙。
 
  海子比我小幾歲。但無論是在文化視野,還是在詩學修養上,他都是一個先行者和遠行者。他對詩歌更為專注和深入,他是一個洋溢著獻身精神的純粹的詩人。
 
  海子廣讀博覽,涉獵寬泛。他看書的速度很快,每次我到他那去,發現他正在讀的必定是一本新的書。有時他從我這拿走一本書,第二天便會將讀完的書送還。我有一些書是經他談論、推薦,才買來或首讀的。這里我首先要說的,是美國十九世紀作家梭羅的那部光輝著作:《瓦爾登湖》。由于海子的傳播,我讀到了這本有生以來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海子講,他一九八六年讀到的最好的書是梭羅的《瓦爾登湖》,一九八七年讀的最好的書是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孤筏重洋》是一本小書,譯本為一九八一年版,定價很低,海子碰上時大概買了好幾本,分送給朋友。海子臥軌時,身邊帶了四本書,其中即有我們上述談到的兩書(另兩本為《新舊約全書》和《康拉德小說選》)。一九八八年春,海子去了一趟四川,回來后,有這樣三個細節使我至今記憶猶新。一是他說的一句近乎戲謔的話:四川常年陰天,所以當地人看起來就像每天都在搞陰謀似的;二是他送給我一張他在沐川與詩人宋渠、宋煒兄弟合影的照片;三是他向我推薦他在當地書店買的一本有著“文明人從未能在一個地區內持續文明進步長達三十至六十代人以上”論斷的書:《表土與人類文明》,海子曾到我這里找過關于大地的書,他說至今尚未看到一本這樣的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沾點邊。那次他并未如愿,只拿走了漢姆生的小說《大地的成長》和一本《愛鳥知識手冊》。
 
  我們常一起進城。主要是去書店、看展覽或見見朋友。我現在能夠記起的有這么幾次。一次在新街口書店,我們每人買了一本奧維德的《變形記》。這是一本深受歷代作家喜愛的書,《神曲》中,它的作者被但丁列為荷馬、賀拉斯之后的人類第三大詩人。我曾有在買來的書上即興寫下一兩句話的習慣,類似“有助于文明社會喪失了的想象力復蘇” (《希臘的神話和傳說》)等。在這本書上我寫了“熱愛人類的童年”,時間是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另一次是海子隨我去顧城處,那天我們被主人誠懇留住了。都談了什么,我完全想不起來了。印象僅存的一個細節是,晚上我們一起看一個有關西藏的電視片,當時美術館剛剛舉辦了一個“西藏民間藝術展”。我問顧城去看沒有,顧城說了這么幾句:聽江河講不太好,就沒有去。后來我忽然醒悟了,江河是只看書、看畫片、聽音樂,而不看實物和自然的,我被他騙了。還有一次,我們一起到美術館看一個國外畫家的畫展。是一人的,還是一個畫派或國家的畫展,我搞不清了。只記得這個展覽出售許多印象派以來的繪畫大師的畫冊,印制精美,都是原版進口的,很貴,但機會難得,我們每人買了一冊。海子選的是塞尚,我選了馬蒂斯。塞尚,一個崇尚體積和結構,注重造型的革命性畫家,被世人公稱為“現代繪畫之父”。除此,我仍想更深地理解海子這一選擇。寫作本文的時候,恰好我的一位熟知海子作品的朋友,上海的青年畫家丁乙,自滬來京觀看意大利當代畫家米莫·巴拉第諾畫展。
 
  我請他談了他的看法。他認為,海子的作品雖然有著理性的框架,但本質上仍是抒情的,直覺上他需要補納“理性”,故他選擇了塞尚。
 
  布萊認為,年輕一代的美國詩人在成長中,正在被學校生活的穩定、富裕所軟化。他主張詩人應自覺接近自然和底層普通大眾,過艱苦的目子。和梭羅一樣,他身體力行。布萊畢業于哈佛大學,在紐約生活幾年后,便遷到了明尼蘇達州馬迪森市附近的一個農場。在美國,我還知道詩人弗洛斯特和散文大師懷特等,亦在農場(美國的鄉村)定居。在僻遠的地方生活久了的詩人,唯一感到不利的是什么呢?布萊說:“最近我認識到住在一個不需要你,不敬重藝術的城鎮,就一定會產生自我懷疑。是的,葉芝有時和自己爭辯:不知多少次好奇地想到自己,原可以在一些人人能理解和分享的事物中證實自己的價值。”住到昌平這座距市區三十公里,毫無文化和精神可言的北方小城的海子,是否具有與布萊相同的感受呢?海子曾有一首關于“孤獨”的詩,發表時,我注意到他換了這樣一個標題:《在昌平的孤獨》。
 
  在駱一禾致友人的書信和西川的紀念文章里,都對海子的居室有所提及。一禾寫道:“海子是個生命力很強,熱愛生命的人。”“他的屋子里非常干凈,一向如此。”的確這樣。在他的樓道門上,貼著一幅優美的攝影作品,內容為風景中的歐洲城堡。
 
  從樓下上來,你會覺得這幅畫在向你說:這是一個詩人的居所。
 
  一張床,幾個書架,一張書桌,大體構成了我們這位熱愛生活的詩人居所全部內容。墻上飾有一塊醒目的富于民間色彩的大花布,一張梳著無數條小辮子的西藏女童照片,凡·高的《向日葵》,還有一幅海子很喜愛的俄國畫家弗魯貝爾的作品:畫面是一個坐著的男孩或小伙子,英俊、漂亮,神情略顯憂郁,面題為《坐著的魔鬼》。一禾說,海子的屋子里有一股非常濃郁的印度香的氣味,并曾警告他“不要多點這種迷香”。這與他的寫作有關。海子喜歡夜里寫作,每晚他還要喝咖啡。
 
  到了一九八八年上半年,他們搬進了新校。這使我們的來往驟然減少。新校在城東,由西環里騎車,至少需二十分鐘。
 
  海子不會騎車。我到他那去,又時常撲空。此后直到出事,近一年時間,我們見面的次數很有限。
 
  關于海子的死因,當時有各種說法。虛妄的,鐵心的,聽到別人的災難便興奮的。如:海子練氣功走火入魔,想試試火車的力量;海子寫完《太陽》之后,感到難以為繼了;海子想以死來提高他的詩等。一禾的“有過‘"天才生活’的人,大都死于腦子”的說法,是善意的,研究的,負責任的。他的角度,是依據海子留在校內的遺書中說他出現了思維混亂、頭痛、幻聽、耳鳴等癥兆,伴有間或的吐血和肺爛了的幻覺等來確定的。
 
  他認為,“這是腦力使用過度以后腦損傷的癥候”。西川認為,加繆講,任何詩人的自殺都是有其直接原因的,一禾的說法,提供了一個“背景”,它還是另有導火索的。我覺得這樣的判斷是全面的、客觀的,接近真實的。
 
  上海詩人陳東東,在他的悼文《喪失了歌唱和傾聽》中,生動地把海子看作嗓子,把一禾看成一個傾聽者,一只為詩歌(或海子的嗓子)存在的耳朵。這是個極為恰當和出色的比方。當我們讀了一禾關于海子的文章和書信,我們會說,沒有什么人比一禾更知海子及他的詩,一禾認為:“海子是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貢獻的有世界眼光的詩人,他的詩歌質量之高,是不下于許多世界性詩人的,他的價值會隨著時間而得到證明。”我贊同他的結論和信心。海子,一個祖國難得的“點石成金”的詩人,在他的短暫的寫作生涯(成熟期: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九年)中,為祖國和人類留下了五百首抒情詩,七部長詩(詩劇),計二百多萬字的詩文作品。這里,我想再提兩位早逝的俄羅斯詩人。一位是謝苗·雅可夫列維奇·納德松,一個終年與海子相同的詩人,他死后,俄羅斯為他制作了金屬棺材,舉行了隆重葬禮,隨后出版了他的詩歌全集。另一位是我們熟知的謝爾蓋·葉賽寧,在他的故鄉梁贊,每逢九月二十一日(葉賽寧的誕辰日),都要舉行俄羅斯文學日;他出生的康斯坦丁諾沃村,也以葉賽寧的名字命名,并與周圍地區一起,被宣布為國家保護區。海子離世已經十年了,而他身后的一切,還僅限于朋友們私下的種種努力。
 
  我幻想,期盼,并滿懷信心地相信:終有一天,海子會從他的祖國那里,得到像俄羅斯給予她的葉賽寧那樣的榮譽。
 
  一九九四年四月至五月
  一九九五年五月五日修改
  (選自《大地上的事情》一書)
 
  作者簡介
 
  葦岸,原名馬建國,1960年1月生于北京昌平北小營村。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哲學系,畢業后任教于北京昌平職業教育學校。1988年開始寫作系列散文《大地上的事情》,成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9年5月19日因肝癌醫治無效謝世,享年39歲。出版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最后的浪漫主義者》《泥土就在我身旁-—葦岸日記選,編選“當代中國六十年代出生代表性作家展示”十人集《蔚藍色天空的黃金·散文卷》,散文集《太陽升起以后》等。
 
作者:葦岸
來源:草原
https://mp.weixin.qq.com/s/csfF1uorFPB-1L7QhQyDXw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全部免费a级毛片| 大胸喷奶水的www的视频网站|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黄色免费一级片|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红色一片免费高清影视|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两个人看的www日本动漫| 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午夜激情小视频| 欧美日韩第一页| 女警骆冰被黑人调教免费阅读小说 | 欧美a级片在线观看| 午夜dj在线观看神马电影中文|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性一交一乱一视频免费看|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真实伦实例| www.亚洲日本| 日本永久免费a∨在线视频|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色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在线观看国产wwwa级羞羞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四虎1515hm免费国产| 欧美精品www|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