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舞
作者:肖勁風
作者:肖勁風
全球的疫情仍在肆虐。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已經死亡61萬之多,鄰國印度死亡30萬有余。日本死亡1萬多人,全球累積一億七千多萬人確診,370多萬人病亡。中國經歷了“五一”狂歡后,除局部反彈控制后,全國無疫情。沿京港澳G4高速北京出發,一路驅車東南下,過河北、河南、湖北、沿途過湖北天門,橫穿岳陽長江大橋,跨越四省一市,行程一千二百余公里,中間除去服務區短暫休息,兩個司機輪流駕駛休車不歇人,于次日清晨5時許抵達長沙。這次驅車長途遠行,也是人生前半程唯一長距離驅車跋涉,拋開工作原因,更重要的因素是近距離用肉眼看一下疫情下祖國的壯美山河。
一
下榻的酒店近鄰湘江,從窗口即可俯瞰波光粼粼的湘江。
湘江兩岸高樓林立,雨后奔淌的湘江滾滾向前。此地恰為瀏陽河與湘江的交匯處,湘江水碧水清澈,瀏陽河水混濁沖蕩,一陰一陽構成一幅人間的太極圖。
清晨,早霞微泛江中,遠望湘江,幾艘貨輪和漁舟在幾公里外的江中隨波游曳;近看湘江,岸畔泊著一兩條貨輪,兩岸的垂釣臺上。垂釣者向江中飛拋著魚線,時有幾斤重的大魚被垂釣者用力拽到岸上,也有釣到甲魚者,但這些垂釣人卻把釣到的甲魚放生回湘江。如此看來,垂釣人已把野生的甲魚視為圣物,這也作為對生靈的敬畏吧。
晚霞落幕,半江瑟瑟,不時有鷗鷺在江水中逡巡,在尋食水中魚蝦等獵物。
夜空中半輪上弦月傲然空中,繁星眨動著眼睛。對岸的高樓上光帶開始閃爍起五彩暈光,“湖南金融小鎮”藍幽幽的光束,在高樓光束的掩映下尤為突出。
夜晚的湘江,微風徐徐,燈火闌珊。夜未央,兩岸高層居民的燈光逐漸熄滅,而江水仍然緩緩流淌。
咚……咚……咚……遠處開福寺的暮鼓驟然響起,大地頃刻間一片沉寂。
二
開福寺的清晨游客寥寥,這座始建于五代時期的古剎,距今千年有余的歷史,為佛教禪宗臨濟宗楊岐派的道場,倡導頓悟成佛理念。開福寺也是清光緒年間,詩僧寄禪、竺云等詩僧組織碧湖詩社,成為當時文壇盛事。
與友人從開福寺羅漢堂出來,在一側重新修葺的觀音殿前,甬道盡頭是名碧湖的荷池,岸畔一座三面觀音的露天塑像,觀音塑像須彌座圍欄處,五個小和尚嬉戲的雕塑,使人忍俊不禁的撫摸小和尚塑像的頭頂,以致塑像頂端被游人摸得光亮幽暗。
在塑像幾米遠竹篁茂林中,有一處空曠的草坪,幾十只信鴿,在草坪間或覓食,或悠閑的踱步。
倏然,一只軀干幽黑,翅膀黑白相間,尾羽紅白黑相襯的彩蝶,從草坪的鴿群中躍出,不停在矮小的綠植叢中上下蹁躚舞動。
我按動相機快門,追逐這靈動的小精靈。這只彩蝶一路跳躍,似乎有意識把我引到三面觀音塑像前。在五個小和尚塑像頭頂,時而靜息,時而舞動雙翅彩翼,停歇在須彌座四周的花叢中。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猛然浮現腦海。
按動相機快門,彩蝶連同三面觀音、小和尚塑像一起納入鏡頭視野。
一只飛鳥呼嘯著從觀音像下掠過,一同成為鏡頭中的大千境界。
回到下榻酒店,慢慢瀏覽這組照片,我驚奇的發現,那只飛鳥恰好定格在正面觀音雕像輕舒的蘭花指端。
智能手機的相機功能,使我一幀幀閱識飛鳥從林木中飛出,直至定格在觀音蘭花指的瞬間。
又是一個特定的時間,特定光線下形成的特殊影像,這也堪為神奇的時空穿越。
三
返京時同行友人提議在河南南陽市西峽縣逗留休息一晚后返京,正合我意。一則彌補來時夜晚困頓,沒能欣賞路旁江南美景,二則南陽為智圣諸葛亮隱居故里,也是其書寫千古名篇前《出師表》故地。
長沙出發驅車近7個小時,便進入西峽縣城。晚宴間,西峽的朋友言及此地為愛國詩人屈原的出生地,也是東漢醫圣張仲景棄官行醫采藥的主要區域,其中草藥在西陜臥牛山有1300多種分布生長。春節還在和北京中醫藥大學讀書的女兒探討先賢張仲景的《傷寒論》對瘟疫的治療,及其任長沙太守期間,白天府衙公務,晚間在府衙大堂坐堂診治傷寒瘟疫病人的功德。
上午11時許,在西峽縣友人的陪同下,我們一行人前往西峽中華醫圣苑的醫圣山祭拜一代圣醫大士張仲景。
中華醫圣苑是仲景宛西制藥股份公司斥巨資始建于2005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的榮譽稱號。每年正月十八張仲景誕辰日,都要舉行隆重的祭拜典禮,和名醫義診等民俗活動。
醫圣山是醫圣苑的制高點,山上高18米,底座1.8米,228塊花崗巖,重1600噸雕砌而成的。張仲景雕像高聳入云,面向東方。
一群外地醫學院的學生、老師祭拜后,我們依序到塑像下祭拜。
祭拜畢,沿雕像緩緩繞行一周瞻仰,行至張仲景雕像的正前方時,猛然,一只碩大的粉蝶,不知從何處飛來,在我們的頭頂前方翩翩起舞。
蝴蝶在古代被稱為靈魂和自由的象征,因此有了“莊周夢蝶”的哲思典故。難道蒼茫空間真的有醫圣的靈魂存在?教誨后人廣積功德,多行善舉,尤其對我這樣從國學入手潛心中醫學的學子,難道這是潛移默化的引導,但愿醫圣張仲景先賢能夠賦予我一種學習中藥學的力量,讓我能夠懸壺濟世、醫治蒼生身心的痛苦。
四
我們一行當日下午參訪了位于南陽市臥龍崗的諸葛武侯祠。行車臨近武侯祠的途中,在一處很大汽車4S店大門口,一對銅塑獅子使我感慨萬千。大多數司法機關或商家門前的石制或銅鐵材質的獅子都是威嚴雄踞,而這對銅制獅子已經完全人性化。左側銅獅子張嘴露齒,坐臥石座,鬢發蓬松前攏,像一位打哈欠的老者目視前方;右側坐臥銅獅目光炯炯,嘴巴緊閉,鬢發飄動,似是一位老人微風中靜思。
南陽制獅人的創意,似乎在這座歷史上涌現眾多圣人的城市,顯現出一種和諧和自信。
進入武侯祠正門,首先看到一座漢白玉微型拱橋,拱橋不時噴發出人為制造的霧氣。游人置身橋上,宛若仙人出游。小橋兩側芳草萋萋,幽蘭綻放,微微暖風從臥龍崗上吹來,給人一種歡快和愜意。
無論在劉備拜會諸葛亮的廳堂,還是關羽、張飛小憩的廳院,都能感觸劉備求賢若渴的氣氛。
臥龍崗的核心是智圣諸葛亮秉燭夜讀的草廬,草廬北側有一拱橋,與假山石叢相連。假山石上爬滿郁郁蔥蔥的綠植藤蔓,宛如抬起的眾多綠色龍頭。
與友人端坐廬前假山石兩側,遙想三國風云,諸葛亮與劉備廬中對三分天下。時至今日,中國商賈云集,競爭激烈,何為天道、地道、人道和商道?古人三分天下戰略定國,如今商貿即為“戰爭”,商戰何以制勝,終需企業文化的長久,企業家人格魅力和修養。中國古先賢圣人的思想,才能形成更多“恒星企業”而非“流星企業”。
當代版的草廬應合著千年前虛幻中的草庵,這也是今人與古人的時空對話和交流。我們在圣人的故居論談《三字經》,也需要一定勇氣。
突然,草叢中飛舞出幾只白蝴蝶,浮現在面前,不停扇動翅膀,似乎告訴我們諸葛圣人并不遙遠,也似乎告誡我們什么。
轉入八角草廬正前面,匾額為郭沫若題寫的“諸葛草廬”四個遒勁大字。草廬兩側碑廊為南宋名將岳飛書寫的諸葛亮《出師表》全文勒石成碑。當年岳飛率軍北伐行軍至南陽,拜謁武侯祠,祠中道士向岳飛求字,岳飛含淚一氣呵成《出師表》,成為千古佳話。
草廬正面趙樸初題寫的《草廬對》匾額,下刻石碑《草廬對》全文。
觀瞻完碑廊準備走出八角草廬時,猛然,一只碩大黃黑色相間,尾部呈朱紅色的彩蝶,在我的頭頂前盤旋,似乎在追逐著為我引路。神奇的景象使我也逐步彩蝶,人與彩蝶共舞,我與彩蝶互相追逐召喚。彩蝶似乎累了,猛然飛翔至八角草庵正門的青石甬道上方,然后垂直落地匍匐靜息在青石上。為了防止游人踩到它,我用手在彩蝶上空猛烈晃動。彩蝶巋然不動,似乎進入禪定狀態。這時一名游人腳步即將踩到彩蝶時,我大喝一聲:“不要踩到它”。彩蝶似乎聽懂了我的意思,它猛然飛向空中,瞬間消失在綠樹掩映的八角廬后面。
我和游人感嘆此處真有仙風靈韻。春秋道家圣賢莊子《齊物論》中言,“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大致意思為,不知是莊周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必定是區別的,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萬事萬物最后合而為一,大道形成時,時而化為莊周,時而又化為蝴蝶。人生如夢,從現實走入虛幻,和從虛幻走入現實,都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和自然之道。蝴蝶遠去了,我們更要活在當下,知行合一的實踐人生,尋找蝴蝶遠行的路徑,尋找美好的人生。時下的神州中國,也正經歷化繭成蝶的偉大蛻變。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場摧枯拉朽的巨變中,扮演著不同角色。
美好的“蝶舞”需要儲備不同的知識能量,這是莊周夢蝶的內涵,也是人生蝶變。亦真亦幻方為道法自然的真諦,美好人生需要從夢想開始,以實現夢想而終的結果完善人生。神交古圣賢在傳承的古籍中可以實現,在圣人的故里也能尋覓到他們的足跡和靈韻。
2021年6月芒種日于北京大成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