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的甲子,山水的人生
——寫在滑富強先生從事文學創作六十周年之際
作者:羅廣才
一晃,我也是一把年紀的人了。人生在“一晃”中充滿了太多的回憶。回憶是一餐盛宴,是饑餓的一種需要,也是對以往和我們所路過時代的一種心得和體會。我此刻的體會是:和滑富強老師從事文學創作六十周年相比,我的“生命”還需要8年才能“呱呱落地”;從1987年跟隨滑富強老師學習寫作至今,34年來,我們是彼此的證人,不可復制地在既短暫又漫長的歲月里,滑老師見證了我的成長、挫折、不屈不撓的努力和小小的收獲;我也見證了滑富強老師在文學創作這條清貧之路上的跋涉和取得的成果,和為北辰乃至天津的文學生態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滑富強老師是典型的“腹有詩書,內心高貴”的一代作家。他少成大志,空谷傳音;弱冠之年便以詩文立名。大氣剛正行事,睿智勤耕、心善趣濃立世。他的耕耘來自骨子里的那份執著,同時將這份執著傳染給許多人,一起在內心感受文學美妙的思想、愉悅的體驗和內心歡快的純粹,也讓許多人的文學的夢想不斷地開花結果。
六十年來,滑富強老師的文學創作涉及的門類很多,有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等,題材廣泛,敘事生動,思想深邃,人物形象鮮活,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他坎坷的人生歷練形成了他獨特的洞察力、練達感,善于精深、精確把握生活,深邃、深刻地認識時代,在社會大環境中營造文學世界,找尋到理性的平衡點。他在文學上釋放的能量,他筆下的生活,經過六十年的春風夏雨,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在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中留下了芬芳。
“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名勝,小地方有小地方的景致”。滑富強老師是北辰乃至天津的“文學地標”。我的好友、英年早逝的優秀報人、原《渤海早報》副總編輯陳君曾在專版報道中,為滑老師“命名”為“文學教練”。
記得在30年前,天津老群文工作者孫茂森老師經常稱我為“小滑富強”,之所以這么稱呼,可能是我在追隨滑老師學習的過程中,受滑老師筆下的文字、所組織的社會文學活動、編輯的刊物、出版的書籍,培養文學新人的過程中,有了一些闖勁和干勁的緣故。后來我在社會各界仁人志士的幫助下創辦了《天津詩人》,且堅持了10多年,這也是我30多年追隨滑老師左右而形成的闖勁和干勁的最終發酵的結果。
2015年2月8日上午10:00,在滑富強老師、師娘閻士英女士金婚慶典的座談會上,我發言如下:
……今天,是我敬愛的恩師滑富強先生、師娘閻士英女士金婚慶典的日子。五十年,一萬八千二百五十個日子, 相濡以沫愛如歌。在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中,他們歷盡坎坷和磨難,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同甘共苦、風雨同舟。漫長的歲月在此刻隱秘了不為人知的艱辛、苦難和歡樂,同時也省略了磕磕碰碰和苦辣酸甜。今天,有一種幸福叫金婚;今天,有一種美滿叫兒孫滿堂;今天,有一種祝福叫桃李滿天下,今天,我的恩師和師娘擁有滿滿的愛情、夢想和遠方……恩師滑富強,半個世紀癡迷文學,著作等身,桃李天下,像我這樣受到滑老師深遠影響,得到過他指導和幫助的學生多不勝數。滑富強老師對我們的指導和幫助是具體的細膩的,有時是授業解惑,有時是雪中送炭,有時是鋪路搭橋,有時是指點迷津,有時是堅定的維護,有時是默默的祝福。這一切,我和受過滑老師恩澤的朋友們都感同身受,沒齒難忘……
文學,是塑造靈魂、品質的金字塔,是歷史的方言版本,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所在。滑富強老師從事文學創作六十年,也正是這樣執著地守望,用文字對繁瑣、雜多、混亂、臃腫的生活進行提純。
滑富強老師從事文學創作六十周年,創作了《滑富強文選》(三卷)及長篇小說《生命之旅》《游子恩仇錄》等近350萬字的作品,這些生動的文字,無論是在結構、語言和意蘊上,都有著時代和心靈的風彩、深沉的文化底蘊和哲學內涵,是對人生的解讀、對命運的展示、也是對民族文化滋養的回報。滑老師今年78歲,從事文學創作整整60年,這是生命的一個長度,文學的一個高度,是樸素的,也是豪華的。他靜水深流,他就是海河岸邊的一株垂楊柳,有高貴的軀干,更有柔軟下垂的高潔, “落花依度幰,垂柳拂行輪”是他文學生涯的一個最生動的寫照。
在滑富強先生從事文學創作六十周年之際,作為他眾多學生中一員,羅廣才舉手加額,我想說:滑老師,近一點講,您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恩師,是我文學生涯的領路人,沒有您,我可能還在更平庸地向這個世界茫然張望;遠一點說,您是文學光影中的海河驕子,六十年來,您以文字的元素在文學的江河騰起不息的波紋,并以鏗鏘節奏帶領一群人唱響一個甲子的文學夢想。還有,您退休后,把時間的發條緊了又緊,上百次租車,每次都跋涉千里,幾千里,在山水間,在名山大川中,完成了手捧萬卷書、走萬里路的融大自然中,讓生命的短和光影中的長緊緊相依,尋找歸處。所以,您的文學光影不老!滑富強老師,您,楓葉正紅!您,文學創作的新征程,讓我們可期可待。
2021年7月2日17:26草稿于河北興隆青松嶺嶺上人家

羅廣才,1969年9月24日出生,祖籍河北衡水,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天津詩人》詩刊讀本編輯部總編輯、京津冀詩歌聯盟副主席、天津市朗誦藝術協會副會長。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選刊》《大家》《作品》《草原》《詩林》《詩潮》《詩歌月刊》《綠風》《特區文學》《延河》《詩潮》《詩林》《都市》《牡丹》《鴨綠江》《山東文學》等文學期刊和多種選本和文摘報刊,著有詩集《羅廣才詩選》等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