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春色
作者:穆石
作者:穆石
800多年歷史的盧溝橋,橋全長266米,寬8米,在永定河的洶涌波濤中巍然矗立。無論朝花秋實,無論寒風酷暑。作為“燕京八景”之一,北京最古老的聯拱橋,盧溝橋見證了歲月更迭,“楊柳岸曉風殘月”見證了歷史風云變幻。——題記
(一)
宛平城古城墻頭的一些地方,慢慢露出嫩綠草芽,是報春的哨音。之后,楊柳披散開發髻,震旦小鳥開始在枝頭啁啾、跳蕩。墻腰處斑駁的彈痕,使注目者肅然。
永定河如風中流曳的飄帶,隨著暖風習習,舞向遙遠的渤海。幾只綠頭野鴨在春潮中緩緩游動,初春霧氣中,野鴨時隱時現在宛平湖。背后的宛平城墻恰如一道蒼桑的屏風,坑凹不平的石板路。一頭連著盧溝橋,另一頭便是幽靜的宛平城門。
石板路上的轍跡中,我們穿越在金元明清800多年的歷史塵埃中。金章宗、忽必烈、康熙、乾隆等帝王一路走來;元好問、耶律楚材、馬致遠、劉秉忠、姚廣孝、紀曉嵐等鴻儒墨客的身影,在盧溝橋上若隱若現。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京西人士馬致遠哼唱著元曲小令《秋思》,站在盧溝橋畔,凝視著滾滾流淌的永定河……
(二)
一輪圓月高懸盧溝橋上空,宛平城在月色輝映下,偉岸而堅實。宛平湖粼粼波光中,幾只巡游的夜鳥撥動著水光月色,偶爾綽約在幽靜的湖面發出幾聲夜鳴。
橋兩側望柱上,479只石獅子,或蹲、或坐、或腳踩繡球,或大石獅與腳下的小獅子戲嬉,形態構成一幅可人的立體畫卷。
天空成為畫卷的背景板,不時眨動的寒星恰如燭火閃爍,而月色的朦朧為這幅畫卷涂抹成縷縷神秘。
宛平湖畔枯黃的蘆葦,還是冬季的盛裝,沒有一絲綠意。但是岸畔的小草已然吐著綠色的芽苞,水中的香蒲也吐出清香。綠植中迎春花層層疊疊,怒放著心語,仿佛在喚醒仍然沉睡的其它同伴。
岸邊攬著的幾只小木舟寂寞的觀望著岸畔的綠意。
“賞月軒”飯店的燈火下,食客舉杯暢飲時,銅制火鍋炭火下人影浮動,天籟中彌漫著人間煙火。天公有陰晴圓缺之憾,而世間“賞月軒”食客如云,四季長盛不衰。
(三)
清朝乾隆皇帝聽聞盧溝橋年除夕夜能夠看到滿月升起,并且是童子和貴人才能夠見到圓月真容。乾隆的虛榮心驅使下,于一年除夕夜五更時分,率文武官員前來賞月。侍從手舉燈籠、火把在盧溝橋頭苦等若干時刻。橋下靜悄悄,橋上四百多個石獅子分列兩側,在燈火的輝映下偉岸多姿。天空無一絲月影,偶爾有幾顆流星劃過夜空。
乾隆大怒:“宛平縣令,你說的明月在何處?”
宛平縣令支吾著:“萬歲,萬歲,這月亮……”
乾隆剛要發威斬首這個縣令,細一思忖,天朝皇帝帶文武官員前來賞月,若看不到月亮,傳出去便成為百姓的笑談。
于是,下令熄滅燈火,只留兩名近侍提燈籠隨其前往橋中央。乾隆靠近橋欄,面向西南方向大呼:“好圓的明月,好大的明月。”兩個侍從也提著燈籠附和:“好大的月亮。”
乾隆轉身對著遠處眾官員說到:“眾愛卿,你們看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你們看到否?”
文武大臣在黑暗中面面相覷,隨后大呼:“好大的月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隆當晚是否看到明月,史無記述,成為一個謎團。但是,乾隆17年和50年兩次加固重修盧溝橋,說明乾隆很重視此橋,并于乾隆十六年謁西陵過盧溝橋題“盧溝曉月”立碑橋頭。
無論乾隆是否看到一輪圓月,乾隆的機智應該使后人佩服,畢竟皇帝沒有指鹿為馬。
時至今日,盧溝橋頭乾隆御書“盧溝曉月”四字鍥刻成碑,歷經幾百年風雨,依然矗立在橋東首一側。
(四)
春色中的盧溝橋兩岸,還泛著料峭的微寒,岸畔石犀牛蜷臥在石階下,怒目凝視滾滾流淌的永定河,凝視著空曠而孤寂的宛平城門,凝視著盧溝橋上485個護橋石雄獅。橋上的石獅與永定河畔的石犀牛,組成鎮水神獸與鎮橋石獅雄渾的交響曲。
此時,我的腦海中浮現出,1937年7月8日晚,“七七事變”第二天,中國軍人在盧溝橋頭刀劈日寇百余人,活捉日軍渡邊旅長,血水染紅永定河水的壯烈場面。
盧溝橋在戰火中是一座英雄的橋,中國軍人全面抗戰的第一聲槍,從這里打響;在和平年代,是一座充滿智慧故事,銘刻有歷史印痕的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它又是北京笑迎八方來客,通達北京城西南方向的主要通衢大道。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盧溝橋,1991年完成其通行京城的歷史使命,全橋封閉,僅供游人步行游覽。今日的盧溝橋東西永定河上,又建立起三座新型跨河大橋。
盧溝橋東三千米左右,京石高鐵大橋跨越永定河。高鐵列車的車窗外,夕陽下俯瞰車窗外的盧溝橋,石獅被鍍上金黃,散發著熠熠生輝的雄壯。近臨舊橋一千米左右,北京的五環路穿越永定河,夜晚的五環路高架橋燈火輝煌。燈光點亮了永定河兩岸,不遠處的盧溝橋在春夜中尤顯靜謐。五環高架橋相鄰內側,是一座相對低矮的盧溝新橋。站在橋上,人們遠眺盧溝橋,宛平湖水和曉月湖水穿橋而過,恰如同曲水流觴。
2008年,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竣工,40萬噸水流注入干涸20多年曉月湖,“盧溝曉月”美景重現。2011年底,北京市政府投入巨資修筑成的門城湖、蓮石湖、曉月湖、宛平湖“四湖一線”整體建設完工。永定河上游流經內蒙古、山西、河北的桑干河水注入多年斷流的永定河。長期干涸的曉月湖、宛平湖水波盈盈,水草豐美,“一日觀三月”的盛世美景再現盧溝橋畔。金代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曉月”從此常駐人間。
盧溝橋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后,由一座蒼桑古橋跨越永定河,變成三座新式跨河大橋簇擁拱衛著古老的盧溝橋。
盧溝橋沉浸在歷史的長河中,任憑歲月血雨腥風,無情的擊打。它以一位年邁長者的胸懷,吐故納新,見證歷史和未來,將還要見證神州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
盧溝橋正著著春天的盛妝緩緩走來。
2021年春月北京大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