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木龍頭的期盼
作者:劉玉龍
作者:劉玉龍
在我的書桌上擺放一尊烏木龍頭擺件。它天然造型,沒有經過人為的雕琢和加工,高于40多厘米。寬有30厘米。從它一側觀看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高昂的龍頭看上去威嚴而不失仁慈,大氣而不失端莊,尊貴而不失謙和,古樸而不失典雅,形象地顯示出中華龍的神奇和魅力。看到這尊烏木龍頭,我會情不自盡想起它令人難忘的來歷。
2015年夏天,我隨一個電影拍攝團隊來到了云南臨滄烏木龍鄉。烏龍鄉地處臨滄永德縣,交通比較偏僻,當屬“鎖在深閨無人識”的一塊美麗景區。烏木龍鄉的地名讓我充滿新鮮與好奇,在加上觀看烏木龍鄉內烏木龍洞石碑上銘刻的烏木幫助善龍黑龍打敗惡龍白龍傳說的神奇故事,更對烏木產生的一種崇拜和探求。
相關資料記載:烏木屬陰沉木,形成久遠,在遠古時期原始森林中的百年千年名貴古木,由于遭受到突如其來的重大的地理、氣象變化,被深埋于江河湖泊的古河床、泥沙之下,在缺氧高壓和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長達數千年,甚至幾萬年炭化形成烏木,其質地堅實厚重,色彩烏黑華貴,斷面柔滑細膩,不腐不朽、不怕蟲蛀,享有 “東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的美譽,堪稱樹中之精、木中之魂。想想今天機緣巧合來到烏木龍鄉這塊寶地,看到烏木也是一種緣分。不枉此行。向陪同的鄉領導打聽烏龍鄉的來歷以及當地有無烏木,他微笑著搖頭擺手,說烏木龍鄉只是保留個地名,多年沒有聽到和見到烏木,另外當地的領導和居民也沒人把烏木當一回事提及。我聽后有點納悶,感到烏木龍鄉一定同烏木有著必然的聯系,不會名出無因,徒有虛名。下午來到一個叫情人谷的地點拍攝場景時,天上突然下起瓢潑大雨,一行人急忙帶著設備躲到景區走廊避雨。突然在一道閃電的照耀之下,我發現離走廊不遠的山溪露出一截刺刀形狀的黒木,在溪水的沖刷下十分醒目,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它筆直地豎立,像埋在泥土中的收音機破土伸出的一段求救天線,又像深埋河流淤泥之中微縮沉船向外求援的一截桅桿。不用懷疑,這一定是資料中描述的烏木。我確認后十分驚喜,生怕它會瞬間消失,便冒著大雨快步走到跟前,用手緊緊抓住這一截烏木來回搖晃。搖動了幾下,底部很快出現輕微的晃動,我估計著沒有多大體量,喊來一個伙伴拿著鐵鍬順勢挖掘。沒過多久,一個比石墩大一點的黑色淤泥團球被挖了出來。提到溪岸用一桶桶溪水進行沖刷,被雜草、碎石、朽木和泥沙團團包裹著的一個烏木樹樁疙瘩初步現形。晚上我把發現這段烏木的來歷告訴陪同的鄉領導,送他作為鄉政府的實物廣告。他聽了不以為然,說這都是你們文化人閑著無事找事。我們哪有這個閑心。你留著玩得了。我建議可以抽調鄉里的一些工作人員,專門去尋找烏木,用來提高當地的品牌,傳承烏木龍鄉的故事,發展烏木龍鄉的產業,他說我是碰巧見到,不知從哪里飄來,真找就找不到了。我把這塊烏木送給旅店老板。老板不要,說留下只會當木材燒。為了不暴戾天物,我把這塊烏木帶在身邊,接著在家休息的日子,我對這塊烏木依附上面朽木、碎石和雜物進行了精心清理和剔除。沒幾天功夫,一個天然烏木龍頭隨之顯形,“瘦、透、漏、皺”的特性集于一體。再用毛巾反復凈擦之后,散發著淡淡的香氣展示真容。遠一點粗看:形狀大寫意,整個龍頭輪廓清晰,凹凸有致,棱角分明,神奇飄逸。那一截刺刀形狀的黒木,像是堅硬無比的龍角,高高昂起,充滿神韻,呼之欲出;近一點細看,又似小工筆,骨骼崢嶸,錯落有致,比例合理,紋理清晰,連龍的胡須都絲絲縷縷,仿佛在云空中隨風飄動。大自然的神斧鬼工雕出的一個烏木龍頭擺件,讓我充滿了敬畏和敬佩,成為我相依相伴心愛之物。
仔細端詳著這塊天然烏木龍頭,有種神奇的力量,讓“物質不滅、精神不老”的真理,源源散發一種璀璨的光芒和溫暖的能量。從那堅硬而偉岸的造形可以想象,當年在肥沃的土地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立于天地之間扛著太陽,托著月亮,展示出蓬勃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氣,無愧大地之上的樹木之王,還有著更高的蔥蘢目標和華蓋理想,但這一切被天災地禍劇變瞬間毀滅。它不會甘心。
從綠樹變為烏木的滄桑演變過程可以想象,經受了多少痛苦和摧殘的折磨,被地殼運動深埋地下之后經受大水沖刷,泥沙侵蝕,魚蝦雕琢,以死相搏,拼命抗爭,絕不屈服,鑄就了一身錚錚鐵骨,修煉成了一副堅如磐石,成為自然界寶貴的神木,成為天地之間的精靈。于身俱在展示出一種偉大的力量和精神。它多么頑強。
再看看它漆黑明亮的眼睛可以想象,在深埋地下淤泥的悠久歲月,始終不甘心青春的淪落和生命的劫難,于無聲處完成了鳳凰涅槃、化繭為蝶的痛苦蛻變,然后想盡辦法發出呼救和求援的信號,渴望進行生命的創新創造,在時空輪換年代繼續追求美好的春天,追求遠方的詩歌和夢想。它多么可貴。
特別是從那明亮的眼神散發出的光芒,還可以看到凝聚一種美好的期盼,期盼記述這尊烏木龍頭真實的來歷,講述烏木龍鄉神奇的故事,召喚和引領更多深埋地下的龍身、龍尾烏木破土而出,一隊隊烏木龍群集結破土而出,新的生命華麗轉身,助推著烏木龍鄉和云南經濟和文化展翅騰飛,讓美好的期盼夢想成真。
烏木龍頭的期盼,可能還要多,還要遠,還要高,還要美。七彩云南的藍天和白云聽到和看到了、夜空閃爍的星星和月亮聽到和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見首不見尾的中國龍聽到和看到了。
2021、9、23
作者簡介:劉玉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會理事,原徐州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