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在楚雄采訪時留影
10年前與張況在佛山臘八詩會
作家與編輯的美好情誼
作者:張玉太
今天我拿起筆要寫一篇博文,回憶一位著名作家、詩人顧艷的幾件往事。標題已經想好:《作家與編輯的美好情誼》,自己非常得意這個題目。然而,當我眼睛無意中向旁邊一掃今天的《文藝報》,發現版面上有一篇文章,標題是:《世界上最溫暖的關系是作家和編輯的關系》。這個標題,一下讓我驚呆了。真是鬼使神差,我的博文標題與報上的竟然那么一致!我的博文居然就成了人家標題的注腳,但我也很高興,很欣慰。
何以有這一驚一喜?說起來話長。
前段時間我的故鄉搞文化建設,也掀起了創作熱潮,但大都是詩歌。我忽然想到,為什么不寫點兒童文學拋磚引玉呢?于是我就寫了《童謠:心系元氏 美麗鄉愁》。公布于世后,反響不錯,作家網轉發了。隨即,旅美作家顧艷對此表示贊揚和鼓勵,很快回信,并予以評論:《在鄉愁中返老還童》。
我很高興,就把顧艷這一美文轉發給著名詩人、書法家張況。張況看到了顧艷寫的《在鄉愁中返老還童》,感動之余,很佩服顧艷這個才女的藝術功力,于是很快回信:
“玉太兄大鑒:近讀旅美詩人顧艷大評,知兄又有兒童詩問世。兄真多面圣手也,信手拈來皆文章,隨意潑墨俱佳構,弟不得不服。顧艷大評諧趣幽默,把握頗見匠心,真不愧江南才女,舉手投足盡見儀態。兄枵腹置辦書屋,澤披桑梓,實功在后世善舉,堪為楷模。況賀老題名蒼勁老辣,非常難得。絮絮叨叨,不知所云。入冬時節,萬木蕭疏,至盼吾兄善自珍攝。恭頌時綏!弟:張況辛丑冬月識”張況在信中評述精到,也對顧艷抒發了贊美之詞。由“顧評”引出“張評”,真是“節外生枝”,但可喜的是,“枝葉”繁茂鮮亮。
二OO四年,中國詩人代表團楚雄之行距今快二十年了。真是時光如水。云南楚雄是個風光旖旎的好地方,我們采風團一行八人。我當責編時,為一些作者編輯出版小說及詩文,因而結識不少文友,也結下許多美好的情誼。那次能和他們共赴楚雄采風,心中很是欣慰,而顧艷便是此行其中的一位。
我記得,楚雄神話很多,民間故事也不少,什么恐龍化石在楚雄受孕,到河南生蛋;家里女孩子出嫁前,要到村外姑娘房睡兩個時辰,婚后才會帶來吉祥……等等,既奇特又令人神往。
在楚雄,我與顧艷愉快地探討了不少寫作技巧問題。后來,她寫的長篇小說《靈魂的舞蹈》,就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由我當責編了。我還寫了序言《另類荷花別樣紅》。再后來她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小說集《九堡》,我再次為她寫了序言《八九十枝花》。我們雖然不常見面,但創作的甘苦是相通的。
記得去年我作為特約編輯參與高驚濤詩集的編輯,出版前讓讀者線上瀏覽并寫出意見。一些名家如劉向東、老刀、蔡越濤、郭蕾、黃慧瑋等三十位詩人參與評析,對那部詩集予以好評。出版后,顧艷還為此寫了封底語。昨日張況來函,又令我回想起楚雄之行,回想起與諸多詩友的種種友誼。
友誼之樹常青。我想,我們寫詩之人相互交談,也應用詩句結尾。那就用我十八年前,楚雄采風歸來寫的組詩《詩歌王國里的太陽》中最后一首《姑娘房》,來回應顧艷與張況兩位詩友吧!——
像是那誘惑的眼睛
一位西子湖畔的女詩人
要去姑娘房
體驗生活
她在姑娘房
做了回阿表妹
睡了兩個時辰
夢里遇見的
都是黃皮膚的中國人
即使不進姑娘房
也是一家親
終于 女詩人出來了
我忍不住問
什么感覺?
她說 仿佛聽到愛神和詩神
在切切私語
溫馨 朦朧 甜蜜
楚雄之旅,讓我們體味到生活是海洋。它給了作家和編輯們不盡的創作源泉。同時,楚雄之旅也增進了我們的友誼。這次圍繞我的“童謠”,引發兩位詩友的傾情評論,更留下了一樁溫暖的佳話。謝謝顧艷!謝謝張況!祝愿顧艷、張況這兩位文壇的“玉女”“金童”,筆下生輝,孕育出更多更美的錦繡文章!
附顧艷信:
在鄉愁中返老還童
——讀張玉太詩歌《童謠:心系元氏 美麗鄉愁》
張玉太先生是一位資深編輯,也是詩人。從前我讀過他不少詩歌,有敘事寫歷史的、人物的;也有純粹紓情的。前些天,他來信讓我給他寫個詩歌賞析,我滿口答應。第二天,他把詩歌傳給了我。我打開一看是首童謠,有些意外。心里想,莫非他返老還童了?再仔細看他詩前的題記,才知道他身在北京,心卻牽掛故鄉河北元氏縣。近些年,張玉太先生為故鄉做了不少好事;還籌建了“張玉太藏書屋”,為故鄉群眾公益開放。此刻,我讀完《童謠:心系元氏 美麗鄉愁》,想起英國童謠:“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許多小眼睛……”那種朗朗上口、明白易懂的詩歌,在孩子們中間傳播久遠。而張玉太這首童謠,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特別有韻味。張玉太先生在詩中敘述了在北京一家叫做“望京天地”的餐館,與幾位故鄉元氏人團聚,從而對故鄉娓娓道來,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其結構有些舊體格律詩的味道,卻不乏玲瓏透明,詩意盎然。詩中敏銳的感性,應該是詩人最寶貴的天分,而這種天分往往與童年生活有關。在這首詩中,我讀到了詩人故鄉韓信點將的韓臺村、封龍書院等,其語言單純樸素,就像一個導游,引領讀者進入他故鄉的村莊。那都是張玉太先生童年的經歷,這些經歷給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分。都說人到老年,越來越像個孩子。我想張玉太先生如果沒有一顆返老還童的童心,如何能寫出這首童謠呢?擁有童心,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我期待詩人張玉太先生,寫出更多更好的童謠來。
2021年10月19日于美國華盛頓特區
附張況信:
玉太兄大鑒:近讀旅美詩人顧艷大評,知兄又有兒童詩問世。兄真多面圣手也,信手拈來皆文章,隨意潑墨俱佳構,弟不得不服。顧艷大評諧趣幽默,把握頗見匠心,真不愧江南才女,舉手投足盡見儀態。兄枵腹置辦書屋,澤披桑梓,實功在后世善舉,堪為楷模。況賀老題名蒼勁老辣,非常難得。絮絮叨叨,不知所云。入冬時節,萬木蕭疏,至盼吾兄善自珍攝。恭頌時綏!
弟:張況辛丑冬月識
顧艷,一級作家,文學教授,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美作家協會會員。1981年3月,在《北方文學》發表處女作。曾訪學于伯克利加州大學、夏威夷大學、斯坦福大學,并被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邀請做以“辛亥革命”為題的系列講座。在《人民文學》《作家》《大家》《鐘山》《花城》《上海文學》等刊物發表作品。1999年7月,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臺灣、香港。1999年被浙江省評為浙江1949至1999當代作家“五十位杰出作家”之一,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有作品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散文選刊》、《詩歌選刊》等刊物選載。
出版長篇小說《夜上?!?、《辛亥風云》、《靈魂的舞蹈》、《荻港村》等十部。小說集《無家可歸》、《藝術生涯》等三部。散文集《一個人的歲月》、《歲月繁花》等八部。詩集《火的雕像》、《顧艷短詩選》等三部。傳記《譯界奇人——林紓傳》,評傳《讓苦難變成海與森林——陳思和評傳》,以及譯著《程硯秋與現代京劇發展研究》等28部著作。曾獲多種文學獎,有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并發表出版?,F居美國華盛頓特區。
作家顧艷
張況,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佛山市作家協會主席。
作家張況
作者:張玉太
https://mp.weixin.qq.com/s/bA2umvFKlQW48eC7zKvI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