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女媧部落”四個字的地方叫泥塑展館
作者:黃殿琴
因一張“晨光的北京”照片和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east wave(東方浪潮)曲風;早晨6:30與張軍安微信時我問他:曾經是什么,除卻又是什么;他秒回:人與人并不陌生,心與心并不遙遠。沒有起床,想象著晨光的橙光,端詳著葫蘆工坊的徐浩然制作的“女媧補天”,那份栩栩如生正是此番任勇即晨所言:人所共知,女媧與泥人結緣是最早,最有傳奇色彩,最具靈魂氣息,也最能打動當代人的神經,甚至能夠感覺到與自己有些某種關聯的故事。畫面拉回到今天,當年女媧造泥人的部落,它在哪兒呢?好像今天應該有了答案。
忐忑的寫了《大畫家劉玉山慢生活中的漫談》,頭條發出后,總能時常與劉老師微信分享感悟。百感交集于剛剛發過來的“晨起瞎畫一圖”的佳作“女媧”,畫得很抽象很有內涵,有畢加索的影子;隨即要來一張留影于2020年在家中創作《游輪上的音樂家》的一張照片。
從速找到任勇題寫的“女媧部落”,稱呼我的泥塑展館,好字掛在一堆一堆泥人的身邊,耀眼醒目,正是天津寧河的馬振得即晨所言:現在需要女媧重塑人類,人類追求完美的初始,泥人、葫蘆作品聚齊再現。女媧補天的故事和女媧造人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相傳遠古時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災難。女媧不忍生靈受災,于是煉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通陰陽除逆氣,萬靈始得以安居。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摶土造人,并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
不管是徐浩然的“女媧補天”、還是我的泥塑收藏、任勇的“女媧部落”,都令我想起,在第二次去“中建設計集團規劃與景觀院”完成2022年臺歷制作之際,白瑩院長送我到電梯時最后的寒暄:疫情的這兩年,好難呀,難也在突破著,我們攜手;我們努力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而是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璀璨。擁有很大的福德,才能遇到把我們喚醒出來的人。也想起任勇說我:看得出來,黃就是個做事兒的實在人,扎扎實實做每一件事,對每一個人。心服口服!
我當了西城政協三屆常委,期間結識了一位真摯有余的長者蔣震,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政協主席,工作10年,退休后市政府邀請去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2016年回到成都安享晚年。去新疆時,蔣主席專程從烏魯木齊趕到吐魯番交河故城,照片拍于此地,帶我們跑遍了該跑的地方,完成了調研;老朋友了,二十多年來雖再無謀面,但始終矚目、敬仰于他。記得發出頭條《駐足于徐勝利畫作的墨彩淋漓》后,蔣主席鼓勵我:文能養人,詩可怡情,你青春煥發,文字養顏,文筆美容,倘佯在文學藝木海洋里,想老一點都難;你文章寫“時間是一把勤勉的尺子,丈量著每一寸你用心用力的付出與堅守;理想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出的路,無論汗水與眼水,才可換得有血有肉的生活。”這正是你鑄就生命多彩年輪的真實寫照。
此刻我與作家劉輝說:夢中得語,有些事兒,發生的時候輕描淡寫,日后才知它的重要和意義。秒回:閑時碰閑事兒,朦朧中的字韻一個個蹦了出來。若撲捉到了,一碗新鮮的雜碎湯齊了!可不可口,單說。
峭巖老師又在提醒:詩友們,13號上午10點,21屆清遠國際華文詩人云詩會,此間1小時,本詩群靜群,請不要發與詩會無關的內容!謝謝支持!
岳宣義發:張主席並峭巖常務主席!你們好,詩友們好!欣悉第21屆(清遠)國際華人詩人云詩會舉行,謹遙致誠摯的祝賀!我們熱忱地希望國際華人詩人們,進一步緊密地團結起來,謳歌世界和平,鞭笞侵略戰爭,書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祝筆會獲得圓滿成功!
董培倫發:第21屆〔清遠〕國際華文詩人筆會云上舉行程序,其中:本屆詩會詩歌論壇的主題是:《生態文明與綠色詩歌的融合與創新》,組委會收到了峭巖、康橋、黃殿琴等詩人的一批論文,在這里,由清遠詩社社長、組委會負責人曾新友為大家展示。高瑛老師獲獎。
綠島發:詩歌的盛會,時代的呼喚。詩歌,永遠都是站在人類文明前沿的衛士和先鋒。預祝清遠詩會圓滿成功!劉輝發:生態文明貫始終,青山綠水繡國容。清遠有責詩跟進,華文筆會頌群英。茶林果樹綠玲瓏,清遠詩筆會云中。峭巖衷語朗沃土,戰疫必勝再相逢。我發:攀登新高峰 再創新輝煌。
現在是9點,就要到點了,靜候10:00,走進清遠云詩會。我們在工作中相聚,今又在文字里相逢,相逢的意義在于照亮彼此,我統統回敬了:你們工作的狀態和作品的氣象都在告訴世間,如果把“追求”當作“命”一樣的對待,地老天荒之處正是人的再生之地。歸結為,我們有理由對這個世界予以信任,更加超然物外地完美的生活。我愛你們!
作者:黃殿琴
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