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澈隨清淺,皎鏡無冬春。 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這是南朝人沈約描寫千島湖的著名詩句,也是我記憶中千島湖的真實寫照。詩韻里搖曳出的湖鄉柔情畫面和清澈碧波,是那樣的攝人心魂。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湖水清清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那是2005年酷夏,我有幸跟隨川渝兩地的媒體記者朋友們一起來到浙江淳安縣,尋夢千島湖那一幅清麗秀雅的迷人風光和一片醉人的清靈水鄉。
驕陽似火,青山隱隱水迢迢。但只要把目光投向車窗外,一顆煩躁的心便平靜起來。山野蒼翠,蓊蓊郁郁;村莊齊整,富足安詳。駛過一片稻田,正是谷禾抽穗的時節,豐收的景象就在眼前完美地綻放。
我突然想起在央視4套《遠方的家》欄目中看到當地村民們慶祝豐收的場景:他們身著大紅的衣服,吹著響亮的曲子,抬著用稻草捆扎的火龍,浩浩蕩蕩地從田間走過。同行的導游說,千島湖汾口鎮的草龍名聞遐邇,是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曾經還“游”進過上海世博會,引起轟動。草龍的編制和加工,有著非常復雜的工序。其中還傳承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每到中秋,村民們都用土材料毛竹、稻草、柴枝條扎成一條30余米長的草龍,并在龍身上插上充滿希望的香火,舞遍全村能到的每條小街、弄堂,家家戶戶燃放鞭炮恭身迎接,祈求吉祥和幸福。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習俗如今漸漸演變為當地的一項文化表演節目了。
我們向往的“千島湖”是新安江水庫淹沒了85座山后形成的大小島嶼,共有1078座,稱為千島湖。其中最大的島為界首島,面積1320公頃,最小的島為龍珠島,面積僅0.24公頃。千島湖蓄水量為178.4億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34米,湖中島嶼森林覆蓋率達82.5%,年平均氣溫17°C,水溫14°C。
傍晚時分,我們終于到了千島湖,就宿于湖中島嶼一個幽靜的酒店。青松林立。山風習習。風吹過,暑氣頓消。蒼松下,亭臺前,看夕陽西下,夕暉涂抹了視野的每一個角落;湖面波光粼粼地,像撒滿了碎金;湖中島嶼星羅棋布,宛然玉盤里盛滿的珍珠;夜鳥歸宿,幾聲競鳴間,整個湖泊就被青、綠和橙黃調色成一幅絕美的畫布,真道是落霞與孤鶩齊飛!塵世的喧囂不再,紅塵的煩惱亦拋卻,只想在這千島湖中的一個島上,變成叢林中的一片綠葉,與之長相守;抑或是幻化成湖中的一滴水,潛進深深的水底,享受魚兒們的愛戀和親撫,與之永共存。
是夜,直奔縣城。寬闊的街道干凈整潔,像水洗一般,又有著鮮花和綠樹點綴,生機勃勃地,無不彰顯出一個江南小城獨有的魅力與氣質。廣場上人最多,游客們來自四面八方,歡聲笑語不斷。秀水街上剛舉行了潑水節。簡單的音樂,簡單的舞蹈,人們卻群情激奮。我不知道是不是千島湖的水,在瞬間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在遠離都市的山之中,在暑氣逼人的季節,以自己幾十米之深的清透,酣暢淋漓地沐浴著人們的身心。
我最感動的是來自千島湖深處的魚兒,它們聚集在縣城的水族館里,用最美的身姿,迎接著來這里游玩的每一個人欣賞的目光。千島湖的魚兒是離不開這里的水的。據說曾經有人把一批鮮活的魚兒運到首都北京,但它們卻并不適應當地的水資源,幾乎都死了。后來有智者用來自千島湖的礦泉水喂養,才得以存活。
領隊告訴我們:千島湖擁有80萬畝水面,87種淡水魚,湖面寬的地方近四千余米,湖水最深的地方有100余米,最大的魚達100多斤。在這樣大這么深的湖中要捕多魚捕大魚,必須采用巨網捕魚。千島湖巨網捕魚被稱為“中華一絕”。 有豐富經驗的漁民選好漁場后,便由兩條大船帶著巨網捕撈隊數十條船只和數十位漁工浩浩蕩蕩駛去。兩只船隊就像兩條巨龍在湖中起舞。時快時慢、時高時低、時而搖頭時而甩尾,如蛟龍嬉水般,千姿百態的場面形成了千島湖的第一道亮麗景觀。
漁船到場后,先在兩頭約3公里處各設一道70米高的欄網,稱之為封鎖線。然后又在魚兒最容易逃跑的地方設立一個進得去出不來的簸斗網,也叫埋伏圈。最后在兩道封鎖線之間間隔有序地投下三層掛網,引魚入內。在漁工們投放三層掛網時,數十條船只宛然少女們在千島湖這個大舞臺上翩翩起舞,嬌媚動人,形成了巨網捕魚的第二道景觀。
當魚兒們都進入簸斗網埋伏圈后,幾十名漁工們便開始慢慢收網。頓時,湖面水花飛濺,網內大魚翻騰跳躍,群魚狂舞,景象十分壯觀。千島湖巨網捕魚,一網可捕數萬斤到十余萬斤的鮮活大魚。無數條大大小小的魚兒跳出水面,猶如水上的芭蕾舞精靈。青山綠水也因此而生動起來。
翌日上午,有一層淡淡的霧嵐飄繞在湖面,千島湖仿佛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我們登上游艇,隨著一聲長長的啟迪聲,我們直往最深處的湖中心駛去,我們要去取出千島湖最深處的水,嘗嘗它究竟有多甜。不多時,我們就到了目的地。當工人從湖中心深處取出那清清的湖水時,甘甜的湖水浸潤了我的心靈。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從這里搬運出去的礦泉水會受到那么多消費者的喜愛,不止是那句廣告詞:你每多喝一瓶農夫山泉,就多給山區孩子捐了一分錢。千島湖的水是純凈的,千島湖的人是淳樸的!
難怪海瑞會在湖中最美島嶼龍山留下歷史的遺跡,因為有這里的水哺育滋養,才有他如此清廉的一生被世人贊譽。山中寺廟那三個挑水和尚的墳塋和傳說,也越發給這里的水增加了神秘和傳奇。
朔流而下。去感受清代詩人黃仲的“一灘又一灘, 一灘高十丈。三百六十灘,淳安在天上。”的奇美景象吧!
我們還沒到新安江水庫的堤壩,遠遠地就聽見了瀑布的轟鳴聲。導游說以前整個上海都是由這里供電,我就在想象千島湖的雄壯和偉岸了,該有多深厚的水力,才能給這么多人以光明呢?據書載:新安江水電站建于1957年4月,是建國后中國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力發電站。為此,淳安、遂安兩縣共淹沒49個鄉鎮,1377個自然村,移民累計29.15萬人。電站建成前,常因山洪暴發,江水陡漲,新安江兩岸田淹房毀,人民深受其害。電站建成后,避免和減輕了下游30萬畝農田的洪澇災害。它也是中國水利電力事業上的一座豐碑、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杰作。
一路走來,我被深深感動:曾經從庫區遷移的人們,做出巨大犧牲后,依然在他鄉創造著幸福,并傳承著傳統的文化和生活。是千島湖深深的水,滋養了這一方的水土,賦予青山鮮活的生命力;是千島湖清清的水,哺育了這一方的人們,才繪就出這一幅美妙的江南水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