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手(井秋峰/文)
昨天給孩子們講寫作知識,結束時給他們留下一個作業:觀察自己母親的手后寫幾句話。
我也想仔細看看自己母親的手,可是沒有機會了,母親已經離開我多年。
我寫母親的手,只有通過回憶。
我們弟兄四個,家里吃飯的嘴多。我小的時候,能掙工分的只有父親和母親,一大家子唯有靠著父親和母親一起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才勉強換來全家人的溫飽。母親是做農活的一把好手,男人做的她一樣去做,鋤地、割麥、推車、擔水。我對母親的手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入秋后,她的手指常常讓膠布裹著,裹著那許多裂開的小口子。帶著膠布,她的手一樣去刈豆秧、拔棉花秸、收玉米,一樣燒火做飯,一樣打草喂豬。現在想來,母親裂著口子的手一定總滲出血來,很疼,都說十指連心。
在母親最后的日子,母親住在市里的一家醫院,護士一次次把輸液針扎到母親手背的血管。輸液時手會涼,我就握著母親的手,在我手里有著蚯蚓一樣血管的手竟是母親的手,望著閉著雙眼昏睡的母親,我的淚不知不覺流出眼眶,流入嘴里。那手曾引導著我找到乳汁,那手曾把我抱在懷中,那手曾為我穿上防寒衣服,那手曾為我擦去眼淚,那手曾拉著我前行,那手也曾向著遠行的我揮動!我握著母親的手,它有些涼,皮膚松弛,指甲很長。那是我最后抓著母親的手,她累了,再也不能抬起來,不能讓我握了。
坐在電腦前近兩個小時,我在腦海里搜索所有關于母親手的信息,然后把它們記下來。當我看著自己僅僅寫下這一點文字時,當我悟到對自己那么重要的手被忽略、淡忘時,我深感遺憾。
熟悉我的人說我長的和母親非常像。我看著自己的手,它雖不是母親的手,可它有母親的遺傳,像母親的手,我應比以前要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