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詩會·向太陽”《太陽詩報》二十五年活動記(下)
2014-09-11 20:59:05
作者:花語
《曲阜行》
——“水泊詩會·向太陽”《太陽詩報》二十五年活動記(下)
文/花語
2013年12月某日,三輛車滿載著梁山豪情奔向曲阜。我和詩人安琪,沙白及沙白之子小抗抗,仍然坐平谷詩人劉朝東的那輛商務版尼桑。這輛被車主認定平時用來拉貨的車,由福建詩人張小云和劉朝東輪換著開,我們依然打擊著有點矯情的詩人劉朝東,因為有車卻自認是生存在生活最底層的人,如果不被打擊,讓我們有點良心受挫。劉朝東在來時,不斷向我們炫耀他在哪個雜志發了多少作品,得了多少稿費,出的詩集賣了多少錢,第二次婚姻找了一個比他小多少的80后,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那顯然,是在炫富!不打擊他幾下不是我花語的風格,我告訴他,詩人張小云也找了一個北京的80后,而且,倍兒漂亮!大家都在北京生活,別動不動就說自已生活在最底層,而實際上開著小店,有實體,靠勞動在創造幸福,日子過得風聲水起,應該活得不卑不亢!有點小爭論的車內氣氛在沉悶片刻之后,劉朝東突然說起小時候的事情,他的母親撿破爛為生的故事,聽了這段經歷,我和張小云不約而同的說,你講了這么多,就這段,是我們想聽的。不偽裝又不猥瑣的真實,才是詩人應該持有的人生態度。
我們依然沒有辦法追上詩人張脈峰的車,不論來時,還是離去,曾經當過警察的詩人張脈峰仍然保持著抓賊的速度,在曲里拐彎的高速路上“跳著”S型的探戈。在車上,我請求張小云用手機支付寶幫我買了一張回京的車票,因為公司催我回去上班,不敢再在曲阜耽誤。一路前行,不久,我們就集體上衛生間時,看到了街邊的路標:孔子故里,曲阜。詩人安琪很激動地按動快門,記下那光輝的一刻。
這是我第二次到曲阜。第一次是2005年的夏天,那時,我在珠江地產旗下的天津帝景溫泉酒店供職,公司集體組織的泰山游,順道光顧了曲阜。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府,孔廟和孔林是我們要參觀的重點所在。
我是踩著文革尾巴出生的一代人,由于我小時候生活在部隊大院,軍營里一溜的青磚瓦房(據說是蘇聯紅軍建的),我家外墻的黑板上,曾經寫過的批林批孔,在我少年的幼小心靈里留下了陰影。于是,孔子,一直被當作一個壞人,留在我的潛意識里。長大后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歷史的坐標里,孔子被定位為統治者利用的工具,被初中課本宣傳著。這件事影響了我對孔子的看法,正如初中歷史把袁世凱說成一個出賣國家利益的叛徒,而當我們到了安陽袁公林,當地人卻把他當英雄一樣在供奉,讓我感到疑慮重重一樣。孔子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說實話,我至今沒有研究過。
沒有研究過孔子的人參觀孔府,對我來說,就是蜻蜓點水。午餐安排在一個很是豪華的酒店,進門就看到了孔子相。詩人安琪拜了又拜,又合影留念。我也拍了,圖文同期,微信上寫的是:太陽詩報25周年慶,曲阜之行,孔大爺家的午餐,真心好吃!
午餐是詩人張脈峰的朋友安排的,是專吃孔家菜的地方,席間詩人們清唱過幾首搞笑的歌曲,引來一陣笑聲,而詩人張脈峰幾個當過兵的朋友頻頻碰杯,看來存留在人們心中的軍旅情結,時光也不能抹去。午餐后,大家開始分頭游覽孔府和孔廟。在進孔府之前,詩人安琪先是看中了小販手中有關孔子的宣傳冊,后又看中題了字的扇面。此扇面后來被張小云,安琪和我,分別拿在手里當成了拍照的擺設!寒冷的冬天,穿著羽絨服、搖折扇的POSE,幾次逼出了我的眼淚。俺不得不說,詩人個個都是搞笑的天才。
話說進孔府之前,我們都瞧見了一拱石橋邊賣蘿卜的板車,被雕刻成花,割成條形,外綠內紅,又煞是好看的“心里美”,引來我等爭相拍照。最后詩人沙白還親自掏錢買給我等分食。果然是又甜又脆,清新可口。這其間本人不勝腳力,穿著高跟鞋的腳,真是不想再走路。一直在邊上相跟的小抗抗,還親自幫我背過包。他小小的個子,背著我鼓漲的挎包,戴著一個絨線帽,真像從動漫中走出來的卡通,但小家伙興致甚高,一直高高興興很合作的與我等合影。我們出了孔府進孔廟時,沙白同學看中一個有關孔子的竹簡掏錢買下。而由于本人對孔老二不感興趣,在孔廟門口,買了一把油炸的“蝦傘”,與小抗抗,張小云等分食著,高興的不亦樂乎!
黃昏時分,踏著青磚的小路,漫步古色古香的古城,我們開始回撤。空氣中散漫的一種陌生氣息,將我緊攥。確切地說,我還沒有理解這座城市和因孔圣人命名的儒家文化。
因為各有急事,我等收拾行李奔向曲阜火車站。我,安琪,沙白三人回京,而詩人張小云去南京。當晚請客的是詩人安琪,她請我們吃的是漢堡包。因著詩人安琪對孔子的畢恭畢敬,回京后,我仔細百度了孔子的生平。發現少年時被誤導的中毒之深,可謂幼稚!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做過委吏(管理糧倉)與乘田(管理牲畜)。他雖然生活貧苦,但好學上進善于取法他人,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識淵博,開始授徒講學,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下移,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經常思考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一。孔子認為,治國的根本在于“人倫綱常”、治國的前提在于君要嚴于律己、治國的基本方法,“選才、富國、育人,立法”、治國的基本原則,講究信用,愛護人民。
孔子一生有許多名言流傳萬世,諸如“性相近,習相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等,讓我等受益非淺,至此,我不再喊孔子為孔大爺或孔老二,而是尊稱,孔圣人!改變對孔子的偏見,大概是我到曲阜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