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鄉(xiāng)苗嶺長大的我,終于要飛出祖祖輩輩生活的群山了,我一陣竊喜,一陣激動。在風(fēng)馳電掣的火車上,看著窗外向后倒流的村莊、田野以及群山,我的心卻莫名地一陣陣痙攣,思緒已飄回被群山遮掩的故鄉(xiāng),父母親的山歌在我的腦海中久久回響。
一個人的世界很小,勉強(qiáng)可以容納一顆不安的心跳躍。我要學(xué)會獨立生存,要學(xué)會離開父母的金色搖椅后仍能自由翱翔。因此,我拒絕了父親堅持要送我的要求,獨自一人逆這祖先的足跡,追溯祖先的輝煌而北上。
古樸的苗寨繼承了祖先的傳統(tǒng),每當(dāng)年輕人走出苗寨,就會用唱山歌的方式送行。這歌聲是浸透著泥土香味兒地安慰劑,給即將遠(yuǎn)離故土的游子以無窮的溫暖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山里人的一首首山歌兒唱響了山坳,唱出了山里人純純的情,也唱出了對親人遠(yuǎn)行的牽掛、鼓舞和祝福。
那是清晨,風(fēng)雨橋上聚集了山寨的老老少少,大家都身著盛裝,就像在迎接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當(dāng)鞭炮的轟鳴聲沉寂之后,歌聲便唱響了:
“送哥來,送哥送到對門灣,多送十里怕人笑,少送五里心不甘。”一首清麗婉轉(zhuǎn)的送行歌在山里妹子的依依惜別中滋味兒悠長。
緊接著,母親唱了。母親是哽咽著唱的:
“兒遠(yuǎn)行,兒要遠(yuǎn)行娘不攔,兒要遠(yuǎn)行娘牽掛,只盼我兒得個好,只盼我兒長條龍。”
“娘不在時兒要記,不要上山不下河,不要上坎兒不爬墻,老師的話要牢記,做人要做好兒郎。”
母親唱完這歌兒后就淚如雨下,雙手緊緊抓住我的衣角,我的雙眼模糊了。母親,我最親愛的媽媽,您是否知道,我一天天長大,看到您凄清而瘦小的背影,就成為我心中深深的痛。為了我們兄妹四人,您操勞了大半輩子,您的像拱起的山脊的腰是年復(fù)一年挑扁擔(dān)而被壓彎的,蒼老的容顏中鏤刻著您幾十年的辛苦和勞累。而您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孩子,一個個為了心中藍(lán)色的夢想接二連三地離去了,是您把一只只雛兒育成了雄鷹,然后又一次次把他們送上了自由的蒼穹。
我依稀記得,大哥走時您眼睛哭腫了一個月,還時常念叨他,責(zé)怪他不經(jīng)常寫信回家。每次郵遞員來到寨子里,您總要去問有沒有大哥的信來。多次后,弄得人家不堪煩擾,您還未開口,郵遞員就說,沒有沒有。每當(dāng)這個時候,您總是滿臉的失望,滿心的失落。
今天,我也即將遠(yuǎn)離故土,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求學(xué),您的心一次再次被撕裂了吧?您的兒女為了自己的前程狠心地棄您而去,留給您的是整夜的輾轉(zhuǎn)難眠,整個心因兒女們天各一方而四分五裂,不得片刻安寧,為我們在外的種種而牽絆。一座冰冷的房子,沒有兒女們圍在身邊,縱使火燒得再旺,也無法溫暖到你的心吧?然而,我終究是要走的,只有懇請您的原諒了。信,我會時常寫的。
“十十朵玫瑰開一蓬,哪朵向陽哪朵紅;十只蒼鷺飛向天,哪只翅硬哪只遠(yuǎn);一條大路通向海,由你的腳肯不肯踩;龍游大海乘風(fēng)雨,人闖世界靠文化。”
父親是極少開口唱山歌的,可是,這次,父親對兒子的期望融入悠揚(yáng)的歌聲中,潤進(jìn)我潮潮地腦海里。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父親,假如兒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多一絲安靜,少一些躁動;多懂得一點待人寬容,對己克制,成為一個對人有些用處、少些麻煩的人。這都得感謝你們的養(yǎng)育之恩的,而對你們的敬重和感恩將伴隨我的一生。
歌聲依舊在響!群山都在顫抖!那是親人們在呼喚。這時,遠(yuǎn)山的鞍部已歡快地跳出了半個金燙燙的圓球。我背著行囊,瞞著挑山工的步伐,朝著那圓球走去,一步步地走遠(yuǎn),變成一個小黑點,轉(zhuǎn)過山坳口,不見了。
這是一個離別的早晨。苗族,這個古老而執(zhí)著的民族,您的山歌是對祖先的崇拜,對生活的熱愛,是樂觀、向往自由的最好詮釋。我是聽著優(yōu)美動聽的山歌長大的,也是唱著山歌走出大山的:
“路盤盤,唱支山歌來做玩,唱支山歌來作伴,唱支山歌熱鬧山!”
山歌響斷云霄,響徹山梁。我在歌聲中遠(yuǎn)離了那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山村——生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園。但是,那浸透著歷史的艱辛和先民們智慧的山歌,將伴隨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