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懷若谷通天脈
作者:高擁軍
1、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也有一些必須要放棄的東西。
放棄與堅持,是每個人面對人生問題的一種態(tài)度。
勇于放棄,是一種大氣;敢于堅持,是一種勇氣。
孰是孰非,誰能說的清道的明呢?
2、
有一些人的出現,就是來給我們開眼的。
所以,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話、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騙、忘得了承諾、放得下一切,這樣,我們才能百煉成精,淡定從容。
切記,打開幸福之門有四把鑰匙:
一口中有德;二是目中有人;三是心中有愛;四是行中有善。
正所謂:心中有愛,虛懷若谷通天脈。
3、
因果是同時存在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一件事,只要把因做好,結果就會出現在那里。
我們可以把握的部分要盡力而為,至于最終結果如何,就順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強求。
正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4、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浮華,卻看不透其下涌動的暗流;有些人表面很幸福,是他掩藏了難言的苦;有些人臉上掛著笑,心里滿是無聲的淚。
愛炫耀的人,其實心靈多空虛;常居上的人,方知高處不勝寒。
怎么舒服就怎么生活,別人的評說,真沒那么重要,你的幸福與快樂,不在別人眼神中,而在自己手心里。
5、
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
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對,不去埋怨。
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6、
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賤;
心缺敬畏,言行必隨便;
心缺誠實,言行必虛妄;
心缺涵養(yǎng),言行必粗陋;
心缺智慧,言行必愚癡;
心缺良善,言行必惡毒;
心缺美德,言行必低下。
心是一桿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
言行是一面鏡,映出的是自己的心靈,
心靈美則言行美,心靈美人生才會更美。
7、
如果你心有不安,就念聲觀音菩薩。
如果你很浮躁,念聲地藏菩薩。
如果你很恐懼,就念聲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的清涼,地藏菩薩的堅定信念,阿彌陀佛的坦然淡定。
菩薩佛祖并不是讓我們盲目的去跪拜,而是了解諸菩薩的心境,從而指導我們更好的生活。
佛法是世間法,不在靈山,在心地。
8、
別讓自己心太累,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適時放松自己,尋找宣泄,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里,而我們又時常記住了應該忘掉的事情,忘掉了應該記住的事情。
人之所以活著累,就是想的要的太多了。
9、
靜坐可以沉淀出生活中的浮躁,過濾出人生的雜質。
靜坐觀心,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心動則事象差別顯現。
拋卻心中的“妄念”,才能夠使你,于利不趨,于色不近,于失不餒,于得不驕,進入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
10、
往往,認為自己沒有問題的,那就是最大的問題;
認為自己沒有疏漏的,其實,那就是最大的疏漏。
當我們用一個手指指向別人的時候,必定有四個手指是對著自己的。
謹記:
萬事先管好自己,多觀察自己,降伏自心,改造自我,比什么都要緊。
作者簡介
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