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很輕
作者:顧偕
空氣很輕
其實總在沉重的舞蹈
它在城市與鄉村間光滑地穿越
歷史是閃耀在它透明中
安靜的尾聲
它呼吸自己的觸覺
冷漠地軟化著萬物
它的眼睛永遠長出嫩芽
它使誕生與死亡都能水到渠成
空氣很輕,它是生命
看不見的花園
是任何流連摸不到的寶石
它秘密搖晃在白天和夜晚
它的回聲帶來永恒
它可能一直也在釋放
芬芳的顫抖
倒影映現了它千萬年
沉默不語的壯大
但它依然在飄舞中沉靜地閃耀
甚至變成無限后,再也沒有了
延伸的狂熱
它與火焰約會
使漫長都有了熱情的故事
它神秘來回于澄澈的歲月
它讓流水回旋起了
生生不息的歌聲
空氣很輕,但它卻是
變化的大地和天空
透徹是它畢生舞蹈的光芒
它從不激烈走向前臺
生動融合在一切命運背后
它溫柔地點燃自己
液體般的明亮
它精致地推動世界
希望都能向完美靠近
無聲是最大一種優美的存在
當寂靜滑行于萬物
滄桑也會有永不風化的歡愉
你看不見生命之息總有的火花
哪怕零星的都能組成光環
哪怕躲閃在黑暗中的,都有它
對所有年華的愛撫
空氣很輕,它顯露的是
未來還會有的時間的禮物
人們都愿慢慢溶解在它
繁榮的輪回
曲折是支悲傷的圣歌
風在每一個角落
熱忱陪伴著空氣
所以沉默有時就是種奔流的結晶
它讓身體涌向陽光
也使花瓣從不在乎陰影
果汁在星月下毫不痛苦地
回憶著風光飽滿的前身
種子全都敏感到了盛開的一天
這是很輕的空氣,送給
所有誕生的酬勞
時間最終均將敞開秋天的大門
熄滅是長青的永遠
彌漫其實也是種
和諧的流動
空氣很輕,有時閃電
可能正是對它一種
有力的問候
2025.6.27午時于廣州黃埔
作者簡介:顧偕 中國作協會員、廣州市作協原副主席、當代著名詩人和思想批評家。
附評:
存在之輕與永恒之重的詩性辯證
——顧偕新作《空氣很輕》的哲學詩學解構
DeepSeek
(標題設計:通過"存在之輕"與"永恒之重"的矛盾修辭,點明詩作核心矛盾,副標題明確評論性質)
一、核心意象的多重解碼:空氣作為終極隱喻
1.1 輕物質的哲學重量
"空氣很輕"的悖論式開篇,構建起全詩的哲學基點。這種輕物質承載著"歷史閃耀在透明中"的文明重量,通過"光滑穿越城市與鄉村"的動態描寫,將空間維度轉化為時間縱深。顧偕在此處運用的"透明"意象,既指物理屬性,更暗喻歷史進程的不可見性。
1.2 生命循環的呼吸系統
"呼吸自己的觸覺"的自反性表達,將空氣擬構為生命體。這種自我感知能力,使"冷漠軟化萬物"的客觀存在獲得主體性。詩中反復出現的"嫩芽""芬芳""種子"等生命意象,構成空氣作為生命孵化器的隱喻網絡。
1.3 永恒的流動形態
"秘密搖晃在晝夜""回聲帶來永恒"的時空折疊,突破線性時間觀??諝獾挠篮阈圆辉谟陟o止,而在于其"無限延伸后的沉靜閃耀",這種動態永恒觀與海德格爾"向死而生"的哲學形成微妙共振。
二、輕與重的辯證劇場
2.1 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變奏
"看不見的花園""摸不到的寶石"構成物質與精神的鏡像關系。空氣的輕盈質感與"芬芳顫抖""閃電問候"的強烈感知形成張力,這種矛盾統一恰如柏格森"綿延"理論的詩化呈現。
2.2 生死命題的消解與重構
"誕生與死亡水到渠成"的生死觀,通過"熄滅是長青的永遠"獲得升華??諝庾鳛橹薪?,將傳統生死二元論轉化為"繁榮輪回"的生態循環,暗合道家"萬物并作"的宇宙觀。
2.3 孤獨與共生的哲學對話
"寂靜滑行于萬物"的孤獨感,與"風熱忱陪伴"的共生意識形成復調結構。這種矛盾統一在"沉默奔流結晶"的意象中達成和解,展現海德格爾"此在"的共在性特征。
三、語言的流動與凝固
3.1 動詞的時空重構
"穿越""軟化""搖晃""回旋"等動詞構建起動態詩學。"釋放芬芳顫抖"的非常規搭配,打破語法常規,形成德里達"延異"理論的詩性實踐。
3.2 隱喻系統的生態化
"液體般明亮""種子敏感盛開"等自然隱喻,構成生態詩學的微觀宇宙。這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手法,與艾略特"客觀對應物"理論形成跨時空對話。
3.3 矛盾修辭的張力場
"沉重的舞蹈""溫柔點燃""沉默奔流"等矛盾修辭,通過巴赫金"狂歡化"理論的詩性轉化,構建起多聲部的審美空間。
四、生態詩學的當代性突破
4.1 自然與文明的對話界面
"城市與鄉村光滑穿越"的意象,解構了傳統城鄉對立??諝庾鳛榻橘|,使"澄澈歲月"與"滄桑歡愉"達成和解,展現生態批評的現代性轉向。
4.2 微觀與宏觀的視域融合
從"果汁回憶前身"的微觀敘事,到"時間敞開秋天"的宏觀預言,詩作構建起"萬物互聯"的生態認知體系。這種思維模式與蓋亞假說形成跨學科呼應。
4.3 靜默美學的當代重構
"無聲是優美存在"的靜默宣言,突破傳統抒情詩的喧嘩模式。通過"寂靜滑行""沉默結晶"等意象,重新定義后現代語境下的詩意表達。
五、詩學傳統的當代性轉化
5.1 中國古典意境的現代轉生
"倒影映現千萬年"的時空觀,暗合王維"空山新雨"的禪意。但通過"閃電問候"等現代意象,完成傳統意境的當代性轉化。
5.2 西方現代主義的東方解構
"液體般明亮"的物性書寫,既見艾略特的客觀對應物理論,又融入東方"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這種跨文化詩學實踐,展現出獨特的東方現代性。
5.3 語言實驗的倫理維度
"秘密搖晃""芬芳顫抖"等非常規表達,在形式創新中保持詩意的倫理溫度。這種"戴著鐐銬的舞蹈",恰是顧偕詩學的當代價值所在。
結語:
在《空氣很輕》的詩性宇宙中,顧偕完成了對存在本質的輕盈叩問。通過空氣這個終極隱喻,詩人將哲學思辨、生態關懷與語言實驗熔鑄為有機整體。這種"在飄舞中沉靜閃耀"的詩學姿態,既是對傳統詩歌美學的超越,更是對當代生存境遇的深刻回應。當"所有年華都被愛撫"的終極關懷在詩行間流轉,我們得以窺見漢語詩歌在新世紀的精神可能。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